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每天學習到深夜,但成績一直平平,孩子和我都很煩躁,要不要報個補習班呢?有何建議?

成都教育幫幫幫


孩子一學習差,就想到了讓孩子報補習班,這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心理。其實人們在做其他事情的時候,遇到困難、挫折,也經常是這樣——比如燒香拜佛。

我們理解人們遇到困難時感到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的心理狀態和胡思亂想,但這些人在遇到困難時,並沒有退縮和放棄,而是積極地尋求辦法,無論辦法是否有用、有效,但是他們的精神是值得讚揚的。

孩子現在已經是“每天學習到深夜”了,不可以說是不努力,所以孩子的對待學習的態度是值得肯定的,因為為了學習好孩子付出了很多。

但是學習除了必要的時間之外,除了先天性的限制之外,重要的還是要有學習計劃和學習方法。

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學習內容,與學習有著緊密聯繫。學習不能打時間戰、疲勞戰,那樣會事倍功半的,也就是說看著是整天天在學,但是並沒有學進去,做的基本上都是無用功。

與其熬時間,不如索性放開,該睡覺一定要睡覺,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養精蓄銳是很重要的。有了清醒的頭腦,學習的效率自然高,效果自然好。

整天天頭昏腦脹的,再加上越是學不進去,越是煩惱,進而產生心理不穩定——煩躁不安、灰心喪氣,就更學不進、學不會了。

再者,家長和孩子談談心,瞭解孩子的學習被什麼給難住了,讓孩子說說怎麼學不會,哪裡學不會?就像有些事情,有時候說出來了,就找到了癥結所在,問題就隨之而解了。

再說學習方法,學習好的孩子都有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每一門課的學習方法,具體來說是不一樣的,但總的來說又有它們的共同之處。所以學習不能“死學”,而要靈活運用,隨時發現、隨時總結。

學習方法從哪裡來?是平時自己在學習上的總結。“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一定要思考,不然就是死學。

錯題本,是很多學生在用,很多老師提倡的。就是把平時自己做錯的題,再查資料、問老師、同學,會做了之後,再抄記在一個本子上,定期回頭再做一遍,看是否還會。會了就可以劃去,不會,還要繼續弄會,隔段時間再做。

記題型。應該說無論是資料書、還是考試卷,大部分題型是差不多的,但也總有一些不一樣,所以當你看到每一種新的題型、新的知識點之後,要特別注意記住它,並且以後要對同類型的知識學習、記憶。

各有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每一門課都有它的特點,所以學習的方法自然有所不同。語文注重的是聽說讀寫,數學應該多寫多練,英語要首先過了單詞關,單詞都不會,考試只能蒙。就像小學生,連乘法口訣都不會背,在計算乘法的時候,只能是亂寫一氣。

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高中,學習都要以課本為基礎,離開了課本的讀、背、刷題,效果都是不好的。因為基本的知識都沒有學會,提高成績是非常困難的。就像蓋房子,地基都沒有打好,即使能湊合著蓋起來,但也終究經受不了風雨,或者是,沒蓋起來就坍塌了。

總之,學不會要先找到原因,然後再有針對性地解決。如果不是腦子笨,學會是沒有問題的。補習班暫緩考慮,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


超敏教育


題主的這個問題中的孩子,工作10多年,我也遇到過很多次。

他們平時上課也很認真,作業看起來也很認真,但成績就是不理想。

比如上學期期末考試,同事拿來一份學生抄的作業,我們看了都誇這學生字寫得好。那位老師還補充說,全班沒幾個認真抄的,就是這個同學,老師解答的過程,她也很認真地抄全了。但是,她的成績真的很差,班級倒數!

