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一定需要濾鏡嗎?

金色大漠旅行攝影


那要看是拍什麼了.

1拍人基本不需要濾鏡

2拍景的話要用不同的濾鏡,雲,水流這些慢門的需要nd1000左右的濾鏡.

3拍雲和大地要用漸變色。

當然更多情況需要多拍攝,多聯繫,不斷地去琢磨,才能出更好的作品



藍漠攝影


在攝影中,特別是風光攝影中。我們要對濾鏡有一個正確的定位。不能“唯濾鏡論”,也不能“去濾鏡論”。合理使用,擺好濾鏡和後期處理之間的關係。

CPL偏振鏡重要,是目前最不容易被後期替代的。它可以強化天空和雲層,處理攝影中倒影、彩虹的關係。

GND中灰漸變濾鏡,可以起到平衡天地之間光比的作用。

但我們可以通過後期包圍曝光的功能來實現這個功能。特別是現在RAW格式的包圍曝光,功能強大,畫質完美,讓你畫面自己高光和暗部細節的能力,大幅度的提升。而且應用更加靈活,不用顧及到天地之間的突兀物體,可以更好的處理畫面中的局部高光和陰影。

ND濾鏡可以在光線很強的情況下,實現長時間的曝光和慢門。

這個功能,我們可以使用前期換一個機位多張拍攝,後期堆棧的方式來模擬慢門。

這張圖拍呢,我拍攝於冰島首都,是不是慢門的效果?雷克雅未克的HAPA音樂廳。

單張的拍攝時這樣:ISO200,F9光圈,1/6秒一張。我拍攝了200張左右。

選取了拍攝的80張照片,作為堆棧的素材來模擬慢門的效果。用堆棧來模擬慢門的要點是間隔要短,拍攝的數量要多。否則霧化的效果不自然。

使用濾鏡,來解決前期拍好的問題;後期處理,來提升作品的更好層次,是錦上添花。能在前期解決的,不留給後期。我在攝影總使用濾鏡,也會進行後期處理,二者結合好才是王道。


網際飛俠


傳統相機和數碼機的最大分別只是在於感光元件不同。一個是用膠片,另一個是用感光元件。

在實際使用上,兩者分別其實不大,一些傳統的攝影配件在數碼年代依然大派用場,濾鏡(Filter)就是其中之一。

無論數碼攝影技術如何進步,一些濾鏡,例如是減少反光、增加相片飽和度的偏光鏡、對鏡頭作出保護的UV鏡(紫外線濾光鏡)仍無法被取代。

常見濾鏡種類:

濾鏡(Filter)種類繁多,最常用的有UV鏡(UV Filter),減光鏡(ND Filter),偏光鏡(Polarizing Filter),漸變鏡以及暖色和冷色鏡:

(左圖為沒有使用濾鏡的相片,右圖為使用偏光鏡後拍攝)

偏光鏡(Polarizing Filter/Polarizer):

偏光鏡對拍攝風景照片十分重要。它的主要用途是提高相片飽和度,令藍天顯得更藍樹木更綠;此外也可以減低水面的反光。

要理解偏光鏡的原理,先要明白光線是以波形傳播,正常的光波震動的方向並不限於單一平方向,而是不規則地從四方八面而來的。

但在特殊情況下,也就是經過反射,光波震動的方向就會變為單一方向。由於偏光鏡只容許光線在單一震動方向通過,其他震動方向的光波就會被「過濾」。

當偏光鏡和反射光形成某一個角度,反射光就自自然然被消除,達到減低反光的效果。

使用偏光鏡時有幾點要留意:

由於偏光鏡只容許光線在單一震動方向通過,光線的強度也隨之而減低,意味著在同一光源下使用了偏光鏡的相機,需要較長的曝光的(假設光圈不變)。

在用手拿相機的情況下手震影響也會較明顯。偏光鏡若是用於廣角鏡頭上,也可能會發生光暗不均的情況。

(上圖白色天空為曝光過度位置,可見使用減光鏡的地方減低進光量後,天空的顏色得以保留)

減光鏡(Neutral Density Filter):

ND鏡可以將投射左感光元件的光量平均地減少。當你相機的設定(光圈、快門和ISO)已不能再進一步減低相機的進光量,或者你想在某一個設定下獲取更慢的快門值/更大的光圈值的話,ND鏡就大派用場了。ND鏡主要是在慢快門的設定下使用,如下面幾個例子:

