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寫不出好文章?

距離十一前最後一篇文章到現在,近一個月,沒有動筆。太忙是一個原因,主要是覺得寫不出自己滿意的東西,這種感覺恐慌而凌亂,彷彿高考迫近。正如我對自己說的:如果你寫起來覺得費勁,那麼別人讀起來也一定不那麼順暢。擰巴。我怕累,更不想連累大家,似乎又不好抱怨呻吟撒嬌,只能沉默,只好不寫。

“寫作是一種漫長的煎熬過程,唯有不斷的經歷春種秋耕,才能收穫一場文字的盛宴。就像一場戲,許多人只看到鑼鼓喧天的繁鬧,不知道劇幕後面,那些伶人的傾心付出。”白落梅在《張愛玲的傾城往事》裡這麼寫。所以,寫不出東西的我可能僅僅想收穫豐碩,才想起當初根本沒有耕種。當你的能力駕馭不了幕標時,唯有停下來休整,歷練。

你為什麼寫不出好文章?

近來看了些書,格非的《望春風》,黃蓓佳的《童眸》,白落梅的《張愛玲的傾城往事》,于丹的《人間有味是清歡》,楊絳的《我們仨》。之前有人說,讀書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直接看到別人的經歷經驗,坐享其成。然後發現坐享其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它終究只是別人的。近來看書的目的簡單粗暴,想耕種。可是,寫作並不是你播下種子立刻就能收穫,奇妙的想法和精彩的句子可遇不可求。不過此次看書的收穫除了對作者精彩的故事或語言的喜愛之外,也明白了讀書其實就是一場相遇。你看,書雖是人家的,每次翻開,總有意外收穫也不一定。

你為什麼寫不出好文章?

我們會遇到自己喜歡的也會遇到不喜歡的,而終究我們只願意讀我們自己喜歡的書,於是一生都在書海里尋覓。有些書哪怕名氣再大,再多人推薦,而如果不對自己的胃口,看了以後始終不喜歡,比如楊絳的《我們仨》。相比之下更加喜歡她老公,錢鍾書給予她“最賢的妻,最才的女”,真是個會寵老婆的人。而有些書,你在某一個階段喜歡,過了段日子可能就不喜歡了,同樣有的書你開始不喜歡,越讀越喜歡。突然發現這跟找對象同理。

當然,看這些書的時候時不時會想起那個令人痛苦的問題:你為什麼就寫不出好文章?

一.缺乏經歷

小夥伴曾經對我說,你最缺乏的就是經歷,要走出去才能寫出來東西,同感。我苑囿於自己巴掌大的生活空間,沒有去過遠方,只有眼前的苟且。身體力行,這是產生想法的源泉,雖然說想象力很重要,但它需要有載體。畢竟,像張愛玲這樣的天才很少,“她無需出門,世上的一切事情自會來跟她交涉……”她並沒有經歷很多,卻能寫進那麼多人心裡,這是天賦。正如她說: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從小被目為天才,除了發展我的天才外別無生存的目標。毫無疑問,我們多數人,並不是天才。

現實是,我僅僅種下了一株狗尾巴,卻期待它開出牡丹的絢麗,顯然是妄想。

你為什麼寫不出好文章?


二.“我還不是一個作者,僅僅是作己,寫起東西來私心太大。不敢寫。

怕寫的太真,別人難過;又怕寫得太假,傷了自己。”

每次看到公眾號裡作者兩個字,都覺得心慌手抖,別想多,並非偶像包袱,因為覺得自己還配不上這個稱謂。我把作者的稱謂看得太重,也因為,我確實對自己的文字不滿意。

寫東西跳不出自己的圈子,這個圈子在心中。每個作者心中都有自己的圈子,很多大家的作品都是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寫出來,圈子並不是壞事,對於我而言,壞就壞在我不會加工。

“反觀,我覺得自己最缺的還是思維,想象力。(《童眸》)作者黃蓓佳在後記裡說,這裡很多都是自己小時候的鄰居和朋友,而故事的真實性也是半真半假。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她小說裡的人,有的一個人被拆分成一家人,於是就有了故事和事故;有的幾個人被合成一個人,於是有了主配、層次。

而我不行,這些是我很欠缺的。從小就覺得自己缺乏想象力,時至今日,果真是還是欠缺,而且欠缺的厲害。這也是我至目前而無法寫出小說的主要原因。到底是什麼導致我缺乏想象力呢?是小時候家人沒有教好?還是我的教育經歷限制了?抑或是家裡遺傳基因裡壓根沒有?不得而知。”

但是後天的原因倒是可以找到一二,比如現在,顯然有句話很對: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最怕逛街,商場裡高高在上的品牌衣裝有一種赤裸裸的逼格。我絲毫不在意,因為,我壓根就不認識它們。可見,窮確實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雖然開公眾號開到現在將近三個月,並沒有自己滿意的文字拿出來,但至此更加覺得寫作是一件很艱辛的事情,這種腦力勞動並不是常人看到的或者想到的那麼容易。需要有想象力,需要敏感,需要生活學識以及語言各方面的累積,需要思維,還有契機,捕捉生活中或者腦海中稍縱即逝的靈感……

所以,寫作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可能你寫出文字並不需要很費力,可是如果想稱得上佳作,這篇文章誕生之前你所有的辛勞,潛在的和物化的,很多。而我目前所具備的無非是一絲絲的遣詞造句的能力,其他方面,都還很欠缺。所以,我註定還不能寫出佳作。

但是,至少我體會到了寫作的辛勞。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認為碼字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我為這種想法悲慟。”

鑑於此,缺乏想象力和身體力行的我,靠的僅僅是讀書而來的一點點遣詞造句的能力,充其量不過是個二道販子。多數時候有一點自己的想法,這種想法在欠缺堅固的事實基礎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的情況下,也僅僅是一個想法。如果想寫一個故事,我的欠缺像一個大洞,大到讓我身處其中時感覺惶惶然而又茫茫然。冒險下筆的結果也僅僅是寫出一篇流水賬。親愛的你們,並不買賬。

你為什麼寫不出好文章?


靈魂和身體,總有一樣在路上。反觀自己,靈魂在路上都變成孤魂野鬼了,也沒能等到身體。于丹說:讀書和行走有同樣的效用——獲得內心的成長。讀萬卷書是向內滋養精神,行萬里路則是向外拓展視野。喏,我還是缺乏視野。朋友說,你的文章太小家子氣。嗯,我也知道格局不夠大,可是我能怎麼辦呢,我也很無奈啊!

另外,我還深信那些經歷過大苦大悲的人能寫出深刻的東西。當然,這一點可能僅僅是我自己的想法。司馬遷、曹雪芹甚至路遙,因為我覺得人只有在悲慟的時候才容易靜下來,而偉大的作品往往是在心靜的時候寫出來。並不排除有的人僅僅是專職也能寫出來,應該是我比較喜歡看這種被涅槃洗滌過的文字。可以想一下,當你開心興奮的時候,會有想法蹦出來嗎?會有想寫點什麼或者哪怕幾個字的衝動嗎?反正我是沒有。腦子自由,瑣碎而又平淡,所以並沒有深刻的思索。很多時候,文章的誕生是腦子鑽牛角尖的結果。

這是我近來對自身問題的想法,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會有這樣的困惑。沒有也沒關係,沒準讀了這篇文章就有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