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前,英國作家毛姆寫了一個疫情下的愛情故事,道出了人性

“湄潭府發生了瘟疫,那裡的人都像蒼蠅一樣死去。我主動提出申請,想去那兒做一點救治工作。”一個男人對他的妻子說。


“你要去哪兒?”妻子高興地反問道。

聽到丈夫主動請纓,要去發生霍亂疫情的地方工作,擔憂是絕大多數的妻子的第一反應。

然而,對話中的這位妻子的內心卻止不住地開心。因為如果丈夫去外地工作,不管去哪兒,那麼她就獲得了自由,可以無拘無束地和情人約會了。她才不管丈夫即將要去的地方有沒有瘟疫,是不是安全。

這段對話,是20世紀超會講故事的“天才小說家”毛姆的著作《面紗》裡的場景。

95年前,英國作家毛姆寫了一個疫情下的愛情故事,道出了人性

《面紗》是英國作家毛姆的長篇小說代表作,講述的是一個英國姑娘凱蒂,跟隨身為香港政府細菌學家的新婚丈夫瓦爾特,來到香港生活,卻又愛上香港殖民地助理輔政司查理.唐森的愛情婚姻故事。

在這部小說中,毛姆採用了一貫常用的平鋪直敘的手法,通過平實的文字,講述了一個簡單不復雜,卻又深刻揭露人性的、情感心理的故事。

95年前,英國作家毛姆寫了一個疫情下的愛情故事,道出了人性



01 愛情是幸福婚姻的開始,更是不幸婚姻的開始。

凱蒂是個年輕漂亮的英國姑娘,家庭條件優渥,居住在英國倫敦著名的富人區——南肯辛頓。

父親伯納德.賈斯汀是英國王室大律師。母親賈斯汀太太,則是上流社會的豪門闊太,天生一副為人苛刻、心高氣傲、趨炎附勢、愛財如命的人。

為了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賈斯汀太太極盡趨炎附勢之能事,想方設法巴結對丈夫事業有幫助的人,目的是為了讓丈夫出人頭地,以此來達到自身出人頭地的目的。

但是,在看到丈夫一副爛泥扶不上牆的光景之後,賈斯汀太太把平生夙願寄託在了兩個女兒的身上,希望她們能夠釣個金龜婿,嫁個如意郎君,以此來彌補自己不得志的人生。

95年前,英國作家毛姆寫了一個疫情下的愛情故事,道出了人性

賈斯汀家有兩個女兒。小女兒多麗絲長相平庸,身形偏胖,毫無姿色可言。母親只希望小女兒能夠找個家境富裕、工作穩定的丈夫就行了。

母親的希望幾乎全部寄託在大女兒凱蒂身上。凱蒂天生麗質,皮膚白皙、五官端正,是個美人胚子。

在凱蒂二十歲左右的時候,母親就經常帶著她踏入社交圈,希望她能夠結交豪門顯貴家的公子哥,以便能夠嫁入豪門。

但是,三四年過後,除了一些歪瓜裂棗向她求婚以外,凱蒂心中的白馬王子仍然沒有出現。妹妹多麗絲年僅18歲,卻和男爵家族的一位繼承人傑弗裡.丹尼森情定終身,準備結婚了。

處在25歲的尷尬年齡,眼看著妹妹即將比自己早結婚,想到母親攀龍附鳳的厚望,想到妹妹趾高氣揚的臉色,凱蒂匆忙做了一個決定:結婚!

對象是一個在舞會上認識,長相平庸,性格靦腆,像個悶葫蘆似的醫生瓦爾特,目前在香港殖民地工作。

95年前,英國作家毛姆寫了一個疫情下的愛情故事,道出了人性

婚後,凱蒂隨瓦爾特來到香港。但是,凱蒂發現,在香港,自己的地位是由丈夫的社會地位決定的。“細菌學家的老婆”,遠遠不如“政府官員的老婆”地位顯赫。

凱蒂深感委屈。本來瓦爾特就不是她心中的如意郎君,選擇嫁給他也只是為了遠離母親那鄙夷的眼神。

如今,她更對丈夫嗤之以鼻,覺得他長相平庸、木訥、不浪漫。他除了忙碌地工作,最大的愛好除了讀書,就是運動,他經常打網球,偶爾打打橋牌。

對於凱蒂來說,這樣的男人毫無魅力可言,於是,慢慢產生一種情感上的遺憾和空虛。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愛情就像在銀行裡存一筆錢,能欣賞對方的優點,就像補充收入;容忍對方的缺點,這是節制支出。

95年前,英國作家毛姆寫了一個疫情下的愛情故事,道出了人性

作為妻子,凱蒂既沒有看到丈夫瓦爾特的優點,更沒有容忍作為妻子,凱蒂既沒有看到丈夫瓦爾特的優點,更沒有容忍她的缺點,反而將他的缺點無限放大,直到充耳不聞,視而不見。

儘管,瓦爾特一直都對她體貼入微、關懷備至,有求必應。她開門進屋時,他總要起身相迎;她動身外出時,他總要搶先一步為她開門;她上車下車時,他總要伸手扶她一把;他們在大街上不期而遇時,他總要脫帽致敬。

