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看電視劇(電影)首先奔著演員再去看作品?

不許人間現白頭


你好 我是褲兜影院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分為以下幾點

1:個人覺得一部好的影視作品在於故事情節是否和你產生共鳴,比如電影想表達美好,它是否讓你感覺美好,比如《天使愛美麗》。

2:現在是演員是以流量為標準,流量大就代表有更多的人喜歡你,當很多人喜歡你,你的流量可以帶動市場。喜歡你的人自然就會去觀看你的作品。

3:一部好的商業片集合了多種元素,比如當紅明星藝人,導演的名氣,投資的大小,是否大規模上映,複雜的特效,熱鬧的故事情節等。當然,不是所有的商業電影都具有所有商業元素,但必備其中一二

4:個人認為一部電影的劇情,演員的演技,電影的流暢度,這部電影的製作精巧度都可以評價一部電影的好壞!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


褲兜影院


1.《泰坦尼克》萊昂納多主演了《泰坦尼克號》,他的臉龐,他的眼睛,他佔據了整個屏幕,那時候小李子太帥了,一舉一動都是柔情,一顰一笑都是經典。影片獲11項奧斯卡大獎,打破了美國和世界各地的票房記錄。萊昂納多也因在此片中的表演而成了“世紀末的票房炸彈”。


2.《單身男子》本片根據美國小說家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1964年的同名小說改編。故事發生於1962年11月30日的美國加州洛杉磯。中年英語教授喬治·費爾科納沉浸在與自己十六年共同生活的同性伴侶吉姆車禍死亡的陰影中無法自拔,精心準備打算自殺。電影記錄了喬治從早到晚一天的活動,包括他在學習授課,處理與學生肯尼的關係,並參加倫敦舊情人夏洛特私人晚餐的過程。


3.《社交網絡》《社交網絡》,一部急風驟雨般的電影。它似乎在模仿著主人公的成功之路。讓人喘不過氣來的急速上升之後,Mark Zuckerberg,facebook的創始人,史上最年輕的億萬富翁,不過是個住在租來的房子裡的26歲年輕人。



阿靖靖


開篇語:電影造就明星,演員演繹經典!

首先必須承認大量的人看電視劇(電影)首先是奔著演員去看的。這當然是有理論依據的,無論年紀大小,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偶像、喜歡的明星。孩子們喜歡動畫片裡動漫人物,就比如奧特曼和怪獸們,灰太狼和紅太狼、熊大熊和二光頭強等;少年們喜歡小姐姐、小鮮肉;青年人喜歡歐巴、女神;中年人對高富帥、白富美情有獨鍾;就連老年人們都會有他們的心中的信仰。我相信一個人心中有夢想,都會想要去實現的,所以追星是很正常的現象,每個人都會有。區別在於,年紀越大的人會越趨向於理性;心智越成熟的人越能控制自己。

1、優秀的實力明星能有更強的票房號召力。

在這裡我就拿兩個人舉例周星馳和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不用我過多介紹,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了。“星爺”和“小李子”的演藝事業都非常成功的,為觀眾們帶來了一部部經典的影視作品,也奠定了各自在華語影壇、全球影壇的崇高地位。兩個人之所以能如此成功也和他們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和傾盡所有的付出是密不可分的。

星爺,和他合作過的人都說他是一個非常挑剔的人,對細節追求完美。就是因為這一點星爺才給我們在熒幕上留下那麼多的經典回憶,也正是因為這一點讓它成為了一個不好相處的人,很多和他和做過的人都不太願意與他再次合作,所以他並沒有什麼朋友。

小李子的衝奧悲情史和勵志史,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年少成名,20年裡前5次提名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獎都衝奧失敗,直到2016年第6次提名才最終拿下奧斯卡影帝的小金人。沒有人能知道他這20年裡為這個夢想付出了多少努力,沒有人知道他每一次失敗後有多失望痛苦,但是我們知道他的成功是必然的。

有一句形容星爺的話是:我們都欠星爺一張電影票。星爺和小李子用他們的個人魅力和口碑實力讓觀眾相信,花錢到電影院去看他們的電影是值得的,這就是票房號召力。

2、流量明星可能從來不缺市場,對粉絲群體的號召力很強。

當今社會是粉絲經濟的社會,甚至直白點說粉絲就是錢。流量明星們擁有大量的粉絲,而且這些粉絲中會有很多腦殘粉絲,甚至是狂熱粉。他們就是奔著自己喜歡的那個明星去的,凡是他/她參演的都會看。這種的話基本就不考慮演技了,也不考慮電影質量如何,反正是我看到那個明星就行了。

當然,酒香不怕巷子深。優秀的電視劇(電影)不用擔心沒有請明星參演就沒有人看了。我相信,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如今的觀眾越來越聰明,越來越成熟,爛片終究會被扼殺。你不真誠拍,我就不買單!