  • 在陽光下拍攝絲絹流水,使流水更富動感
  • 在光亮的環境下獲取淺景深
  • 令移動中的物件(如人和車)更不明顯,甚至在影像上消失
  • 增加移動物件的動態

一般來說要拍出像絲般的流水,只要收2-3級光圈就可以了,所以大部份攝影愛好者也只會擁有一兩塊ND鏡。留意一些質素較差的ND鏡會令相片偏色,不同廠商對ND鏡減光量的表達方式也不一,用家使用時應加以留意。

漸變鏡(Graduated Neutral Density Filter)

漸變鏡可以將一張相片的光度,由相中某個位置(大多由上到下)逐漸減低,這種濾鏡十分適合一些光差簡單的風景照,例如日落照(近大陽的天光較光,近地面的位置較暗)。

在數碼攝影未流行的時侯,漸變鏡可說是每個攝影者的必需品。現在不少數碼相機已經具備HDR功能(將多張不同曝光的相片合成),即使相機沒有,用戶隨後也可在計算機合成,所以使用漸變鏡的人數已不如以往了。

但漸變鏡仍有它不可取代的地方,例如它可以從單反的觀景窗立即看到濾鏡的效果,也不像HDR般不能凝固移動中的物件(除非使用RAW檔輸出兩張不同光暗的圖片再合成,但這樣會增加相片的噪聲)。

(左邊有使用漸變鏡,右面則沒有)

漸變鏡也有很多不同種類。就是顏色已有很多種,如漸變灰、漸變紅、漸變藍等等。但最常見和最常用的,就非漸變灰莫屬。

另外漸變的形狀也可不同,有些會漸變得「快」一點,有些卻「慢」一點,攝影師可視乎拍攝環境再去選擇。

UV鏡

(UV鏡的主要用途是有東西打中你的鏡頭時可以作為緩充,令鏡頭不會直接報銷)

UV鏡今時今日主要用來保護鏡頭最前的鏡面部份,它不會影響相片成像。在膠片機年代,UV鏡主要是減相片的蒙糊度,值著減射進膠片的紫外線來提升對比度。

儘管人類的肉眼看不到紫外線,但在陰天時,紫外線會嚴重影響相機的曝光及減低對比度。今天的數碼相機感光元件對紫外線的敏感度遠不及膠片機,因此已無需再對紫外線進行過濾了。

儘管UV鏡可減紫外線對相片影響,但卻可能增加鏡頭眩光減低相片質素,同時令相片顏色不準確並減低對比度。

對數碼相機來說,人們經常爭論到底應否犧牲相片質素,使用UV鏡來保護鏡頭。單反鏡頭的價錢一般都十分昂貴,例如在上圖例子中,換塊新濾鏡就絕對比你換整支鏡頭便宜得多!UV鏡同時可以保護你鏡頭前端部份不會磨光,令鏡頭更保值。

暖色鏡和冷色鏡

(前左:冷色鏡,前右:暖色鏡)

