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照片讓人“ 一見鍾情 ”!


這樣的照片讓人“ 一見鍾情 ”!

在一個地方待久了,每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特定的記憶。人們也在嘗試著以不同的方式留住這個地方的“過去與現在”。


而手機相冊裡溫存的記憶,往往是最真實、最容易觸及人心的。以最樸素的攝影,留下最真摯的情感,是手機攝影師陳惜惜記錄的一種方式。


這樣的照片讓人“ 一見鍾情 ”!

和影子告別 Farewell of the Shadow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位手機攝影師——陳惜惜


這樣的照片讓人“ 一見鍾情 ”!

陳惜惜

[Tan Siok Siok]


出生在新加坡的陳惜惜,是原Discovery頻道亞洲區監製,現如今在北京工作居住。沒有接受過專業攝影培訓的陳惜惜,通過自己對攝影藝術的理解,創作自己喜歡的作品,她於2012年開始,進行一項創意挑戰,即每天用iPhone拍攝北京胡同點滴生活的照片,並分享一張到朋友圈。


她在2017年出版了《人在北京》《北京:城與年》這兩本書。其中, 她與作家寧肯的跨界合作作品《北京:城與年》更獲得了2018年魯迅文學獎。


這樣的照片讓人“ 一見鍾情 ”!

Two Levels of Heaven 上下皆是天堂


陳惜惜 · 衚衕攝影


時代在發展,而城市的記憶未曾褪色,總有人在以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行動,將每一個平凡而美好的瞬間留存下來。


像許多海外華人一樣, 陳惜惜對北京有一種特殊情懷,她在衚衕光影裡尋找的是視覺符號,歷史中的北京, 文學裡的北京,她個人心中的北京。


這也是為什麼她的多數作品裡,經常可以看到發生在北京胡同裡的故事和人物的原因。


她很喜歡拍衚衕裡的自行車,雖然北京早就不是自行車王國了,她在衚衕的每個轉角處還依然不斷尋覓自己兒時想象中的北京。


這樣的照片讓人“ 一見鍾情 ”!

《電動車》-- 電動車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彷彿長了一雙翅膀,說不定騎著騎著,就能飛上天呢。


這樣的照片讓人“ 一見鍾情 ”!

City of Light and Shadow


透過手機攝影,陳惜惜將衚衕裡平凡的路人拍出不同的質感。而在她的攝影作品裡,你會發現,雖然每一張照片是靜態的存在,但卻總能在第一時間觸動人心。


她的照片是會講故事的,總能讓人產生無限的聯想空間,或許讓你聯想起小時候的記憶、想到昨天發生的事情。


這樣的照片讓人“ 一見鍾情 ”!

《門前》Front Steps


而對於如何才能讓照片更有“故事性”,陳惜惜也有自己獨有的見解。


“故事都是由觀者用自己的回憶和想象一起完成的,它應該猶如一幅素描,寥寥幾筆卻又栩栩如生。故事裡的人物是獨特的個體又是眾生的一份子。我在拍照的時候,把光影中的衚衕當做舞臺,把來來往往的人當做從電影中走出來的人物,我會從人群中挑出視覺符號最鮮明的人來拍,或許是他的衣著,他的代步工具,他的臉部特徵讓我‘一見鍾情’。只要拍到好的人物,觀眾自然就會運用自己豐富的聯想能力,填充故事的細節,這也就是影像敘事最奇妙的地方。”


這樣的照片讓人“ 一見鍾情 ”!

Power Nap 睡午覺-醒來已經是春天了。


這樣的照片讓人“ 一見鍾情 ”!

Winter March 《冬日前行》


而每天穿梭在各種不同的衚衕裡,用手機近距離拍攝人物,是很常見的事。


起初拍照的時候不敢拍人,因為害怕會拍不好,更怕會捱揍。後來慢慢開始拍人,由於她的個子比較矮小,又是女生,沒有什麼侵略性,因此很少會遇到麻煩。


當然,這期間惜惜也曾遇到過一些特別的事情。比如,偶爾會被大叔大爺說兩句,不過她覺得也不礙事。


這樣的照片讓人“ 一見鍾情 ”!

Don't Take My Picture!別拍!


對她來說,最尷尬的一次和拍人沒有關係。


她說:“記得有一次大雨過後,我蹲在地上拍水中的倒影,突然有一位大媽站在我後面大聲地問'你在拍什麼?'我小聲地回答'我在拍...光...'巴不得能在地上挖個洞,躲進去藏起來。”


這樣的照片讓人“ 一見鍾情 ”!

Lovers in the Rain 雨中戀人


這樣的照片讓人“ 一見鍾情 ”!

