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生命”这个关键词,可以和孩子聊聊这5个话题


围绕“生命”这个关键词,可以和孩子聊聊这5个话题

一场突出其来的新冠疫情,不仅搅黄了春节的安宁祥和,而且让一些家庭变得支离破碎,让无数人在惶恐、焦虑、凄苦和忙碌中度日如年,真切地体味到生命竟如此脆弱。

2020年的六分之一时光就这样匪夷所思地滑过去了,我们共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包括3000多条鲜活的生命。

这就是一场由疫情引发的战争,一场关乎到每个人的生命的战争,没有人能例外。

这场战争还没有结束,借着居家不出的机会,父亲可以和你的孩子围绕“生命”这个关键词,就有些话题说道说道。

因为,除了智育,还有德育;除了关心孩子的分数排名,更应关注孩子的三观品行。

不然的话,这两个月就真可能是虚度了,既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那些在防疫一线拼命的医护人员,还有那些不幸逝去的灵魂。


第一个话题:关于生命

仅仅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病毒,居然在两个月时间里就夺去了3000多人的生命。逝去的人是多么的无辜,他们的亲人是多么的无助和痛苦,旁观者又是多么地心塞和无奈。

记得纪念唐山大地震十周年之际,著名记者艾丰先生曾留下一段富有哲理的文字:“地震夺去了不幸的人们的生命,而活着的人则承担了全部的不幸。”

地震如此,疫情亦然啊!

因此,眼前活生生的惨烈事例可以引伸出一个最基本的话题:珍惜生命

要让孩子们明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且特别脆弱,经不起天灾人祸的折腾。

还要让孩子们明白: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退一万步说,也许我们无力抵抗病魔的攻击,但必须战胜心魔对生命的袭扰。

不必避讳,现在包括大学生、中学生在内的很多孩子的心智是不成熟的,更别说小学生了。

因为手机被没收,因为一次考试失利,因为一点小小的冲突或矛盾,甚至因为一句不中听的话,都有可能冲动地选择离家出走、割腕、跳楼。

如此鲁莽地拿生命相搏毫无意义,其结果不仅是害了自己,而且也害了包括父母在内的所有亲朋好友。

这个结论,要明确地告诉你的孩子!


第二个话题:关于人与自然

新冠病毒的源头到底出自哪里,似乎还没有找到确切答案,但有一种说法直指野生动物,中国科学家推测蝙蝠很可能是新冠病毒的自然界宿主,英美两国科学家则怀疑穿山甲是罪魁祸首。

最终的定论还需静待科学家们继续研究,但好莱坞电影《极度恐慌》却似乎有一点先见之明。

这部影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吊丝在刚果捕捉了一只白脸猴,然后通过远洋货轮走私到美国卖给了宠物店,却没料到这只猴子携带着致命病毒。结果,不仅走私者因感染病毒丢了性命,而且病毒被迅速扩散开来,小镇上的人们面临灭顶之灾……

显然,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艺术作品都表明了一个浅显的道理:人类需要善待动物、善待自然。

人类是地球的主宰,但这不代表着人类可以恣意妄为,相反,应该对自然抱有一种敬畏感。一旦人与自然的平衡被打破,人类就将面临劫难。

有人调侃:动物凶猛,但人是最凶猛的动物。其实,我们是可以远离凶猛的。

作为普通人,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就是管住嘴,善待动物,不要什么都吃。

全国人大常委会已迅速通过了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的决定。这就从法律层面作出明确规定:全面禁止食用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全面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猎捕、交易、运输在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陆生野生动物。

所以,善待动物、善待自然,就是善待生命、善待自己。这需要从父亲做起,从父亲引导孩子做起。


第三个话题:关于个人卫生习惯

平时,有些孩子很邋遢,饭前便后忘洗手,咳嗽喷嚏不遮挡,随意吐痰扔垃圾……这些行为既不卫生也不文明。

新冠疫情给每个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的速成契机,至少两个月下来,你真正学会了洗手吧?

要让孩子们懂得并做到:保护生命,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起。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力,有助于抵抗病毒的进攻。


第四个话题:关于社会责任与奉献

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最令人感动的当属医护人员。武汉的医护人员在缺少自我防护设备的条件下竭尽全力抢救病人;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听从召唤,一声令下无条件地驰援武汉。这体现的是医务人员的职业责任。

与此同时,各行各业都有无数人立足岗位投身抗疫战斗,一大批自愿者主动站了出来,表现出格外的牺牲精神。

感人的事例太多。当我们为他们高尚的情操、英雄般的举动而热泪盈眶时,是不是该给孩子们提出两个思考题:如果你是一名医护人员,你怎么办?如果你有条件去做一名志愿者,你会挺身而出吗?

在与孩子们讨论这个话题时,不妨重点分析四个典型人物:武汉市一医院张继先主任,武汉市中心医院李文亮医生、艾芬主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张定宇院长。社会为什么推崇他们?

张继先主任被称为“疫情上报第一人”,是她最早发现并坚持上报疫情,拉响了疫情防控警报;李文亮医生被称为“吹哨人”,他得知出现不明病毒后,马上在个人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里发布了信息,及时提醒大家注意自我防护;艾芬主任自称为“发哨人”,当她拿到一份病毒检测报告后,及时就不明病因与同行进行了交流,并把结论上报给了上级。

他们三人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表现出超强的职业敏感和社会责任意识,表现出对生命的极端尊重。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最早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和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为鼓励已奋战到了极限的同事们,作为院长的张定宇公开了刻意隐瞒了一年多的个人秘密:他自己是一名“渐冻症”患者(不了解“渐冻症”的网友请通过网络自行脑补)。“我一直在极限的边缘工作,我们一起向极限挑战!”

本身就患有不治之症,可当疫情来临时,张定宇却义无反顾地站在了最前沿,所体现出的崇高的职业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不正是年轻人需要好好学习的吗?


第五个话题:关于社会管理和行为规范

新冠疫情仿佛是一台CT机,把社会的各个方面来了一次全方位扫描检查,也让一些问题浮出了水面。

疫情爆发之初,出现了病人扎堆、病床紧张、医疗资源紧缺、应对失策等种种混乱状态。

对这些问题没必要回避,不妨也和孩子一起分析讨论。既为当前的胜利喝彩,又为当初的失误叹惜,两相对照,更能生动地引导孩子们去理解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真实涵义,何况承认不足就是自信的表现呢。

强调一句,上面这段话要划个重点记号,不仅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而且中考、高考都会考的。

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违反封城令、出门不戴口罩、故意隐瞒病情四处溜达、谩骂管理人员、传播谣言等奇葩事件。

这是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的鲜活素材。

要告诉孩子们:封城令是一项具有法律效力的地方性行政法规,每个市民都应该严格遵守,服从管理,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否则就是违法。

无论在特殊时期,还是平常日子,每个人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遵纪守法,就是对社会管理的最好支持,也是对生命的最大尊重。


这场疫战胜利在望,但离最终结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因此,围绕生命这个关键词,还可以引伸出更多的话题,获得更多的心灵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