因為愛情,瓦爾特把凱蒂視作上天的恩賜,沉浸在新婚的幸福中;同時也因為愛情,凱蒂無法愛上瓦爾特。

在她心裡,她和瓦爾特結婚本就是一場錯誤,只有承認錯誤,才是唯一的明智之舉。除了銘記他的善良,凱蒂無法給他愛情。

於是,他們的婚姻也開始了不幸。

95年前,英國作家毛姆寫了一個疫情下的愛情故事,道出了人性


02 情感世界裡,女人最大的愚蠢,不是挑三揀四,而是高估了人性。

愛情是個賊,總是在情感空缺時,趁虛而入。

正當凱蒂對丈夫瓦爾特的關懷視而不見的時候,愛情和激情悄然而至。

查理.唐森是個風流倜儻、能說會道的男人,還是香港殖民地的助理輔政司。他身材勻稱,還擅長打網球、馬球、高爾夫球,平易近人,說起話來妙趣橫生。

約福特說,愛情是心中的暴君。它使理智不明,判斷不清;它不聽勸告。徑直朝痴狂的方向奔去。

愛情來了,擋都擋不住。

凱蒂和查理在聚會上認識後的三個月,他們倆就發展成瞭如火如荼的情人關係。

查理說初次見面,他就如痴如醉地愛上了凱蒂。遇到這樣風流倜儻的情場高手,對婚姻本就不滿意的凱蒂,毫無防備地淪陷了。

95年前,英國作家毛姆寫了一個疫情下的愛情故事,道出了人性

他們有時在古董店裡約會,有時在凱蒂家的臥室裡共度良宵。

只是這一次,他們沒那麼幸運。當凱蒂和查理在臥室裡廝混的時候,房間的門把手似乎被人扭動了一下,但卻無法確認是不是她的丈夫瓦爾特。

唯一的變化是,當凱蒂再次見到瓦爾特時,她總感覺有些異樣:他不僅臉無慍色,反而客客氣氣、彬彬有禮;說晚安時,自結婚以來,第一次沒有吻她。

種種跡象表明,那次轉動臥室門把手的人就是瓦爾特。他已經知道了凱蒂和查理之間的情人之實。然而,瓦爾特什麼也沒說。

當凱蒂慌慌張張地去問查理該怎麼辦的時候,查理卻越說越輕鬆地推斷,瓦爾特為了保全男人的顏面,不會就此事小題大做。

而凱蒂也依然認為瓦爾特依然深愛著她,不會就此事與她大發雷霆,或者一刀兩斷。即使瓦爾特與他離婚,查理也照樣會和妻子離婚,然後娶她。

95年前,英國作家毛姆寫了一個疫情下的愛情故事,道出了人性

有時候,過於自信,往往是女人在感情上犯的最大錯誤。因為自信,甚至自負,女人以為周遭的男人都對自己矢志不渝,及時偶爾犯點小錯,也會得到男人的原諒。

的確,正如凱蒂所願,瓦爾特沒有大發雷霆,也沒有主動提出離婚,他只是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

瓦爾特決定主動請纓,去霍亂盛行的湄潭府工作。這就是篇頭出現的對話場景。只是,他希望凱蒂跟他一起去。凱特害怕霍亂,也惦念著情人查理,不想去。

於是,她說即使離了婚,查理也會娶她。

瓦爾特對此鄙夷不屑,為了她的幸福,他可以離婚,但是有一個條件:要麼查理的太太保證跟查理離婚,並且查理也保證在一週內和凱蒂結婚。

不過他建議,在到法院起訴離婚之前,凱蒂最好去親自去問問查理的意見。

95年前,英國作家毛姆寫了一個疫情下的愛情故事,道出了人性

凱蒂滿懷信心地去找了查理,然而一切不僅不如她所願,甚至讓她對人性產生了懷疑。

女人最大的愚蠢,不過是被愛情衝昏了頭腦,高估了人性。

查理明確地告訴凱蒂,他不會跟妻子離婚,然後和她結婚。還堂而皇之地對凱蒂說:“當一個男人愛上你的時候,他說過的話,你是很難一字一句當真的。”

這個回答讓凱蒂大為震驚,她以為查理跟老婆沒有感情,只要她離婚,查理就會毫不猶豫地和她結婚。

凱蒂只好灰頭土臉地回到瓦爾特身邊,並打算跟隨他到霍亂疫情爆發地去。在凱蒂心裡,到霍亂肆虐之地去,是瓦爾特對她婚內出軌的一種懲罰,甚至意圖讓她感染霍亂病毒而死。

可是,在瓦爾特的心裡,不管凱蒂是怎樣的人,犯過什麼樣的錯,他都依然愛著她,矢志不渝。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凱蒂在這場感情的糾葛裡,始終看不清情人查理真正的嘴臉;激情之下,凱蒂更看不到丈夫瓦爾特對她的愛。