精分電影


把電影當成一部會行走的書就可以了,這樣回答你的問題就比較明瞭了。

電影的雛形或者來源是編劇,有的直接就是小說改編,那麼你想,如果是你想看一本書是奔著什麼去的,當然是作者,或者是出版社,亦或是前面寫序的人。那麼一部電影呢,在電影沒有公映之前,一般都是通過什麼來宣傳的。

大部分是宣傳故事,還有主演,有的是名導演拍的,就宣傳導演,或者宣傳主題要弘揚什麼風格,比如最近放映的《我和我的祖國》好多人都是衝著愛國主題,加上故事都是我們經歷過的,還有再就是致命演員就有幾十個,隨便衝一個演員,都回去看的,當然這個影片大賣的原因主要是愛國主題,還有精彩的故事。

那麼什麼是電影的作者呢?

我想至少1原著算,2導演、3演員。有時候一部電影出名尤其90年代以前的電影,你小的時候看的電影都是演員代表了一部作品,比如提起《方世玉》你想起來就是李連杰,

《霍元甲》你想起來的是黃元申,這些都是以前影視作品比較少的時候,觀眾記住的都是主演的名字。我要問你霍元甲電視劇是哪個導演的你未必能說出來。所以有很大一部分電影,觀眾都是衝著演員去看的。

但是隨著影視作品每年的數量爆發式的增長,影片太多,出了名的演員也太多了,慢慢的隨著電影宣傳對導演力度的增加,導演慢慢的就成了影片的主要宣傳對象,也許是因為對於一部電影來說導演的權利越來越大,或者一部電影掙錢最多的個人應該是導演吧,(不然為什麼現在的名演員為什麼都要做導演呢)觀眾有時候選擇一部電影就衝著

導員去,比如馮小剛、管虎、張藝謀、還有新生代的郭敬明等等。

總結一下,一部好電影一定不是演員佔了所有的功勞,但是當一部電影成型後,展現在觀眾面前的卻是演員,所以相比後臺的大量工作人員,演員更能代表一部作品,如果你只是普通觀眾,你才不會關心美工,武打設計,音樂,等等,只要影片好看就行,所以有相當一部分人是衝著演員去看一部電影的。

種草影視,歡迎關注,和您一起發現影視的美!


種草影視


我看電視劇或者電影先奔著演員然後看作品,如果演員不認識就看評分。

一、電影

看電影的時候我會先看看演員都有誰,聽說過的會有點興趣,如果有名的就會看看簡介,劇情吸引我就打開看看,看半個小時後發現演技或者故事不吸引我後會果斷放棄。

我比較信得過的電影明星有:古天樂、葛優、周潤發、周迅、梁朝偉、黎明、張曼玉、章子怡、鞏俐、張靜初、湯唯、黃渤、王寶強、周星馳、陳坤、劉德華、徐崢、張涵予,最近幾年鄧超表現得也可以。

但是衝著明星看正是因為相信這些明星的演技,並不代表他們演了我就會覺得這個片子好,還要看劇情和演技,演員只是讓我在茫茫片海注意到了它。

二、電視劇

這些年電視劇野草般瘋長,各個視頻網站都會推出自己得自制劇,很多新生代演員見到沒見過,更談不上名氣,所以只能看評分和劇情簡介後再決定看不看。

在電視劇中我比較信得過得演員有:唐國強、胡歌、劉濤、蔣欣、王凱、陳寶國、陳道明、靳東、孫儷、閆妮、張一山、趙薇、佟麗婭、沙溢、姚晨、蔣雯麗、倪大紅、白百何、趙麗穎,還有一些不錯得演員,但明顯都是已經有作品證明自己實力得演員。

三、決定性因素還是評分

每年都有很多電視劇電影出來,加上現在很多外國片子也湧進內陸市場,所以能夠分給一個電視劇的時間真的不多,這就需要這個電視劇去搏出位,因此我也就能理解一個電視劇或者電影還沒有拍攝完畢就開始宣傳造勢,真的是有熱度了才會去關注,這樣才會有觀眾有收益。

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演員的演技和劇本的質量是片子質量的保證,而有演技又有名氣的演員才是這個片子不至於被埋沒的關鍵。


粗糧饅頭O


因為自己的偶像或者是喜歡的演員出演,你就會去看嗎?說個自己的小故事。昨天我向朋友推薦新劇《安家》,告訴她是她喜歡的娘娘主演的,可她卻反過來問我誰的編劇、誰的導演。當聽說編劇是曾經寫了《蝸居》《王貴與安娜》等一系列家庭劇的六六時,她很隨意地來了一句,那還可以看看。

演員之所以稱之為演員,就是為演繹而生。演戲就是他們的工作,而產出的作品,卻不僅僅是演員所能決定或保證質量的。因為劇作是一個團隊協作的過程。我們一起來數數一個影視作品會涉及的流程:前期,主要是劇本,編劇團隊,對,你沒有聽錯是團隊。看看好萊塢,一個編劇罷工,就能讓整個行業震動,就可以想想編劇的力量。伴隨著影視劇市場的越來越成熟,對於編劇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單純地指望一個編劇能把整個劇作支撐出來,難之又難。

正式開機,製片人、導演、藝術統籌、演員、攝像、燈光、美術、服化道、後期剪輯、動畫……究竟有多少,最簡單的方式,請每次電影散場前,多停留3分鐘,坐下來把那麼整屏整屏密密麻麻地字幕開完,這個感受絕對的清晰震撼。


