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寶買保險該避開哪些誤區?


最近在家辦公安安靜靜整理了下過往10多年的客戶結構,發現家庭保單佔比70%;而且最近越來越多的年輕客戶找我諮詢孩子的保險,回想過往這些客戶他(她)們當時的來諮詢時的一些情景,在為寶寶購買保險的觀念上都存在一些共性誤區,我給歸納為以下3點供其他客戶學習,對照正準備為寶寶買保險的你是不是也是這麼考慮的呢?

1、只給寶寶買保險

很多家長來諮詢時需求很明確:我該怎麼給寶寶買保險?

而且非常明確自己有社保和單位補充醫療,身體也沒事不需要保險;他(她)們此時完全沒有考慮自己是整個家庭的日常開支、房車貸款、以及孩子教育的收入來源.....

試想萬一我們發生意外或生個重病不能工作,在沒有收入或收入減少的情況下家庭一切硬性支出能維持多久?全家人的生活品質還能不能保障?

所以、保證我們有收入才是孩子的真正保障!我相信同為父母心都是希望自己餘生有能力保證孩子順利完成學業、成家立業才放手安心.....

話說,在現實的生活環境中,我們有誰能保證自己在責任期不倒下?有能力自信的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工作、事業、婚姻、生活,但沒有人能掌握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如果有那叫抬槓好吧.....

同意沒有的人建議先給自己買上保險,給孩子一份永遠的承諾,無論健康、疾病、中途離開都讓孩子的學業可以繼續,扶助他(她)成家立業;然後再為寶寶精心設計合理的保障。

2、買錯了產品

這一點真心不怪咱家長,很多保險業務員一旦知道朋友誰家有了寶寶,又是雞蛋又是豬蹄子的熱心拜訪,打人情戰術賣保險,寫到這我不禁捂嘴樂,哈哈~

這類業務員最容易誤導客戶了,為了迎合客戶說的都是人性中聽的話,甚至還有利用返傭誘惑客戶衝動成交。新生寶寶明明最需要健康保障愣是引導客戶關注儲蓄保險,一年萬元以上的保費對於普通家庭來說雖然不算為難,但最終真是影響到全家整體的保障規劃,全家保費支出不少但保障缺口還不小。

從業10多年,曾幫助過不少客戶整理之前的保單,當客戶理性對待保險時,重視之前的這些保單都多少有些小小的懊惱和遺憾......還好、還好、寶寶健康沒發生風險,還來得及調整!

3、給寶寶買最好的

這類客戶我遇到是最多的,初為父母看到寶寶都愛入血液中啊!這時的父母(包括爺爺奶奶)認為全世界都值得給寶寶,過來人的我寫到這心都被暖到腳底了....

特別是現代父母,寶寶一出生,瞬間支出無上限了,吃哈拉撒必須用最好的;咱們還是聊回保險,保險是金融商品它不同於我們的日常消費品,也並非有一分價錢一分貨的體驗感。所以、什麼是最好的就需要專業解釋了。

很多客戶受代理人的銷售誤導:保險要買大公司的,小公司不靠譜,面對這樣的代理人我先建議他(她)去好好學學保險法。

另外、因受公司產品限制,他(她)們一般推薦客戶給寶寶一次到位都買成終身帶壽險責任的產品(但實際上兒童18歲前是享受不到壽險責任的)。

咱們以寶寶重疾險舉例:傳統老5家大公司買50萬20年繳費來看,一年保費支出在7000元-8000左右(女寶男寶的差異);若是想把保額買到100萬那保費就得15000左右。我想若是單純只為寶寶筆錢會讓很多家長不加思考的做決定,

但如果是諮詢一位有職業素養的保險經紀人就未必了,同樣解決問題的方案通常會幫客戶節省30%-50%的保費。

自從轉型保險經紀人我都是建議客戶整體規劃,小朋友的風險保費在家庭佔比中最好別超過20%;儘可能用最少的保費轉移風險,省下的錢給寶寶存教育金。

梳理完誤區接下來咱們再來看看到底應該如何為孩子購買保險.....