Upside Down World 《倒乾坤》


對惜惜來說,每一次的衚衕拍攝都會有新的發現,而透過手機鏡頭,她也重新審視這古老而現代的北京,也不斷地探索人與人之間微妙的關係,

以自己的視角拍下人們心中的北京符號


也因為這樣日積月累的拍攝,她把城市紀實而又浪漫的一面呈現給大家,最終也將部分照片收錄在《人在北京》這本攝影集裡。


在採訪時,惜惜也跟我們分享了《人在北京》的創作經歷:


一開始拍照並沒有想過會有機會出版攝影集,因為沒想到用iPhone拍照能出書,《人在北京》書中集合了我在2012年到2016年用手機拍攝的衚衕影像,在天天拍,天天分享的過程中累積下來的作品。我在整理上萬張照片的過程,經常會非常感動,因為我沒想到自己不經意的拍下了這麼多作品。而編輯攝影集的過程也有點意思,我每天晚上下班後,會到工作室對面的酒吧,坐在同一個角落,點一杯紅酒,然後就不發一言的開始編書,直到晚上11點才離開,趕最後一趟地鐵回家,就這樣像工人加班打卡一般完成創作。


這樣的照片讓人“ 一見鍾情 ”!

《人在北京》封面圖 / 玩伴 Playmates


手機攝影那些事


在這個智能手機時代,用影像收錄記憶成為一種流行趨勢,而手機的便捷性,更是為攝影愛好者提供更多創作的可能性,只需一部手機,一些修圖軟件便可以進行創作。


而如何形成自己特有的攝影風格,這需要在拍攝的過程中不斷摸索、思考。


惜惜不是一名專業攝影師,採用的工具也不是專業的設備,手機就是她日常攝影創作的工具。


她經常用手機記錄身邊的路人,捕捉那些匆匆的瞬間。一直以來她也堅持著一個習慣:拍攝的照片以黑白影調為主


這樣的照片讓人“ 一見鍾情 ”!

《光影相遇》Encounters of Light and Darkness


這樣的照片讓人“ 一見鍾情 ”!

《心的地平線》Winter's Horizon


於她而言,“黑白模式”是一種經典性抽象性,也是一種

概念性,它能夠去掉年代的標籤,“讓每張照片都好像是今天拍的,也可能是三十年前拍的”。


這樣的照片讓人“ 一見鍾情 ”!

After the Race 《比賽過後》


這樣的照片讓人“ 一見鍾情 ”!

Hole in the Wall


當我跟惜惜聊到手機前期拍攝和後期處理問題時,她告訴我:


我的照片都是借自然光拍的,我前期最大的功課是找到光影反差很鮮明的構圖,鎖定好構圖以後,我就等人流經過,不斷地抓拍。最早的時候用一款叫做Hipstamatic的app拍攝,因為喜歡它復古的黑白膠捲濾鏡,現在就更簡單了一些,直接用iPhone的攝影應用拍攝。我花在後期處理的時間非常少,修圖時間不均60到90秒左右,都是使用Snapseed 簡單處理。


這樣的照片讓人“ 一見鍾情 ”!

《麻將》Mahjong ~ Remixing


因此,她的攝影風格也是極具個性化,她沒有把照片當做照片來拍,而是把每幀畫面當做一幅畫或一句詩,她的追求是拍出意境,別人批評她技術不好,她反而不介意,只要能引起共鳴,這漸漸或許也形成了一種攝影風格。


這樣的照片讓人“ 一見鍾情 ”!

Walls and Shadows


這樣的照片讓人“ 一見鍾情 ”!

《樹》Tree


分 享


近期,惜惜拍了一張《最後一棵樹》The Last Tree, 這是她最喜歡的一張照片。


照片是她在新加坡街頭,接近午夜時分,用iPhone 11 Pro Max 的夜間模式拍的,她覺得捕捉了一棵大樹在鋼骨水泥森林中的神秘和威嚴,讓她感動。


這樣的照片讓人“ 一見鍾情 ”!

“On the last day of the world, I would want to plant a tree. ”--W.S.Merwin


最後她給我分享了一個系列創作,叫《心還在這裡》,這是她以一位朋友送給她的木雕為題拍的彩色照片。她有一陣子經常帶著它去拍照,主要想表達在亂世中,活在當下,用心生活。


這樣的照片讓人“ 一見鍾情 ”!

《心還在這裡》


在她看來,“心,不散亂”是拍好照片的真正秘訣,技術層面的東西,相對容易學上手。


最後,惜惜也給同樣喜歡攝影的朋友提了一些意見:


"攝影和所有創作一樣,最重要的有獨特的視角,或英文裡的‘Point of View. ’, 因此我的建議是‘寧可不通,不可普通。’高清,完美,飽和到了這個社交媒體當道的時代已經沒有什麼稀奇的了,最難做的是‘Surprise’,讓人意想不到又記憶深刻。"


結 語


手機攝影無捷徑,每一張照片的成功拍攝,源於拍攝者敏銳的洞察力,以及對每一個細節的抓取,當然還有對手機攝影的熱愛。


感謝惜惜在百忙中抽空參與玩攝的專訪,讓我們看到手機攝影不一樣的魅力,也瞭解到更多的攝影技巧。


希望每一個你,在未來的某一天也能形成你特有的攝影風格,攝你所想!


這樣的照片讓人“ 一見鍾情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