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平縣:強化產業扶貧 鞏固脫貧成果

鎮平縣加快推進扶貧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和提升藤編、食用菌、紅薯等特色扶貧支柱產業,聚焦主體培育、產銷對接、科技服務、人才培養等關鍵環節,強化措施落實,加大政策支持,拓寬貧困群眾穩定增收渠道,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你看,收尾的時候應該這麼編,然後用氣槍打一下就固定住了”在鎮平縣王崗鄉的藤編加工點裡,婦女們三五一桌戴著口罩正在交流編制工藝。

“年前我參加了鄉里組織的藤編短訓班,過年期間因為疫情原因一直在家裡加工,一個藤編板子2.5元,一天下來能加工五六十塊,一個月能增收三千多元呢”王崗鄉硯臺村貧困戶徐玉蘭巧手如飛。

人勤搶農時,驚蟄春耕忙。在鎮平縣盧醫鎮郭崗村克洲農業種植農民合作社的雙孢菇大棚裡,幾位菜農正在熟練地給雙孢菇採摘、分揀和包裝。

“今年預計年產鮮菇52萬斤,產值達160萬元,可解決150人就業問題,群眾務工增收100餘萬元,預計淨收益50萬元。”負責人張克洲介紹說。

該合作社現已形成佔地40餘畝、擁有30個雙孢菇大棚、種植面積達15000平方米的食用菌種植基地,為盧醫鎮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

“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也是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致貧返貧的關鍵措施。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要毫不鬆懈抓好脫貧攻堅工作”縣委書記李顯慶說。

該縣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穩定脫貧、實現長遠發展的根本之策。牢牢把握“產業選擇、培訓農民、技術服務、資金籌措、組織方式、產銷對接、利益聯結、基層黨建”產業發展八要素,按照“1+1+1+N”產業發展總體佈局,堅持專班推進,持續提升苗木花卉、林果、艾草、優質糧油、金魚、玉雕、休閒農業等能夠大量吸收就業的特色產業,建設一批優質農產品產業扶貧基地。加大金融扶貧力度,持續推進扶貧小額信貸工作,確保有需求的貧困戶及時獲得貸款;強力推進精準扶貧企業貸款,引導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推進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提高貧困群眾在發展種養業方面抵禦風險能力。

探索帶貧模式,完善利益聯結。按照產業鏈思路,走“龍頭+扶貧基地+居家就業”、“龍頭+居家就業”路子,推廣食用菌、紅薯、藤編等產業發展。強化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扶貧帶貧作用,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整縣推進質量提升行動,增加群眾財產性收入、生產性收入,確保貧困戶持續穩定脫貧。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採取鼓勵就業、送工上門、勞務承包、股份合作、保底價回收農產品、貧困戶營收不盈虧等方式增加收入;對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推廣資產收益扶貧模式,通過生產資料入股、土地流轉、加入合作社、補助救濟等方式,確保每戶都有穩定收入來源。(特約記者 胡少佳 通訊員 李衛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