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忽夢少年事

有人說,女人的一生只是一朵花的時間。看她青澀萌芽,看她妍麗枝頭,看她零落成泥,多少人用一生趕赴一場荼蘼花事,終了,卻只餘淡淡的苦澀。

李清照愛花、憐花,更與花結緣一生。在她的筆下,那些甜蜜或愁苦的往事被浸入一枝、一葉、一花、一景中。一本薄薄的《漱玉詞》裡,溢滿了各樣芬芳。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是天真無邪少女的懷春情思;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裡,是丈夫遠行、獨守空閨妻子的幽怨與思念;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裡,是家亡國破、天涯淪落的孤寂落寞、悲涼愁苦。

李清照生在兩宋更迭這樣一個悲劇性的時代裡,國仇家恨加諸在一個脆弱女子的肩上,她筆下本該豔麗多姿的花兒便總是蕭瑟悽苦,不是身在花殘葉落的暮春,便是處於寒風冷雨的清秋。

夜深忽夢少年事


夜深忽夢少年事


花一樣的年華,花一樣的夢

李清照生於宋神宗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正值北宋王朝最為煊赫繁華的時期。期間傑出人物燦若星辰,此時的詞人們,更是幾乎集北宋名家之大成,蘇軾、秦觀、周邦彥、晏幾道、賀鑄等均在世。

一位聰明靈秀的才女,成長於這樣一個文風阜盛、安樂太平的世道,又怎能不迸發出驚才絕豔的辭章,為盛世添就一抹風韻?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

少女時期的李清照,得到父親李格非悉心的教導,聰慧開朗且多才多藝。

夕陽西下,彩霞漫天之際,一群帶著醉意的小姑娘划著小船在碧綠的荷葉間穿梭喧鬧。荷花的亭亭玉立、蓬勃豔麗,也許是李清照無憂無慮的少女時代最好的寫照。

那時的她,有著花一樣的年華,花一樣的夢

她少年即有才名,16歲前後隨父母來到京都汴京。父親的本意是為了李清照的婚事,而李清照卻幾乎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寫詞創作中。

“理琴”、“鬥草”等閨情閨事,都被她獨出機杼地攝入詞作中,諸如“倚樓無語理瑤琴”、“海燕未來人鬥草”。

透過這些詩句,一個靈動、調皮的少女形象呼之欲出。也在那一年,她寫出了一首名震朝野的詞作——《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闕詞在當時受到的讚賞可以說無以復加,“文士莫不擊節讚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