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裡的房子那麼好賣,你有去做中介的衝動嗎?


孫儷主演的電視劇《安家》熱播,鬧得很多房產中介被領導要求每集必看,有的甚至還要寫觀後感。


《安家》裡的房子那麼好賣,你有去做中介的衝動嗎?

作為房產圈的新興力量,我自然也對這部劇非常感興趣,一路追下來,發現《安家》對房產中介工作和生活的展現,真的是槽點滿滿。

新裝修的跑道房竟然賣給孕婦?!

《安家》裡的房子那麼好賣,你有去做中介的衝動嗎?

孫儷飾演的金牌銷售房似錦在劇裡有句名言,“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為了證明這牛不是白吹的,她在第二集就把一套奇葩戶型的跑道房賣給了海清飾演的宮大夫。

《安家》裡的房子那麼好賣,你有去做中介的衝動嗎?

這套跑道房,兩室一廳,要走到其中一間“臥室”,必須穿過長長的公共樓梯間,並且那房間沒有正常窗戶,只在閣樓上有扇天窗。賣了十年,都沒賣出去。

困難再大不用怕,主角光環來一發。

房似錦神速之下就把毛坯的跑道房變成了精裝修,下血本。

公共樓梯間還佈置上了宮大夫兒子的美術作業,打感情牌。

閣樓天窗下,拉著宮大夫談人生、談理想,賣詩和遠方。

這買賣還真就談成了,不可思議。

《安家》裡的房子那麼好賣,你有去做中介的衝動嗎?

可能宮大夫一年多的看房經驗瞬間清零,文藝女青年上身,博士學歷也作廢了。更關鍵的是那裝修款誰出?400多萬的房子,兩個點的中介費全花了都不一定夠 。

況且,裝修完居然沒有味道嗎?甲醛還釋不釋放了?宮大夫可還是挺著個大肚子的孕婦啊!哪家的裝修材料這麼環保?

業績為零的女中介竟然在職兩年多?!

房似錦來到門店後,發現很多同事既不穿正裝,也不正經開早會。更要命的是,店裡居然存在一名只會網購、化妝的員工朱閃閃,工作兩年多了,業績為零。

《安家》裡的房子那麼好賣,你有去做中介的衝動嗎?

房產中介底薪不高,掙錢全靠開單拿佣金。現實中,恐怕不會有任何一個店長允許手下有兩年多未開單的員工存在,就是員工自己,靠著那微薄的底薪,在上海連基本生活都成問題。

《安家》裡的房子那麼好賣,你有去做中介的衝動嗎?

很多人可能知道,《安家》翻拍自日劇《賣房子的女人》,原版日劇中也存在一位這樣沒開過單的員工,但那是在日本,員工都是終身制,一般只要不違法犯罪,即使能力再低也是不會被解僱的。

劇中的徐永昌店長說朱閃閃青春活潑,是店裡的吉祥物,所以才沒開除她。但這樣的設定放在中國,看似符合人情,卻顯然不合國情

新店長竟然撬同事單?!

第三集,賣包子的老兩口一直是王子健的客戶,房似錦為了賣出宮大夫的老房子,甩掉王子健,直接帶著老兩口去看房。

《安家》裡的房子那麼好賣,你有去做中介的衝動嗎?

老兩口無視幾個“房託”的拙劣演技,只看一次房就當場拍板要簽單,拿300多萬的積蓄,為兒子買下這一居室。

先不說現實中幾乎不存在這樣容易的業務,只談房似錦為老兩口推薦這套房子就極為不專業。更好的選擇是拿這300多萬做首付,起碼買個二居室,才更能滿足他們馬上就要三代同堂的需求。

《安家》裡的房子那麼好賣,你有去做中介的衝動嗎?

最關鍵的是這單完全繞開了王子健,是赤裸裸的撬單行為。在房產中介行業裡,這種行為極端低劣,會遭同行鄙視。

一般門店店長的收入模式是把業務交給員工去做,自己從所有開單佣金中提成,房似錦這樣事事衝在一線的做法實在與店長的職位不符

未籤合同竟然讓買賣雙方見面?!

目前網絡上大部分差評都集中在前三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只看了前三集。不過追到30集的我悄悄告訴大家,其實後面的槽點就沒有那麼密集了,因為隨著劇情的展開你會發現,賣房子的專業戲份會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家長裡短、兒女情長。話說得越少,越不容易犯錯。

但在27集還是出現了一個重大BUG。飼料大王林總要買老洋房,房似錦不僅費盡心力幫他找到了完美標的“向公館”,還千辛萬苦聯繫到了向家後人,幫助房主解析產權、更換房產證。

《安家》裡的房子那麼好賣,你有去做中介的衝動嗎?

更換房產證的時候,買家林總和賣家向文森親熱情交談。

事情看似進展順利,但房似錦突然發現,交易已經私下達成,金牌銷售被跳單了。

因為沒簽合同。

稍微有點看房經歷的朋友都知道,為了防止買賣雙方見面,在看完房離開小區的時候,中介都是微笑目送買家離去,直到確定買家不會殺個回馬槍的時候,才能放心離開。

房似錦這位“高手”竟然膽子大到讓買賣雙方直接見面。一套老洋房價值上億,2%的中介費至少就是200多萬,再壕的老闆家裡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如此操作,跳單也怪不得別人。

不是房似錦低估了買家的人性,而是編劇低估了中介的智商。

多年來,國內沒有真正職業劇的狀況依然未改,原因是多方面的。這麼多槽點的鍋肯定也不能只讓編劇來背。可以很清晰地感覺到,主創想讓人們對於房產中介這個備受爭議的行業有所改觀。從人物到情節的設計都把價值導向放在首位,專業性是可以犧牲的 。

《安家》裡的房子那麼好賣,你有去做中介的衝動嗎?

以徐店長為代表的良心中介,主動扛起正能量的大旗,力求成為服務群眾服務社會的先進代表。中介門店辦得比社區服務中心還有人情味。

畢竟中介就是賣服務的,服務到位了,業務自然不會少。

這個商業邏輯,我其實是認同的,但它有時過於保守。

在於眾多客戶接觸的過程中,我發現做好服務只是最基本的要求,能否幫客戶在對的時機做出最合適的選擇才更顯功力。找到每套房子的獨特價值已屬不易,更難的是幫助客戶發現他們的真正所需,因為不是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銷售秘訣不只是服務客戶,而是和他們做朋友。

這是我一直以來都在踐行的目標,今天分享給大家。如果你也在追這部劇,或者對房產中介有什麼看法的話,歡迎跟我聊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