暖色鏡和冷色鏡能改變相片的色溫,可以用來糾正光線、或者令相片出展現出天馬行空的色彩。

例時在陰天時增加一些溫暖色調,令相片看起來更像於日落時份所拍攝。今時今日絕大多數的數碼相機都會自動調整白平衡,這些顏色濾鏡的重要性已大不如前。

現時只要使用RAW來作拍攝模式,白平衡也可以在計算機上進行後期調整。但在某些情況下,這些顏色濾鏡仍然是大派用場,例如是不正常的照明狀況或者是海底攝影的場合。

濾光鏡和成像質量

任何濾鏡都是一塊加在鏡頭和主體物件當中的額外玻璃,無論如何都會降低相片質量,應只要必要情況下才使用。

濾光鏡種類

濾光鏡通常都有螺桿式和前置式兩種。前置式可以用在幾乎任何直徑的鏡頭上,但其配件亦更復雜。螺桿式則可以緊貼鏡頭,其大小通常由46mm到82mm不等。


卓創kfconcept


各位攝影大佬打擾一下,插播一條回答。

拍景色不敢多說話,不過吧,拍人像趨勢是,攝影師用原圖表現自己的設備多麼牛,技術多麼高超。被拍者用原圖表現自己的顏值是多麼的能打,跟美圖秀秀那種妖豔賤貨不一樣。

Ps:僅僅舉個栗子,指那種把自己修成蛇精臉的變態審美,不可否認各大美圖軟件的優秀

完。


反省公子的羽毛


這個沒有一定必須,看拍攝的題材,如果是人像攝影,幾乎不需要濾鏡,如果是風光攝影,濾鏡才會被用到,所以不能說攝影就一定要用濾鏡

濾鏡分為很多種,CPL/AD/GND/RGND、等等基本都是風光攝影用的,他們主要的功能就是壓低天空高光,使得相機曝光均衡得到準確曝光並拍攝,有些濾鏡需要一起組合使用效果會更好,例如NG+GND長曝光+漸變,這種組合可以拍攝出雲層拉絲而且有層次對的照片


所以針對不同題材選擇不同的濾鏡才是正確選擇,原創不易,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給你幫助,喜歡我的回答記得點贊評論,哪裡說的不對多多指教,謝謝^-^


小魚大魚看世界


攝影不一定必須要用濾鏡,但有的條件下沒有濾鏡卻無法拍攝出優質圖片,比如日落日落陽光比較強時,必須用漸變鏡減弱強光,才可曝光陰暗基本平衡。

【如果用漸變鏡拍照,你的圖片可能會更加漂亮! - 今日頭條】https://m.toutiaocdn.cn/item/6636364624709026318/?iid=52824970616&app=news_article×tamp=1545222033&group_id=6636364624709026318&tt_from=copy_link&utm_source=copy_link&utm_medium=toutiao_ios&utm_campaign=client_share


昌斌視覺


濾鏡在攝影創作中不可或缺,在一定的條件下起到關鍵作用!雖說強大的後期能達到必要效果,但像類似於偏振鏡這樣的濾鏡往往在攝影創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有山紀實影像


剛接觸攝影的朋友,會經常在各大攝影網站或者教程中看到“濾鏡”這兩個字,或者在購買攝影鏡頭的時候商家往往都會推薦購買濾鏡。因為最開始商家對新手關於濾鏡的解釋,商家都會簡單的說用來保護鏡頭,其實就保護鏡頭的濾鏡而言,它只是其中一種。濾鏡的作用不單單只是保護,在各個攝影題材和拍攝環境下,我們都會用到各式各樣的濾鏡來輔助拍攝。

今天,我們便來說說新手入門必備而且常用的四種鏡頭,他們分別是UV鏡(保護鏡)、DN鏡(減光濾鏡)、GND鏡(漸變灰濾鏡)和CPL鏡(偏振鏡)。

一、 UV鏡(保護鏡)

前面我們有說到專門用來保護鏡頭的濾鏡,它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這種UV鏡。我們在拍攝的時候,因為要應對各種戶外環境,相機在使用的過程中難免會磕磕碰碰,作為鏡頭重要的光學元件之一,它的鏡片直接影響了成片效果。而UV鏡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保護鏡頭的前組鏡片不被劃傷,同時防止灰塵沾粘在鏡片的鍍膜上,同時防止水汽。市面上的UV濾鏡價格參差不齊,同樣品質也是天壤之別。好的濾鏡能夠有效的去除拍攝的照片所產生的紫邊,而一般的濾鏡就做不到了。所以,如果不是追求極端成像的朋友,購買一般的UV鏡用來保護鏡頭即可。不過就我本人而言,像我這樣的強迫症患者,是不允許畫面有瑕疵的,所以…剁手、剁手。

二、 DN鏡(減光濾鏡)

DN濾鏡又稱減光濾鏡,它分為高中低檔幾個檔次。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減少鏡頭的進光量。DN濾鏡是比較常用的一款濾鏡,對於需要長時間曝光的拍攝,特別是在光線比較充足的環境下,如果拍攝需要用到一秒以上的曝光時長,那麼就需要用到DN濾鏡了。

比如我們在拍攝流水的時候,假如我們想要把水流拍出絲綢般絲滑的質感,那麼我們就需要進行長曝光來進行拍攝,這時如果光線比較充足,在沒有用到ND濾鏡減少光線的情況下,我們的畫面很容易就過曝了。有了ND濾鏡,就很順利的幫助我們完成拍攝。