1、意外險

據各大保險公司理賠統計表明:意外事故是14歲以下兒童第一的殺手,因此一份意外險對所有淘氣寶寶來說為首選;

意外險的特點是消費型一年期產品,主要包括意外導致身故殘疾和意外醫療2部分責任;它價格便宜且不受核保限制;在所有保險產品中最容易體驗的險種。

建議在選擇產品的時候重點關注意外產生的醫療費報銷責任,因為寶寶平時最容易發生磕磕碰碰、跌倒摔傷去醫院治療,那麼報銷的體驗就尤為重要了。因此、在選擇這類產品時不要圖便宜,重點關注是否有免賠額、是否含括社保外用藥責任;如果沒有醫院限制的產品更佳。

2、少兒醫保

又簡稱"社保”或“醫保”。這個保障不用我多解釋,人人都必須擁有;因為這是國家補貼的福利保障。沒有核保要求,也就是說我即使重病了也能買,只有等待期半年的要求,還保證續保,價格及其便宜,這點商業保險真比不了。

另外、社保也是商業保險的定價標準;所有的商業醫療險價格都是以有無社保做參考,有醫保價格和無醫保價格相差近一倍;所以、寶寶出生第一件事就要上戶口、申請醫保。

3、醫療險

社保也是醫療險,只是考慮社保的諸多侷限才需要商業醫療險來作補充;無論是社保還是商業醫療險都是以發票作為報銷憑據,發票不能重複報銷,因此,商業醫療險只是作為補充不能多買重疊。

考慮社保報銷除了有起付線和封頂線,還有用藥範圍要求;

我們建議給寶寶買個百萬醫療,一年保費也才幾百元,它完美對接社保,補充了因住院社保報銷後自費1萬以上的部分,保額額度高達300萬;覆蓋了社保無法報銷的所有自費藥以及各項治療費。最大限度的解決了寶寶萬一發生大的風險所需的一筆住院支出費用。

條件好一些的客戶也可以考慮高端醫療,寶寶最容易三天兩頭跑醫院,如果是一般的小毛病總往公立醫院跑也是件頭疼的事,掛號難不說,就門診人多就讓人起急,所以、能就近就醫不用掛號也是很多家長首要需求;因為高端醫療在百萬醫療的基礎上擴大了醫院的限制,國際部特需和私立醫院任意選擇;當然價格也是要比百萬醫療高出10多倍的。

4、重疾險

既然醫療險解決了所有的醫療費,為什麼還要考慮重疾險呢?很多家長傻傻的分不清也搞不明白....

重要原因是:醫療險是一年期產品,不能保證續保,一旦產品停售咱們就斷保,另外再投一家還得接受重新核保,因過往的醫療記錄也許就很難正常承保了。

其次、醫療險是自然費率,保費是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調整的,這筆支出屬於純消費不會有返還。當年齡大了醫療險每年消費的保費也是讓人肉疼的.....很多客戶如果幾年不出險就覺得是白花錢,自己就不想續了,結果還是斷保。

從這個角度就顯出重疾險的重要性了,是醫療險的堅強後盾。醫療險會斷保、重疾險是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保障期限。

重疾險屬於恆定保費-即固定保費。一旦確認下來每年繳一樣的保費不會增長;一般繳20年或30年就不用再繳,保終身或定期幾十年不用操心了。

還有不同是重疾險通常是帶返還的,不出險才真雙贏;保險公司賺錢,客戶開心領錢。但我還是不鼓勵寶寶的重疾都買成終身儲蓄型的產品,普通家庭建議寶寶重疾額度在50-100萬;保費盡量控制在3000-6000元之間;這樣的話就需在產品上做細緻搭配和選擇;最好是終身和定期搭配,儲蓄險和消費險搭配,預算很有限的客戶也可以選擇純消費產品,但一定要保證重疾的額度夠高為原則。

5、教育金

今天的主題不是教育金而是健康保障,我會在後面補上關於教育金的專題文章;

但還是鼓勵有儲蓄習慣的客戶在規劃好全家人的健康保障後利用保險為寶寶配置一部分基礎教育金,畢竟它是未來的一筆硬性支出,保險的安全性恰恰可以保證這一點,而且從收益上也是不差於其他安全性較高的金融產品的。

以上是給寶寶買保險的一點點提示,也是多年的市場經驗和總結,希望對更多的家庭有幫助;

讓保險合同幫您記錄下父母的這份愛.....

祝願保險這個護身符能保護您的寶寶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