95年前,英國作家毛姆寫了一個疫情下的愛情故事,道出了人性


03 婚姻怎麼選都是錯,長久的婚姻就是將錯就錯。

著名電影導演馮小剛曾說,婚姻怎麼選都是錯,長久的婚姻就是將錯就錯。

在凱蒂的這場婚外情當中,她備受打擊,於是決定將這段婚姻將錯就錯。她選擇去疫情重災區接受懲罰,最好能感染霍亂病毒死掉,這樣,她的痛苦也可以得到徹底的解脫。

於是,她行屍走肉般地跟隨丈夫去了湄潭府。讓她沒想到的是,她不僅沒有因為疫情死掉,反而獲得了心靈的重生。

在湄潭府,看著丈夫忘我地工作,研究疫情;看到孤兒院裡的修女們不遠萬里,不顧生死地來到中國香港,幫助那些被人遺棄的孩子,凱蒂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如何做,生命才有意義?

95年前,英國作家毛姆寫了一個疫情下的愛情故事,道出了人性

當她主動請求到孤兒院工作,與那些無私奉獻的修女們一同工作,與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朝夕相處的時候,凱蒂忽然發現,個人得失在大義面前簡直不值一提,活著,還有比個人情感得失重要得多的事情。

正當她在無私奉獻的事業中漸入佳境、悟徹心扉,當她正逐漸發現丈夫瓦爾特的優點和魅力的時候,她懷孕了。

懷孕,孩子本是愛情的結晶,本可以讓婚姻更穩固。然而,凱蒂懷孕,卻徹底摧毀了她的婚姻

當瓦爾特問她‘我是孩子的父親嗎’?凱蒂驚慌失措地答道‘我不知道’。正是這一個‘我不知道’,徹底摧毀了瓦爾特心中最後的希望。瓦爾特只能廢寢忘食地工作,才能忘卻婚姻中的痛苦。

更不幸的事情發生了,瓦爾特感染了霍亂病毒,奄奄一息。當凱蒂跪在窗前,向瓦爾特懺悔的時候,瓦爾特最後只留給她一句話:最後死掉的卻是狗。

95年前,英國作家毛姆寫了一個疫情下的愛情故事,道出了人性

瓦爾特到最後也不相信凱蒂是真心懺悔,到最後也在為自己的深情,唱憐憫的輓歌。

丈夫死了,又懷孕了,凱蒂在人文主義的關懷下,離開了湄潭府,回到了香港。離開那天,凱蒂記住了修道院院長對她說的話:當愛與責任融為一體時,人就會擁有高貴的精神,就會獲得無與倫比的幸福感。

她是以‘英雄’的身份回香港的。丈夫瓦爾特不顧個人安危,為疫情犧牲生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英雄;在外人看來,作為他的妻子,凱蒂也冒死跟隨丈夫一起上疫情前線作戰,這顯然也是英勇的行為。

凱蒂回來後,受到了英雄般的禮遇。可笑的是,她還被查理太太盛情邀請,暫住在查理家。

95年前,英國作家毛姆寫了一個疫情下的愛情故事,道出了人性

凱蒂本來是痛恨查理的,覺得他是個卑鄙小人,一開始凱蒂本來是痛恨查理的,覺得他是個卑鄙小人。一開始兩人都只是客套地做著表面的寒暄,可是當查理花言巧語一番之後,凱蒂忘記了怨恨,一時興起的情慾讓她和查理又纏綿在一起。

只是這一次,凱蒂已不再像以前那樣愛得死心塌地,她心裡明白,自己身體的慾望讓自己做著下賤的事情,而自己的精神卻比原來高貴了許多,分得清是非對錯,區別得了理性與感性。

為了徹底擺脫這個自命不凡、卑鄙無恥的混蛋,凱蒂不僅否認肚子裡的是他的,而且離開了香港,回到了英國。

這一次,她不會再讓父母家人左右自己的人生,不會再讓感性戰勝理性,她有勇氣去爭取一份平靜和安寧的生活,她希望還未出世的孩子也能如此。

95年前,英國作家毛姆寫了一個疫情下的愛情故事,道出了人性

後 記

疫情來襲,凱蒂帶著絕望與丈夫深入病區,雖然失去了丈夫,卻因禍得福,意外地獲得了成長,領悟了人生和婚姻真諦,重新獲得了一份生的勇氣。

作家毛姆用平實的筆調,揭開了生活的神秘面紗,寫出了複雜的情感生活,揭露了自私、冷酷、殘忍等人性的陰暗面。

美國著名導演伍迪.艾倫在電影《解構愛情狂》中所說:

所有人都知道同一真相,而生活取決於我們如何扭曲這一真相。

正如雪萊在《別揭開這五彩面紗》一詩中所寫:

別揭開這面紗,芸芸眾生稱之為生活儘管這些不真實的假象,但卻模仿著我們所相信的一切,隨塗抹著色彩,在其背後潛藏著恐懼和希望,交織著不同的民滾,誰曾想將他們的影子編織在那幽遠的深谷中。

生活之上,往往覆蓋著一層面紗,每個人都需要經歷一些事,才能明白真相,比如愛情,譬如婚姻。

你找到自己的情感真相了嗎?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