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願填報,你覺得出省值得嗎?

老馬仕途小馬哥


這個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1,教育醫院分佈有層次,這是客觀現實。優秀的學校還是聚集在經濟發達的地方,出省應該朝著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杭州等這些城市。

2,學校是有層次的,出省應該應該優先考慮好學校。如果分數沒有優勢,那就在本省吧。外省的學校,有的真不如本省學校。

3,要想出省,還得靠硬實力,分數是前提。

總得來說,落後的身份,出去到發達的省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到一定要努力學習,提高成績,才能實現出省發展的目標🎯


高中班級管理與建設


當然值得,要是離得遠像我們農村的還有坐火車做飛機的機會。你都不知道我第一次座火車真的是鄉巴佬進城,興奮的不行。大家都睡覺我一晚上都不睡,興奮啊!大學期間鼓勵出省,因為畢業長大了就想離父母近點走動方便,也難得折騰了。基本都不願意跑太遠。


小韓妹


高考志願填報,是留在本省還是考到外省去,的確是很多考生和家長比較糾結的問題,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個人觀點是在同等學校層次下,能出省則出省,男兒志在四方,女兒一定要開闊眼界。

高考志願中本地和外地學校怎麼選?

很多學生與家長,在筆者給他們提供志願填報過程一開始,就提出了條件,一定要留到重慶(重慶考生),四川考生則能在成都最好,如果不能再成都,那就綿陽、宜賓或者本地的師範類高校,湖南的考生則提出長沙、株洲、湘潭的選項。

這種思維,打心眼裡就是不想離家太遠,學生心眼裡是那種無形的對父母的依賴,而父母眼裡就是對孩子的不放心,還以為自己眼前還是一個孩子,無法照顧自己。這就是很多對父母過於依賴的大學生一週洗一次衣服,衣服郵寄回家給父母洗,或者是週末帶回家讓父母洗。而有些父母呢?跑到學校去給孩子洗衣服。

這種高度依賴心理、以及永遠都是孩子的心理,其實對學生自己、對做父母的家長,都沒有太多的益處。大學了,孩子滿18歲了,該自己獨立生活,獨當一面了,大學生活其實還是比較單純地,遠遠比踏入社會生活簡單,如果此時不鍛鍊,那麼踏入社會後,依然需要自己去面對。

所以,從我服務過的學生,一般男孩子建議首選外地,女生則看情況而定,獨立能力強者推薦外地學校比較多。

如何確定本地高校和外地高校的選擇?

其實,在任何一個省市的高考生中,本地高校會消耗掉高考錄取總指標的七成甚至更多,而能考入外地高校的學生只能佔其中的三成或更低,這就決定了外地高校的升學難度相對本地高校要高出比較多。

本地高校招生指標多、最低投檔分數線會更低一些。而外地高校由於招生指標比較少,最低投檔分數線會比較高,但由於招生人數少,招生專業也比較少,往往各專業之間的投檔分數線差距不那麼明顯,比如很多學校可能就招5-10人,3-5個專業,專業投檔分與最低投檔分之間的差距可能就在3-5分的區別。而招生指標多的本地高校,不同專業之間的投檔分數線差距非常大,有些差距在20分以上,這樣如果考生志願填報不當的話,極有可能就有被調劑的風險。在新高考政策條件下,如果差距沒有拉開的話,有可能掉檔或者被錄取的學校與自己心目中的學校差距會大很多。

另一個就是選擇本地高校還是外地高校,並不是自由的,往往很多學生受限於自己的分數,又想讀自認為最好的學校,那麼這種情況下,很可能只有本地的高校選擇比較穩當。

總結

現代社會不再是原來,出個省很費力。現在高速運轉的社會,在高鐵的通達率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城市之間的距離大大縮短,重慶到成都一個多小時,重慶到上海8個小時,重慶到北京12個小時,在原來是不可想象的。