我觀察這些看起來很努力,但成績不如意的學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習方法不對,學習上真偷懶,假努力,還不懂裝懂。

比如我們班顧璇這個女孩一開始我還認為她挺不錯的。因為有一次她主動不上體育課,來辦公室找我補習,她因為生病,缺了幾節課。我講得很快,問她,她說都懂了。我還認為她接受能力挺強的。後來,我針對講解的內容提問,才發現她“不懂裝懂”!

很多學生都有這樣的現象:不懂裝懂!尤其是理科題目。

比如很多學生,他們拿到題目沒思路,不會做。他們動腦筋想了一會兒,仍沒思路。但看著時間很快過去了,還有很多其他功課沒做,心裡著急,他們只好選擇看答案。答案一看,哇,懂了。迫不及待地去做題。剛寫了幾步,發現又忘了,於是再打開答案看一下……就這樣,反覆:寫幾步,忘了答案,再看答案。最後,做好了,就認為自己會了。

其實這是假懂!

那麼真正有效的做法應該如何操作呢?

  1. 在解決一個重難點問題時,獨自在紙上把整個解題過程有理有據地寫下來,不許跳步驟,尤其是自己模稜兩可的地方。(在這個過程中,千萬別偷看答案)

  2. 重做一次。你想想,無論練習什麼,不可能一次就能做好就算完成。

  3. 1個星期後再做一次!如果一道題目,當時做都做對了(因為自己可能還記得答案),那麼你不妨把這道題目放置一週,再拿出來做,如果這次做對了,才是真的懂了。反之,就是沒掌握!

  4. 找同類型的題目。

    這個題目你會了,那麼可以再找同類型的題目,如果都能毫不費力地解答,那麼這算是真正掌握了。

  5. 最後,你還要時不時主動地複習。回家路上、去往食堂的路上、或是鍛鍊的時候,可以在頭腦裡回憶解決相關問題的關鍵步驟。

不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我覺得,即使補課了,效果也不大。還是從自身找原因!

新生的成長記錄儀


這個我說說我的個人體會,高一成績年級三百開外,高二上學期貪黑自學,天天沒有三點前睡的時候,下學期找到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每天課堂老師講的直接消化,晚上十二點準時睡覺高三一年都這樣,高考593,個人不建議填鴨學習方法,重要的是教孩子找到可以高效的學習方法。


nono15200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我之前帶過一個三年級的孩子,每天作為不多,但卻要做到十二點,甚至凌晨一點。但每次考試,及格都難。

當然我不清楚題主的孩子是哪個年紀,也不知道哪一科目問題較大,我就針對語文提一些粗淺的建議!

首先,題主提到了孩子也很煩惱,那我覺得題主可以感到幸運了,這說明孩子是希望學習的!學習,越主動,效果越好。

那我們來看看,成績始終上不去的原因:

第一,學習無章法。

學習不找對方法,就像是一拳打到棉花上,綿綿無力。任何一個學霸,必定是一個自律且有方法的人!

第二,心態不正。

我記得小時候,我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假意拿一本書看,一旦父母過來檢查,我就假裝認真看書。

第三,基礎不牢,好高騖遠。

就語文而言,需要背誦的知識點很多,需要積累的也多!就如同《如何閱讀一本書》裡面說的:“你必須讀出言外之意,才會有更大的收穫”。學習語文,特別是閱讀,如果你讀不出作者的意圖,就很難把握題的關鍵!

針對上述三個問題,我給出以下建議:

首先,制定好學習計劃。

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做不到,就不要談把學習學好。如何制定學習計劃,我們私下可以探討,這兒就不提了。

其次,多和孩子溝通。

學習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孩子自己。這一點必須讓孩子明白並且深有感觸。不然,孩子是無法真正進去學習狀態的。

最後,打好基礎,再談進步。

不要讓孩子和別人比較。海明威說:“優於別人並不好貴,高貴的是優於過去的自己。”只要每天比昨天有所進步,那就足夠了!





