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什麼樣的桃花開得這麼晚?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什麼樣的桃花開得這麼晚?


唐代詩人白居易有首詩叫《大林寺桃花》,非常著名: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這首詩表達了白居易重新看到這灼灼桃花時,感覺春天似乎又回來了,心裡充滿喜悅心情。

不過桃花不是三月的時候就開過了嗎?為什麼大林寺的桃花偏偏會在四月開放呢?四月已經是初夏了,難不成春姑娘真的憐憫人們熱愛春天的心情,故意在大林寺逗留了一會兒?

宋代有位學者跟我們有同樣的疑問,這位學者就是寫出《夢溪筆談》的沈括。他小時候也讀到了白居易的這首詩,覺得這首詩所寫的大林寺的情景和自己日常所見不符,於是就約了小夥伴們爬上山去,看看究竟山上與山下到底有什麼不同。當他們一行人爬到山上時,馬上發現了不同:四月的山頂不像山下已經是灼熱的夏天,而是暖如春天,涼風吹來竟然還感覺有些冷颼颼的。原來因為氣溫低一些的緣故,這裡的花草生長都要比山下晚一些。那麼,白居易在初夏時節的大林寺看到盛開的桃花也就是合情合理的了。遲開的桃花,帶給了白居易意想不到的欣喜,這就是大自然的饋贈呀。同學們,現在你們知道為什麼大林寺的桃花開的這麼晚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