地球真正成了村落,有時候城市之間的速度比你在城市內的運行速度還要高效。所以,物理距離已經不再是距離。能出省的考生,一定要出省,這是我的看法。

我是YiRon,專注高考教育行業中的志願填報、藝考以及高中選科服務,歡迎關注、溝通、交流。謝謝。


YiRon


分享一下真實的經歷和感受。建議從三個方面來評估到底要不要出省。

1、個人承受能力

高三的學子多是16-18歲的年紀,從年齡上來說是即將成年了,但出省是非常考慮自己的獨立自理能力的,雖然現在交通發達,通信方便,但很多事情出去後只能靠自己解決了。

2、分數

如果你的考分在省內可以讀一個一本甚至211大學,選擇出省可能只是在二本大學挑選的話,可能前者是更好的選項,雖然不排除個例,但總體來說,一個省內一本或者211大學會幫你在省內找工作奠定更好的基礎。

3、家庭情況

如果是獨生子女,父母的意見一定要好好考慮哈,畢竟你將來很大可能是在本地工作,參照2所說,在本地讀書是很不錯的選擇。

總之,如果分數沒問題,又想出去看看,出省讀書會讓你迅速成長,獨當一面,而且養成獨立思考解決困難的能力。這是在家鄉讀書,心有依賴的孩子完全不能比的。

我是出省讀書的,覺得在成長方面,很值得。但是自己如果當初選擇留在省內,應該會進一個211大學至少本省王牌學校,找工作會輕鬆許多。

以上。


步其


個人認為無標準答案!根據個人情況自由選擇!高考志願填報我認為需要考慮的因素有:

  • 距離

省內方便,在當今高速發達的社會,足夠支持當日往返!若有突發事故,可及時照應!遠者則不方便!

  • 專業

大學專業現在已經是遍地開花,百花齊放的狀況,但是個別的還是一家獨秀!師資力量強知名度高機遇好的肯定優先選擇!

  • 就業率

好找工作,工作的薪資待遇好,個人興趣喜歡肯定優先選擇!

任何事情都具有雙面性,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所之倚!沒有絕對的正確與對錯。且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勇敢選擇,不後悔即好!


小小文說


高考志願的填報過程中,是選擇省外的院校還是選擇省內的院校,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的統一答案。我認為如果考生的高考成績是一定的,位次是一定的,如果出省能夠就讀比本省同等層次院校的實力更加強大的院校,或者實力更加強大的專業,就應該選擇出省去就讀,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以地域換分數"的填報高考志願的技巧。因為儘管考生的成績也可以在省內去選擇一所大學或者相關專業,但是如果出省去報考,可能選擇比本省院校的層級更加強大,專業的特色更加鮮明,更加有利於考生將來的發展,同時,也使考生接受不同的文化理念和思維方式,能夠塑造更加完美的人格,能夠拓寬考生的視野,這樣就必須選擇出省就讀。

如果考生的高考成績和位次能夠選擇省內和省外同一個級別的院校,還是儘量選擇留在省內,因為畢竟生活,交通各方面都比較方便,考生在本科畢業以後就業的過程中,具有更加優越的條件。

因此,關於在填報高考志願的過程中,是選擇省內的大學,還是選擇省外的大學,這個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的統一答案。要對考生個體的具體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才能做出科學的選擇和比較合理的正確的回答。


金牌高考志願填報專家


值不值得這個問題需要換個心態來看。

如果希望以家長為中心,那麼從感性的角度來講可以考慮是否留在身邊。

如果希望以學業為中心,那麼從理性的角度來講要看所報專業對地區的限制。比如一些發達的第三產業在一些地區是沒有出路的。

如果希望以孩子的未來為中心,那麼就把是否出省這個選項去除掉,沒有盡善盡美,最合適的選擇才是最好的。放開孩子,讓他自己去選擇。

我選擇第三種


大智教育肖天一


建議出省,你不出去看看,永遠不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出去見見世面,看看更廣大的世界,提高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對世界的看法,人生觀價值觀都會改變


泡菜愛記錄


那得看去哪裡

我前年選擇了北京一個211大學,在其他地方可能能上985

但是不得不說,來北京是真的長見識,感覺世界無比豐富,很多東西都沒見過,動不動一些世界性的會議就在身邊開,故宮頤和園隨便玩。


三代jo


大學填報志願綜合因素太多,考慮出省只是其一。如果你想增長見識或認定填報學校專業可以出省。一般填報志願有以下因素①省份城市②學校專業③家庭情況④高考分數⑤畢業去向⑥人脈資源。你對這些因素要全面分析,才能確定你的去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