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協議》日本人自己玩死自己

拿著1萬日元(800人民幣)的大鈔票攔出租車,僅僅只是去一里遠的夜店嗨。到地方後,萬元大鈔甩給司機:“不用找了!”

東京很多夜店的見面禮就是一塊金錶;日本大媽組團去國外高價購買奢侈品;高爾夫在那時的日本是一項早已平民化的娛樂。

這就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社會的真實寫照,那時的日本擁有著超乎想象的繁榮,但《廣場協議》卻成了他們天堂跌向地獄的開始。

進擊的日本人,橫掃市場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因為日本身處冷戰對峙前沿,靠著美國的扶持和戰爭掠奪來的大量資源,日本的工業迎來了飛速增長。

在朝鮮戰爭期間,美軍給日本的訂單就高達每年幾十億美元,而1950年日本的總GDP也才109億美元。因此,在1951年,日本製造業產量增長40%!

通過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日本在上世紀60年代後期實現了經濟的騰飛,超越西德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尤其是進入80年代,美國製造業在各個方面被日本企業全面壓制,對日貿易逆差逐年擴大。

曾經忠心耿耿的小弟,突然間變成了可以威脅自己的龐然大物。這是美國所不能容忍的。

1985年春,美國參議院將日本列為“不公正貿易國”,隨後幾個月,美國媒體不停對日本進行口誅筆伐,參眾兩院不斷提出上百個報復日本的方案。時過境遷,似曾相識。

日本政府派出了當時外相的安倍晉太郎(安倍晉三親爹)去找美國人談,探探美國的意思。

美國目的明確:通過操縱匯率,讓日元升值,美元貶值。

《廣場協議》是雙方各取所需的結果

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明確表示:“強大的日本,必須有強大的日元支持!”所以日本方面也樂見於這一方案。日本政府從以下方面考慮:

1、當時石油價格暴漲,日元升值之後,手中的日元可以兌換到更多的美元,就能買更多的石油,畢竟日本資源匱乏,不然二戰還能多抗幾年。

2、日元升值了,日本人拿同樣的日元能買到更多外國貨,也算利民的好事一件。

3、日本的出口企業肯定要受損,但日本政府的如意算盤是,只要日元升值控制在10%-20%的範圍內,日本的企業是可以承受的。

4、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日本在政治、軍事上依然離不開美國。日本對美國的貿易差額實在太大了,如果美國因為鉅額的財政赤字垮了,對日本也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他們一拍即合,簽下世紀之約。

協議只是一把火,往身上交油的是日本人自己

操縱匯率是個很複雜的過程,但總體而言主要就是拋售美元。

日本製造業為了應對升值,只能拼命壓縮生產成本。在廣場協議簽署一年後,日元已經升值20%,但是由於日本貨成本壓縮優勢,日貨在面對美國商品還是具有優勢,美國貨仍然毫無辦法。

但是成本壓縮總有個限度,就像韭菜你不能收得連個茬兒都不剩。而日元一直在漲,降低成本的手段都用完了,就只能把生產線轉移到人力物力更便宜的地方,比如中國,而這就會導致本國失業率上升。

綜上,初期來看雙方都沒佔到便宜,但日本人的地獄之路,才剛剛開始。

日元升值失控,賺錢太容易不見得是好事

“世界上什麼東西最賺錢啊?“

”炒外匯啊!你只需要賣出美元,買入日元就可以賺錢,傻子都會做!”

這是當時日本社會流傳的一個段子,在金融炒家的推動下,廣場協議簽署兩年後,日元已經升值了100%。

於是日本政府決定干涉,他們的辦法是降息。在他們的美好幻想中,利率降低了,存錢的人就少了,社會資金就會流向實體產業,經濟情況就能穩住。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既然存銀行不賺錢,實體產業利潤低還難操作,有錢,當然是去炒股啦。降息的結果就是日本股市神話般的暴漲,吸引更多資本加入這場虛擬的狂歡,泡沫已經越吹越大了。

貸款-買地-抵押,地產炒家的毀滅循環

上世紀80年代後期,日本股市、房市一片繁榮,日元升值又增加了日本人的購買力,所以才會出現日本人把錢不當錢的現象。

房價一路飆升,甚至出現了“只要賣掉東京,就能買下整個美國”的說法。於是日本政府再度出手,這一次是調高利率,企圖把失控的市場拉回來。而這正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利率上調帶來的是股票大拋售,繼而出現連鎖反應,房價也土崩瓦解。高端產品面臨日元升值壓力,出口大幅降低,低端產品面臨中國競爭壓力,銷售大幅減少。

日本經濟泡沫破裂,迎來失落二十年。

脫實向虛無異於自掘墳墓

日本的教訓足以證明,金融業具有強大的資本吸引能力,放任不管就會吸乾實體經濟的血液。然而事實上又有多少人能認真聽呢?

日本研究泡沫經濟學的專家野口悠紀雄在泡沫巔峰期曾專門發文抨擊警醒民眾和政府,但都被大家當耳邊風了,畢竟沉醉美夢之中,誰會喜歡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傢伙?

另一方面,美國也漸漸成為金融大國,工業日漸萎縮,不然川普也不會到處跳腳去給本國搞貿易保護,但一切都很難回頭了。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