學子成長計劃


說實話真不建議熬到深夜去學習,熬夜學習有效率還好,如果熬夜學習效率還不高,那就別苦苦堅持了,熬夜學習對學生白天的學習效率也會產生影響。我在高中時期有一段時間宿舍熄燈後也經常開個小燈熬夜學習,但是效率不高,影響睡眠還影響白天的學習效率,後來就果斷放棄了,看著別人熬夜學習總覺得別人比自己多學了點,但是自己熬夜學習又真的沒效果,只有白天多努力了。如果真的是已經非常努力了還沒有提高的話,那可能就是方法不對,可以補習一下,但前提是學生覺得補習對她/他有用,並且時間精力都足夠,不會對他本身的學習計劃有影響。


沫沫De教育


我是愛寫字畫畫的悠悠,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孩子每天學習到深夜,成績平平,那是學習方法要改進,提高學習效率,做作業的時候要注意力集中。我以前帶了一個學生,她讀小學二年級,以前做一面口算題卡,要用九分鐘多鍾,我按我的方法教了他的計算技巧,培訓了一段時間後,同樣的口算題卡,他兩分多鐘就可以做完,做作業慢慢地有信心了,現在成績越來越好了。找到孩子學習弱點,在弱點上很下功夫,消滅弱點。



愛寫字畫畫的悠悠


想跟您交流一下孩子學習成績的問題。我大學畢業多年,孩子現在上小學,成績中等。無論我怎麼用心輔導,無論孩子怎麼刻苦,他的綜合考試成績始終不能名列前茅,要麼審題不細,要麼做題過程中出現失誤,按老師的說法,這是因為學得不紮實。我承認是這樣。但是,現在我是這樣想的:在我近二十年的求學生涯中,班裡的同學始終有學習成績好些的有差些的,有些同學不管怎麼努力他的成績就是提不上去。而步入社會以後,生活的幸福指數與當年的學習成績沒有直接關係。

當然了,我不是說學習成績不重要,我想說的是,努力了就好,不要過分追求成績。學生對於學習應該全力以赴,然後順其自然。

關於學習方法的理論太多,參考一下就好,別太較真。

學習方法是通過學習實踐,總結出的快速掌握知識的方法。因其以學習掌握知識的效率有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學習方法,並沒有統一的規定,因個人條件不同,選取的方法也不同。

圖片是我隨便搜的。





舟遙遙與風飄飄


改變學習習慣才是最關鍵的!孩子課上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這是大多數家長最頭疼的事情!學生在上學時期,一天之中,除了休息,大部分活動的時間都在學校,而在校的學習時間顯得更加重要。一節課40分鐘的時間,老師講知識的重難點把控在15到20分鐘左右,這個時間段,如果學生沒有認真聽講,就會錯失本節課的關鍵部分,往往會導致課上練習不會,課下作業不對。長此以往,惡性循環,知識漏洞逐漸增多,學習就會更加吃力!因此,良好的聽講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

怎樣才能不走神呢?動起來!記筆記!在聽課的過程中,將老師的板書有重點的記錄下來,尤其是典型題型的解題思路和過程。手眼合一,避免只聽,容易精神分散。即使老師講的解題過程不是百分百理解,但是過程記錄完整,課下也能再認真思考,消化吸收。這樣既能防止走神,又能鞏固學習。何樂而不為呢!

好習慣,從記筆記開始吧!



蘆臺雙魚做美食


不用報班,您按我說的做,孩子成績一定會慢慢提高的!

分析一下!

