王陽明喜歡喝紹興酒嗎?

中國歷史上的有“三個半聖人”之說,王陽明即是其中之一,這是紹興人的驕傲。而黃酒同樣是紹興人驕傲。那麼我們不禁要問:王陽明喜歡喝黃酒嗎?真有人去研究了這個問題,還寫了篇文章,原題為《還原“聖人”生活起居,王陽明與紹興酒的淵源》(謝雲飛,2019-10-14,越牛新聞),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一閱。

王陽明喜歡喝紹興酒嗎? | 文章裡的老紹興

用黃酒養生

據記載,明弘治十五年(1502),時年30歲的王陽明,因身體不適,請假還鄉養病。在會稽宛委山“陽明洞天”築室,專心修煉道家養生之法,調養身體。其間,就有“黃酒養生”的記載。

“一日坐洞中,友人王思輿等四人來訪,方出五雲門,先生即命僕迎之,且歷語其來跡。僕遇諸途,與語良合。眾驚異,以為得道。”(摘自《王陽明全集》卷三十三年譜一)

王陽明不僅早早令童子前往五雲門迎接,還告訴童子,這四人中有一人手捧一罈黃酒。童子接到這四人後,發現與王陽明所說的完全相同。要知道,這四人來拜訪王陽明,是帶著禮物“一罈黃酒”來的,而“黃酒養生”自古就有記載。可見,王陽明是喜歡黃酒的。

王陽明“築室陽明洞中,行導引術”,修身與靜思,後被學術界視為思想發端與學術起點,所謂“一語良知扶聖諦,三年靜住得天和”。從此,王守仁將“陽明洞天”的“陽明”,作為自己的別號,而名聲大震。

王陽明喜歡喝紹興酒嗎? | 文章裡的老紹興

愛喝紹興酒

據記載,某年夏天,王陽明曾離開會稽“陽明洞天”,來到荷花盛開的杭州西湖遊玩,寫下《西湖詩》:“畫舫西湖載酒行,藕花風度管絃聲。餘情未盡歸來晚,楊柳池臺月又生。”坐在西湖畫舫裡,帶著黃酒,品著黃酒,遊玩很晚還“餘情未盡”,從詩句中可以看出,王陽明看著美景,品著美酒的雅興。

王陽明愛喝黃酒到什麼程度?在另一首《西湖醉中漫書》可知:“十年塵海勞魂夢,此日重來眼倍清。好景恨無蘇老筆,乞歸徒有賀公情。白鳧飛處青林晚,翠壁明邊返照晴。爛醉湖雲宿湖寺,不知山月墮江城。掩映紅妝莫謾猜,隔林知是藕花開。共君醉臥不須到,自有香風拂面來。”詩的最後一句“共君醉臥”道出了王陽明愛喝黃酒的程度。

另,筆者查閱《紹興縣誌》得悉:“明時,紹興酒業在農民副業釀製和酒商自釀自賣基礎上,出現工場手工業釀酒作坊,一些著名釀坊,大都創設於此時。”亦說明了明代紹興酒業已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遂促使後來紹興成為當時全國黃酒的釀造中心,開始暢銷域內,遠銷海內外,形成“越酒行天下”之說;同時,也反映了明時紹興黃酒全盛時代的繁榮景象。因此,王陽明帶著家鄉的黃酒,“畫舫西湖載酒行”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淵源之由來

再來說說“淵源”。王陽明在10歲時,其父王華因“常思山陰山水佳麗,又為先世故居,復自姚徙越城之光相坊居之。”根據姚江王氏越城山陰住宅地域圖,其光相坊宅第建築舊址共有三處:第一處是光相橋東側上大路河北側的一所建築(現下大路越王橋旁“永和家園”),是其父王華在越城的最早建築,後改為“陽明書院”“王文成祠”;第二處是西光相坊的3所“大臺門”(現下大路中國黃酒博物館一帶),並排而立,形成群落,為海日公(王華)為三房子(即守仁、守儉、守文)系分居而建造;第三處遂是上大路河南面王衙弄的伯府第建築群。也就是說,前兩處舊宅後均成為地方國營紹興酒廠(黃酒集團前身)廠區,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筆者曾在該酒廠謀生,見過回字形“走馬樓”、庭院深深的大臺門。從這些遺址中,可見王陽明與紹興酒之淵源。

王陽明喜歡喝紹興酒嗎? | 文章裡的老紹興

《紹興府志》“府城圖”之“陽明書院”

在《王陽明年譜》中,有兩處記載王陽明在伯府第宴請弟子門生:第一次是“嘉靖三年八月(1524),宴門人於天泉橋。中秋,月白如晝,先生命侍者設席於碧霞池上,門人在侍者百餘人,酒半酣,歌聲漸動……”;第二次是“嘉靖六年(1527)九月八日,是日夜分,客始散,先生將入內,聞洪與畿候立庭下,先生復出,使移席天泉橋上。”這兩次“伯府宴”中,第一次出現了“酒半酣”,第二次雖沒有出現“酒”字,但在“無酒不成宴,無酒不成席”的紹興,王陽明與弟子門生聯歡、話別,肯定有美酒相招待。如果這仍不足為信,那如今紹興“陽明故居遺址”碧霞池旁的“飲酒亭”,便是一個很好的明證,“飲酒亭”顧名思義就是與友人學生相聚飲酒的亭子。

當然,王陽明雖有豪邁的一面,從年輕時喜歡飲酒可以看出,但他還是一個非常有節制的人,尤其是晚年身體狀況不是很好的情況下,肯定是“適量飲酒”的。


感謝您閱讀老越推薦作品,“越來了”專注越文化研究與普及,每週分享紹興的美食美器、名人越企、逸史趣聞等等,喜歡請點擊關注“越來了”,一起追尋“越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