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訊雜談十七∣ 民酒眼中的“3.15”

紀磊/文

一年一度的“3.15”輕輕地來又輕輕地走了!或許,是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狀病毒”疫情,使得今年的“3.15”顯得不那麼引人注目了!

與往年在這個時候曝光一些大品牌引起的巨大反響相比,今年,的確有些冷清。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廣大消費者開始對質量淡漠,事實上,恰恰相反,正是因為這次疫情的原因眾說紛紜,相反,人們對於食品健康安全會更加的重視,對於食品行業來說確保“舌尖上的安全”無疑將會上升到企業使命高度。

印象之中,白酒行業出現的質量事故不過,也不少,比如,若干年前的“山西假酒案”,至今讓人心有餘悸。但是,二鍋頭在這方面似乎一直是“銷聲匿跡”的,這是為什麼呢?

酒訊雜談十七∣ 民酒眼中的“3.15”


如果你簡單地瞭解二鍋頭,你就會發現,從古至今,在二鍋頭產業從業者心目中,其實並沒有十分濃重的質量概念,當然並不是說他們不重視質量,而是,在他們的產品標準觀念中,質量僅僅是一條“合格線”,這就像考試成績的“60”分,是衡量大部分企業質量的“最低標準”,做到了是應該的,並不是什麼值得驕傲的事情。在他們的質量衡量體系中,有一個指標對他們來講,才是他們世世代代孜孜以求的初心與使命,那就是品質,品質沒有重點,像一座又一座高峰,等待著他們去攀爬,馳而不息、止於至善。

從二鍋頭的由來看。二鍋頭脫胎於明清時期的京城“燒刀”,這種酒由於在釀酒過程中蒸餾出來的酒,混合存放,所以,酒質辛辣猛烈,刺激性強。史料《五雜俎》載有“京師之燒刀,與棣之純綿也,然其性兇潛不啻,無刃之斧斤”。其製作工藝還有待進一步改進和提升。大約到了清康熙初年,京城的酒師們為提高“燒刀”酒的品質,在蒸餾接酒時將第一鍋冷卻水流出的酒當作酒頭另行使用,第三鍋流出的酒作酒尾單獨處理,而只取第二鍋流出的酒作為成品,所謂“掐頭去尾取中間”,結果酒質大為改觀,由此,二鍋頭正式宣告誕生了!也由此看,二鍋頭的誕生完全有賴於數百年以來京畿地區釀酒技師們不斷追求品質進步的匠心和智慧。

從“老字號”品牌的形成看。二鍋頭的領軍品牌“牛欄山”是由國家與地方相關部門評定的“中華”與“京城”雙料“老字號”,但是,“牛欄山”“老字號”品牌的形成卻非一日之功:如前文所述,到了清代中期,京師燒酒作坊為了提高燒酒質量,紛紛進行工藝改革。當時京城的燒酒業已很發達,並自然形成了酒坊相互競爭的局面。各家燒鍋為了爭得市場份額,都悉心在酒的口味、質量上下功夫,因而形成了各自的風格和品牌。牛欄山二鍋頭因以其口味甜、入口柔和、勁兒大而不上頭等顯著特點博得消費者的青睞,因此,銷售商便註明自己銷售的是“牛欄山”的“二鍋頭”,以區別於其他燒鍋所生產的燒酒。久而久之,形成了“牛欄山二鍋頭”的獨立品牌。由此可見,“牛欄山”品牌的形成,也和其他京城著名“老字號”一樣,付出了幾代人的艱辛和努力,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更重要的是,始終重視信譽與質量,追求卓越的品質。


酒訊雜談十七∣ 民酒眼中的“3.15”

從當下與未來的發展看。基於對“老字號”永恆課題“傳承與創新”的獨到見解,在白酒這個紛紛“擬古”的行業裡,二鍋頭率先祭出了科技創新的大旗,因為,真正意義上的傳承不是“抱殘守缺”,“老字號”的最大優勢不是因為“老”,恰恰相反,是能夠像年輕人一樣正確判斷形勢,順應市場潮流與變化,在保持傳統特色的同時,不斷開拓創新,從而使自己立於不敗。何為正宗,就是對消費需求的最大滿足。

或許仍然是來自“牛欄山”的一段官方發言最能揭示二鍋頭的“科技觀”:“科技賦能的最終目的,聚焦的也正是廣大消費者最為關心的品質提升與食品安全保障兩大方向。做科技研發,我們首先要弄清楚產品的風味物質?在此基礎上做研究才能做出有自己特色的產品。其次,生物發酵的健康方向是我們的研究重點。微生物存在幾百萬種,但真正起主導作用的可能只有幾十種,圍繞大健康方向進行系統性研究,可以向市場輸出更高品質的產品。”

這一段話,在闡明瞭二鍋頭的“科技觀”的同時,也體現了二鍋頭企業對於消費變化的敏銳洞悉與把握:新的消費時代,人們更加重視品質,且品質的內涵隨著時代的變化也發生了新的變化,就是在產品更具特色的同時,也更加重視健康,而這也很好呼應了疫情過後消費者新的呼聲。千變萬化中,始終不變的是對於品質的追求與堅守。

綜上所述,從二鍋頭的過去、現在及未來的幾個不同維度的窺探中,不難發現,因為,二鍋頭始終對於品質有著更高和執著的追求,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二鍋頭可以說得上是老百姓的“放心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