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雞產蛋高峰上不去、高峰期維持時間短的原因有哪些?

有溫度的愛


最近多地蛋雞出現130-160天前後的初產蛋雞產蛋率上升緩慢,難以進入產蛋高峰期現象,甚至有的產蛋率在3成蛋左右就停滯不前,嚴重影響養殖場經濟效益。

如果你的雞場遇到開產晚、上高峰的時間較長,產蛋率忽高忽低呈反覆狀,雞蛋質量差,有白殼蛋、薄殼,產蛋率上升緩慢等此類問題,那麼就應該仔細查找原因並採取相應對策才能達到較好的養殖效益。

造成蛋雞無產蛋高峰的原因及對策

01雞群發育不良,體重不達標

整群中有較多體型瘦小、雞冠萎縮不展或過於肥胖者要注意:雞體重是否達標直接決定了產蛋率高低,產蛋高峰期長短,以及對疾病的抵抗力。特別是8周齡前的體重,如果不達標將給以後的生產性能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建議:雞舍應降低飼養密度,保證舍內通風換氣良好;在蛋雞育成期期間定期使用龍昌膽汁酸,500g/噸料,既可以保障雞群骨骼發育良好,又使雞群體重均勻適宜,保證雞群適時開產,進而為產蛋高峰期的穩產高產打下良好的基礎,創造最佳養殖效益。

02飼養管理不當,光照不合理

光照不合理,如時間過短,光照過弱或開、關燈時間無規律,也會造成產蛋徘徊不前,上升緩慢。其次,飼餵方式不科學不合理,產蛋上升也會很慢。

建議:合理控制光照時間;蛋雞飼餵應該採用少喂勤添的模式,每次有淨槽的時間,讓雞有輕微的飢餓感,這樣才能增加採食量,供給產蛋所需營養。

03飼料中營養不均衡

所用飼料營養偏低,達不到高產的需求,造成雞隻生殖功能低下,易歇產。飼料中營養不均衡造成的雞群體重不達標、機體抵抗力下降、易應激炸群、生長髮育緩慢等問題,都會影響其產蛋曲線的上升。

建議:在雛雞日糧中額外添加膽汁酸可以有效改善雛雞對高蛋白、高脂肪飼料的消化吸收,提高飼料轉化率,預防脂肪肝發生;同時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利用,清除體內蓄積毒素,預防油脂及飼料中脂溶性物質利用不好造成的飼料浪費及飼料便等腸道問題。

04疾病因素

雛雞時患過傳染性支氣管炎,禽流感等,造成生殖系統受到嚴重的破壞,或生殖系統發育不良,此時雞群外觀正常,剖檢可見輸卵管沒有發育或卵泡稀少。

雞群在開產達到產蛋高峰期前,感染雞白痢、呼吸道病、產蛋下降綜合症、非典型新城疫、腺胃炎病疾病,或者存在慢性疾病或隱性亞臨床疾病,比如球蟲或寄生蟲引起的腸毒綜合徵等,都可以造成雞群產蛋上升緩慢。

建議:針對不同病症發病週期,採取正確預防方案,及時切斷感染源,預防疾病發生。

05應激因素

喂料時間的改變、經常變換飼料配方或原料品種、停料停水、氣溫突變等均會導致蛋雞的產蛋量不高。

建議:減少應激因素,嚴防噪音、強光等因素的干擾,儘可能減少疫苗接種時的應激。

綜述

蛋雞開產到高峰期,是為後期高產打基礎的階段,所以在本階段更要重視飼養管理,注意通風與保溫,及時清理水線、料槽。給予優質飼料提高機體體質,均衡營養為產蛋提供能量。定期使用龍昌膽汁酸梳理肝膽,促進機體發育。


禽病課堂之小田講畜禽


關注頭條號“有溫度的愛”,我們一起交流學習養雞過程中的技術、經驗,共同進步!