孩子每天學習到深夜,所花費時間太久太長。

首先,身體方面是吃不消的。 青少年正處在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休息好才能保障身體健康。

1.睡的太遲影響身高。因為生長激素是在夜間睡眠時分泌的,睡眠減少,身高就會不足。

2.睡的太遲免疫力較低。易疲勞、感冒,情緒方面還易焦慮、暴躁甚至抑鬱。



其次,行為習慣方面必然受到不好的影響。 我們倡導早睡早起。睡得太晚,第二天起床困難,上午的課時還勉強支撐,下午上課是必定打瞌睡的,影響課堂學習。長此以往,精神萎靡不振,學習效率低下。

最後,說明對課堂知識的掌握不夠好。

老師的家庭作業是按照大多數同學能達到的程度進行佈置的,每科作業的時間都控制在半個小時以內,學習優秀的同學完成的時間短一些,後進生稍慢一些。



以初中生為例,英語作業多為單詞練習和聽力,可放在最先進行。語文作業,主要是基礎的字詞掌握和小短文練習,可以放在數理化作業完成之中進行。

我建議在家完成作業的步驟:

放學回家後,經過一路的放鬆,此時飯菜尚在準備之中,先記英語單詞,完成英語作業。

飯菜上桌,邊吃邊完成聽力。

晚餐後,完成數學作業。

稍休息10分鐘,完成語文作業,字詞鞏固練習,短文閱讀訓練等。

完成物理或者化學作業。 完成歷史,政治、地理作業。

進行語文的小短文練習寫作。

洗漱後,回顧一天各科學習的重點難點。



學習努力不一定會取得好成績,但如果不努力是肯定不會取得好成績的,牢記這一點! 努力學習,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

換言之,端坐在課桌前翻書練習至深夜,這只是我們看到的表面現象,真正有效學習時間是多久?

有效學習時間,是指最佳的學習時間,是進入高效學習狀態的關鍵。每個人因個體差異的存在,具體時間段不一樣。

就提問者所言,每晚學習完成作業,能否達到心無旁騖,一心一意的專注學習狀態?學習效果好壞,掌握在知識量攝取多寡之中,不以學習時間的長短而論。



所以,父母陪伴身側學習的目的,還是以督促孩子全心全意進入學習狀態,不分神,有效利用時間,達到高效學習為主。

如果孩子學習習慣不好導致學習效率低,建議從糾正習慣方面入手,可以規定其完成作業的時間,督促他不分神,專注地完成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

如果孩子因課堂知識掌握不充分,導致完成作業困難,自己明確哪部分知識沒能完全掌握,則可以找老師進行輔導或考慮報輔導班學習。



綜上所述: 合理規劃完成作業步驟,高效利用學習時間。 完成作業專注不分神,達到高效學習。 早睡早起,形成良性循環。 遇到難題儘快解決,家長做高效陪伴。


終將長大


第一、沒有必要每天學習到深夜,孩子身體在發育,儘量早睡早起,家長應該要保證孩子睡眠質量。學得太晚,第二天上課會沒有精神狀態,容易出現在課堂上睡覺,如此反覆,成績肯定上不去。

第二、要用正確的學習方法,現在學校都為孩子們準備了各科錯題本,回家作業完成,可以反正看看錯題本,或者找類似的題目再做一做,已經學會的東西,沒有必要再繼續花時間學習了,多看自己存在哪裡。

第三、可以使用思維導圖來學習,比如一個單詞聯想到另一個單詞,可以用畫圖的辦法畫出來,這樣,加強記憶,用圖形化的辦法更容易記住。

第四、上床睡覺回憶法,可以在洗好澡上床後,閉上眼睛,慢慢的迅速回憶從早晨上學到下午放學,在課堂裡都學習了哪幾門課,慢慢的回憶老師所講的,自己課堂上老師的舉例,自己的練習題等等,想著想著,也就更容易進入夢香。

第五、讓孩子多運動。不要放學了天天宅在家裡,週末可以去公園打打球,附近爬爬山,更能緩解學習壓力,改善自己的不適情緒。

至於報補習班,除非是真的跟不上學校老師的節奏了,可以嘗試一下。成績好的學生並非都是通過上補習班才取得的,還是在於孩子自己是否真的喜歡學習,是否明白為什麼要讀書,家長可以給孩子講一講為什麼要讀書的道理。

為自己的夢想而讀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