同樣的,如果在我們在強烈光線下拍攝某個物體,當我們想要利用大光圈來製造淺景深的時候,這時候畫面也容易過曝,這時運用DN濾鏡同樣能幫我完成理想拍攝。

所以說,DN濾鏡我們通常可以應用到拍攝水流、雲彩、瀑布以及夜晚的城市流光中。

三、 GND鏡(漸變灰濾鏡)

GND濾鏡主要的作用就是用來平衡光差,它主要應用在光差比較大的環境中。比如在拍攝日出或者日落的時候,由於光差大,很容出現亮部過曝或者暗部欠曝而丟失細節的問題。運用GND濾鏡,我們可以分別對高光和暗部兩個區域分別進行測光,從而算出兩者間的曝光差,然後根據曝光差來選擇合適的曝光值來平衡畫面的光比。

當然,對相機操作有一定熟練的朋友就會說了,我們可以選擇包圍曝光來完成拍攝,然後通過後期合成呀。沒錯,運用包圍曝光拍攝再通過後期我們確實能得到HDR的照片效果,但是GND濾鏡的輔助,我們可以更加直觀的拍攝出高細節保留的照片,難道你不希望當你按下快門後,看到相機顯示屏上顯示出這麼優質的原始圖片,內心所帶來的那種成就感嗎?

四、 CPL鏡(偏振鏡)

CPL濾鏡主要的作用就是用來消除畫面中的炫光和反光,增加畫面的藍色飽和度和對比度。對於喜歡拍攝風光的朋友來說它是必備的一款濾鏡。其工作原理是選擇性地過濾來自某個方向的光線。再拍攝天空的時候,通過過濾掉漫反射中的許多偏振光,從而減弱天空中光線的強度,把天空壓暗,並增加藍天和白雲之間的反差。具體實拍時要看著取景器並旋轉前鏡,取景器中天空最暗時的效果最明顯,最暗與最亮相差90度。你可根據需要轉到最暗與最亮間的任意角度。偏正鏡的使用,在拍攝過程還需要多加練級,以便熟練運用完成拍攝。

CPL濾鏡不但可以增加畫面對比度,它還有一個更大的用處就是可以消除反光。這個一般應用到拍攝湖面的時候消除水面對天空的反光,從而可以讓湖水更清澈,擁有更多的細節。同樣在拍攝玻璃的時候也可以消除玻璃的反光,透過玻璃看到裡面的事物。

好了,對於常用的這四款濾鏡我也介紹的差不多了,還有什麼疑問可以給我留言,我會一一給各位解答,希望這篇文章對初學者們有所幫助。


原創首發,朋友們如果覺得我分享的內容有用,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我會定期分享一些關於攝影基礎知識和技巧,以及攝影后期的知識。很願意與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討關於攝影方面的知識,一起成長進步。


攝影粽子


有圖有真相

一、ND鏡

減光鏡也叫中灰密度鏡、中性灰度鏡或簡稱灰度鏡、ND鏡,它的主要作用是減少光亮進入相機,還可以延長曝光時間,記錄運動軌跡。很多人喜歡在戶外拍攝水流,但是光線過於強烈,即使使用最低感光度和最小光圈,快門速度依然達不到理想數值,這時一片小小 的減光鏡就派上了用場。

無ND濾鏡:


有ND濾鏡:

無ND濾鏡:

有ND濾鏡:


二、GND漸變鏡

中灰漸變濾鏡,用來解決刺眼或明暗反差強烈的光線,通過增加暗部細節和保持天空的色彩,拍攝日落時常使用。


三、PL偏振鏡

偏振鏡的除色功用是能有選擇地讓某個方向振動的光線通過,在彩色和黑白攝影中常用來消除或減弱非金屬表面的強反光,從而消除或減輕光斑。用來表現強反光處的物體的質感,突出玻璃後面的景物,壓暗天空和表現藍天白雲等。

無濾鏡:






有濾鏡:

四、抗光害濾鏡

降低光汙染,在前期拍攝中修正色偏,還原夜晚本應有的色彩。

無濾鏡:

有濾鏡:


我是我非本我乃自我


不是所有攝影都需要濾鏡,風光攝影經常使用濾鏡,比如拍藍天白雲時,使用偏振鏡,通過旋轉濾鏡可以消除偏振光,使藍天更藍,白雲更突出;拍日出日落時,如果不是拍剪影,由於天空和地面光線強度反差大,相機的寬容度有限,這時需要漸變鏡,這樣天空和地面的曝光都能兼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