隨著雞群飼養的集約化程度越來越高,養殖規模越來越大並沒有像我們所預期的那樣,雞群的生產性能越來越高,相反卻發現了一個極為普遍的現象,我們辛辛苦苦飼養了幾個月的雞群總是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達不到理想的產蛋高峰或者高峰期維持時間短,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才會導致雞群的生產性能總是不盡人意呢?

一、群產蛋性能差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種:

1、雞群在育雛和育成期發生過影響生殖系統發育的疾病,大致可以分為病毒性、細菌性和黴菌三大類,病毒性疾病有腎傳支(30日齡以內多發,發病時呈急性感染經過,呼吸道症狀呈一過型,繼而出現腎的病變此時如果不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會出現大批死亡。)病毒性疾病還有一種發病率比較高的就是感冒也就是我們平時經常說的感冒。此病在可發生於雞群生長中的任何時期,育雛和育成期感染髮病經過合理的治療後對雞群產蛋性能的影響較小,尤其是在產蛋前後也就是在100日齡以後感染會對雞群的輸卵管發育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從而影響蛋的品質和產蛋性能。細菌性疾病可以為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還有一類特殊的微生物就是支原體,此類疾病發病緩慢大多呈慢性感染,比如傷寒、腸炎和滑液囊支原體等。此類疾病的存在會對雞群的生長和生產造成嚴重的影響。

還有現在比較常見的一類就是黴菌,近幾年黴菌和黴菌毒素越來越多的被人們提及說明它們對雞群所造成的危害已經不容小覷,黴菌侵害消化、呼吸、免疫系統會造成不同的疾病發生,同時它所產生的黴菌毒素會損傷肝臟的功能,使合成卵黃的主要成分卵蛋白的合成受阻從而間接影響雞群的生產性能。

2、飼養管理問題可以從飼養和飼料兩個方面展開分析:

飼料方面 營養成分是否平衡,配方是否合理,原料質量是否過關(主要是玉米是否黴菌超標),由於60日齡之前是雞隻骨骼發育的關鍵時期,所以一定要保證飼料中蛋白質的含量充足,可以使用高能高蛋白飼料,70日齡以後可以適當添加一些粗纖維如麩皮、玉米蛋白等填充行的成分對促進腸道功能的蠕動有促進作用。100日齡以後可以添加適當比例的石粉提前補充足量的鈣質,防止缺乏。

飼養管理方面:飼餵量是否充足 光照時間是否遵循循序漸進的方法直至產蛋高峰期的16小時,通風是否及時,溫溼度是否適中,一切正常的情況下,要定期稱重,測量脛長,做到開產前體重達標,產蛋期體重不超標。

3、雞群的生產性能 一說到此話題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雞雛的質量問題,當然健康的雞雛的確很重要,建議大家一定要選大型、有經濟實力、一定要有父母代自養場的孵化場,這樣才能保證雞雛的質量穩定,其次育雛期和育成期的飼養同樣很關鍵,要多方面結合才能飼養出優質高效的雞群。

二.對於產蛋性能低下雞群管理和應對措施

1、對於疫病引起的一些不可逆的方面如:腎傳支造成的永久性輸卵管不發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假母雞),在雞群達到6個月之後就可挑選雞隻進行淘汰。

挑選原則:冠大、臉紅、羽毛光亮、腿腳發黃。

應對措施:育雛期要嚴格加強飼養管理,防止人為造成雞群發生呼吸道疾病,防疫到位,加強免疫腎傳支苗(491或類491疫苗)。

2、對於一些可逆的如流感、傳染性支氣管炎和新城疫等一些病毒性疾病癒後對卵泡發育沒有造成影響但是輸卵管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所以即使產蛋率正常但是但是蛋殼質量和蛋殼形狀會受到影響同樣會影響蛋的銷售。

應對措施:抗炎、修復受損的粘膜上皮,使其最大限度的恢復粘膜上皮的分泌功能。

治療方案:抗病毒中藥+複合多維,同時可以添加超濃魚肝油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