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民營製造業企業疫情期復工的憂與思

  自2月10日起,全國範圍內掀起第一批覆工復產大潮。但對於大部分國內企業而言都面臨著一個兩難問題:既想盡快復工復產減少損失,又擔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生產與防疫需要兩手抓,令企業壓力倍增。

解讀:民營製造業企業疫情期復工的憂與思

  先來看一組企業復工相關數據:

  國資委網站27日消息,據網絡數據平臺調查結果顯示,2月18日至20日的調查時段內,中國製造業500強企業復工復產率達97.08%。已復工復產企業中,員工到崗率平均66.17%,成員企業開工率平均75.24%,產能利用率平均58.98%。國有企業復工復產狀況總體好於民營企業,平均返崗率、成員企業開工率、產能利用率分別為70.66%、82.38%、62.19%。

  其中,調查結果顯示,國有企業平均返崗率、成員企業開工率、產能利用率分別為70.66%、82.38%、62.19%;民營企業平均返崗率、成員企業開工率、產能利用率分別為64.07%、71.86%、57.42%。總體上看,國有企業的各項指標明顯優於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復工復產的困難和問題更多一些。


現實嚴峻:製造型企業復工復產有哪些困難?

  疫情之下,我國製造業正面臨復工人數不足、物流受限、原材料供應難等考驗。

  據業內分析,疫情防控措施正不可避免地在影響著人員流動與活動,進而影響物流,使得工業生產因原材料供應、勞動力不足等受到衝擊,尤其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受衝擊較大。而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勞動力很多來自於湖北、湖南等內陸省份,但目前人員流動困難。原材料是製造業企業的生命線,也因為交通管控運不進來而耽誤生產。特別是對於民營企業來說,承受能力更有限,對企業經營影響更大。

  用工難:企業用工難問題將更加突出,用工成本或大幅上升。今年春節較早,如果疫情短期沒有緩解,可能出現節後返鄉群體滯後返工,由於民營企業用工缺乏有效的工會組織聯繫,重新招聘工人困難重重,在用工荒的大背景下,工人工資必然上升。

  資金難:疫情如果繼續發展,將對部分大型民企本已緊繃的資金鍊帶來進一步衝擊,引發債務違約、再融資困難,導致資金鍊斷裂的風險。零售等行業為迎接春節銷售旺季,多數企業備貨較多,資金基本全被佔用,開工後在沒有進項,只有純支出的情況下,現金流難以為繼。

  報稅難:省財務服務行業協會反映,協會會員單位服務託管了全省大部分中小微企業的稅務申報工作。雖然國家稅務總局延後了報稅時間,但由於各地加強了交通管制、限制出行、返程隔離等防控措施,大部分企業因員工無法返崗而延期復工,可能導致中小微企業稅務申報逾期。

  防疫難:

企業普遍反映,復工後員工的防控存在難題。目前,口罩、消毒液等物資奇缺,復工後人員集中,更需要加強防護,但各類產品斷貨,導致生產經營過程存在一定風險。

  然而,相對勞動密集型行業企業來說,自動化程度高的智能化工廠受疫情影響較小。

  據瞭解,在疫情高峰期,就有大批的智能製造型企業提前復工,部分企業也為抗擊疫情提供了緊急援助。如:1月27日(大年初三)下午,客戶在生產護目鏡的過程中,因春節假期車間無熟悉技術的人員在崗,無法啟動機械手自動生產,向拓斯達發出緊急求助。拓斯達在受到求助後,在確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快速派遣售後人員前往現場給予服務。此外,拓斯達還迅速研發出一款全自動一拖二平面口罩機。該設備由一臺主機(口罩成型機)加兩臺耳帶焊接機(外耳帶),通過一條一分二的傳送線連線而成,每小時產能約4000片。

  為助力醫療行業生產,博創基於全新的人工智能技術架構,推出全新一代護目鏡智能互聯網注塑機Bi系列。博創全新一代互聯網注塑機Bi系列最大的特點就是互聯互通。注塑機本身配置各種傳感器與接口,能夠與周圍輔機互聯,配合博創智能雲端注塑雲工業互聯網平臺,可實現手機APP線上管理,提高運營效率,還能減少人員、減少紙質辦工、減少接觸傳染,適合當下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

  綜合以上內容可預測出:對比2003年非典時期,由於中國醫療體系的發展、發現和防控時間較早、製造業等支撐體系較為先進等原因,本次的疫情對製造業影響的深度和時間週期將更短。


“疫”後思考:製造業未來之路如何走?

  日前,我國首部機器人產業藍皮書《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9)》在線上發佈,其主編石勝君先生接受採訪時談到,疫情過後,更多行業也將加速推向“少人化、無人化、智能化”,企業會越來越多的採用自動化、機器人、人工智能等現代的管理方法。

  製造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製造業,是我國提升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建設世界強國的必由之路。疫情給我們帶來更深刻的思考是,推動我國製造業高度自動化、智能化,加大力度發展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和技術已是刻不容緩。

  業內還指出,隨著醫藥領域自動化需求的暴增,將加大對包裝、分揀等相關領域機器人的需求,工業機器人將迎市場應用新的爆發期。

  結語:製造業向著智能化發展早已是大勢所趨,在受到此次疫情的刺激下,這種趨勢和發展進程將被進一步推動。針對中小企業復工難問題,工信部表示,要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的作用,帶動產業鏈中小企業協同開展疫情防控、生產恢復與技術創新等工作。通過此次疫情,也讓更多企業看到自身的軟肋與強項,相信思考過後,會更有助於企業制定更清晰的未來發展規劃。

部分資料參考:中新經緯、新浪財經、億歐、高工機器人網

本文由塑料機械網(www.86pla.com)整理發佈,轉載請註明出處,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