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的剪紙藝術

渭南的剪紙藝術

展示剪紙小樣

渭南日報 記者 雷沛 實習生 衛薇 文/圖

閒來漫說三分事,看盡英雄水泊邊。

西遊萬里求大法,遺夢紅樓有誰憐?

當我們沉迷於影視作品改編的名著時,卻沒有人想過用剪紙藝術來呈現經典。當我們驚歎於《清明上河圖》這樣的宏幅鉅製時,誰又能想象到,還有人能把我國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以剪紙這樣一種極精巧的手藝,刻畫在比《清明上河圖》還要長數倍的紙上。而這人並不是什麼專業的藝術從業者,只是一位年過古稀的地道老農民,他,就是曹雲祥。

剪紙藝術,在民間流傳甚廣。曹雲祥老人家住華陰市岳廟街道辦青山村,痴迷剪紙70餘年。在學習剪紙的過程中,他花了16年時間創造出了四大名著共500餘個人物的剪紙圖像,畫卷連起來超百米長。

渭南的剪紙藝術

欣賞四大名著人物剪紙

曹雲祥的家裡並不寬敞,但他卻特意騰出一間屋子來作為他的作品室,裡面堆滿了各種各樣的剪紙作品:這位手持大刀的人物是關羽,這是張飛,這是劉備,這位持長矛的是趙雲,而這個手持令牌的則是司馬懿……在另一間不大的“工作室”裡,牆邊擺放著一個書架,上面擺放著《水滸全傳》《明賢奇遇》《中國歷史》等書籍。最中間放著一張桌子,這就是他的工作臺。檯面上的一個鐵皮盒子吸引了記者的注意,打開一看,裡面放著的是幾本特製的畫冊。曹雲祥俯下身子,雙手輕輕地從一摞畫冊中拿起最上面的一本,小心翼翼地展開鋪在臺子上,我們便看到金陵十二釵“漫步”在薄薄的剪紙上,或端莊優雅,或楚楚動人。


渭南的剪紙藝術


展示人物剪紙白居易


渭南的剪紙藝術


《紅樓夢》人物剪紙

雖然老人已過古稀之年,但說起剪紙卻非常來勁。這樣一個沒有專業學習過剪紙的人,卻能將剪紙做得這麼好,這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對此,曹雲祥開始娓娓道來:“外祖母與母親愛好剪紙,我小時候就受到了啟蒙,耳濡目染間,逐漸地對剪紙產生了興趣。後來,我有幸遇到一位叫‘來生’的民間老藝人,便拜他為師,潛心研究剪紙這門民間藝術。經師父的細心指點,並結合當時的剪紙藝術,勤學苦練,便形成了現在我自己的風格。就這樣慢慢地,周圍的村民也比較喜歡和認可我的手藝了,逢年過節和紅白喜事我就會幫他們做些剪紙工藝品。”說著,他便隨手拿起桌子上的紅紙和剪刀,不一會兒功夫,一個活靈活現、造型精緻的紙花便躍然指尖。


渭南的剪紙藝術


雖年過古稀但仍手巧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曹雲祥就有一個想法,就是把四大名著中經典的人物用剪紙這一形式表現出來。說幹就幹,第一件事就是尋找人物圖譜。然而這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那個時候並沒有專門的插畫圖冊,只能通過小人書、小說等書籍來拼湊。“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我剪《水滸傳》的時候,裡面的人物不好找。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打聽到了有個愛好收藏連環畫的人,但他賣的價格不低,當時家裡經濟也比較困難,我就畫了一幅《上山虎》騎了100多公里路給人家送去,他也很高興,就這樣把連環畫給借到了”。


渭南的剪紙藝術


查閱相關人物資料

曹雲祥對剪紙作品的要求已經達到苛刻的地步,為了一幅滿意的人物剪紙,他甚至會找尋三五個版本的圖像,再選取自己滿意的,如果還是找不到,他就自己創作。“剪紙看起來容易,但要剪好卻不容易。”曹雲祥感慨道。剪紙中陽剪必須線線相連,陰剪必須線線相斷,如果把一根線條剪錯了,就會使整張剪紙支離破碎,形不成連串的作品。


渭南的剪紙藝術


在“作品室”裡整理庫存

一幅草稿可以陪伴他度過無數個安寧靜謐的深夜,一把剪刀可以陪伴他迎來無數個疏星寥落的凌晨。到現在,曹雲祥的剪紙作品極多,內容豐富,從最簡單的喜字到魚蟲鳥獸,從詩句名篇到四大名著裡的人物,在他看來,細微精美的剪紙作品不僅給人帶來藝術享受,也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