所以演員僅僅是其中一環。單純地因為演員去看一部劇,未免有點膚淺。可能有人會說,這就是明星效應啊。我們細想,也許你會因為某個演員走進影院或者打開電視,但當一系列情節拖沓、鏡頭語言幼稚、劇本不知所云……試問你真的看得下去嗎?會單純地因為喜歡你的偶像,而無原則地吹爆這個劇嗎?相信成熟的粉絲是不會的,他們可能會去經紀公司的微博頁面上倡議:以後不讓自己的偶像接這種劇。也就是說,當除了演員,一旦其他環節問題多多的時候,已然大家不會因為演員去看一部影視作品。

這裡還要說個別的劇作,其實在播出的時候,人們的對於演員的熟悉程度,才僅限於模糊知道。卻因為這部劇的製作精良、演員的演繹到位,而被追捧。比如19年夏天的記憶《陳情令》陳情一曲,驚豔了整個夏天,也帶火了王一博、肖戰,還有一幫陳情男孩。細心的觀眾可能會發現,這部劇拍攝到播出前,人們並不看好,吐槽演員的此起彼伏。

但是卻伴隨著劇作的播出,討論度、關注度越來越高,而劇中的兩位主演,也因此一躍成為2019的頂級流量。連大爺大媽都開始認識王一博、肖戰了,甚至芒果臺的《天天向上》每一期都會給王一博無數個特寫,以帶動收視率。從這裡來看,反而不是因為演員而讓電視劇大火,而是電視劇成就了演員。

相信,為什麼去看某部電視劇,大家都會有某個理由。但對於今天的觀眾,已經不能簡單地因為某個演員而讓電視劇成為熱門。人們奔著的是影視劇作團隊對於影視作品的態度。

如果在用十年磨一劍的心,去做影視劇。相信即使沒有知名演員的加持,也能夠成為經典。別忘了87版的《紅樓夢》,那是一個沒有明星主演的電視劇,卻成為永恆的經典。


遊娛派


我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我在看電影或者是電視劇之前首先就會了解一下是誰

主演的,然後根據自己內心對這個演員的演技評價是多少,劇情怎麼樣、後期的團隊如

何、這樣才決定了我是否要看他的戲。

本人作為90後已經不再會對一些所謂的流量進行捧殺,如果演員的演技不行,劇情也不是很好的話,我都會通通選擇不看。



當然了,一部戲的好壞也不能是演員一個人決定的,它由多方面的因素管控著,比如說

導演、劇情、後期的製作,還有配音。舉一個例子:我本人很喜歡迪麗熱巴的,特別是她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表演,劇裡的劇情、人設都很貼合她的形象,我一度被

她圈粉了,所以她的每一部戲之後都會格外的關注一些。但是令我很失望的就是《秦時

麗人明月心》這部戲,不是說她的演技退步了,劇情不好了,而是我去看了一點,不到

20分鐘就關了,裡面的配音太讓我出戏了,我印象中她不是這個聲音,所以我覺得看電

視首先要了解得很清楚,每一步都是至關重要的,缺一不可



再有,去年特別火的《陳情令》,本人在之前就一直在關注這個電視劇,當然之前也是

瞭解了小說、動漫,可以說是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之前瞭解到選角的時候,發現是

王一博和肖戰 ,說實話,當時還是比較擔心的,害怕自己喜歡的作品被毀了。於是開播

的時候不敢看,覺得演員不是很瞭解,又比較年輕,後期製作更加的不瞭解。於是一週

之後,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自己在短視頻上可以刷到他們,突然發現好像還是可

以的,周圍的同事也在一直安利我,說演技好、後期製作牛、高度還原了作品。我決定

去試著看看,後來就發現自己入坑了,嗯,,肖戰和王一博可以,其他的各方面也不用

說了。特別好。


所以說,有時候我也會問自己,電視為什麼不好看了?因為太多次嘗試著去挑戰,發現都很失望,所以選擇不看了。但是還是應該對所有的人抱有希望,對我們華語的影視抱有希望,希望中國的影視業越來越強大。


北方的枳


對於2020新版的《絕代雙驕》,我幾乎是奔著梁潔飾演的蘇櫻而去,這可愛的妹紙著實是我看劇的動力。

蘇櫻這個角色很有意思,前幾版的《絕代雙驕》基本上沒有過多著墨,甚至在林志穎、蘇有朋版裡刪掉了這個角色,使劇情單薄了不少,在我看來,蘇櫻是小說後半部的亮點之處,她一出場便驚豔眾生,與小魚兒最終的圓滿結局也是令觀眾滿意的。

起初蘇櫻救了小魚兒,小魚兒對她心存感激,但喜歡是談不上的,小魚兒遇到如鐵心蘭、慕容九、段三海等,她們或多或少都給予過他幫助,他撩蘇櫻就像對待過去的那些女子一樣,是打算撩完就閃人,所以此時蘇櫻在他心裡也並沒有那麼特別。

而跳崖那次,鐵心蘭在哭鬧著說要跳下來,結果花無缺一勸就沒跳,而蘇櫻已然認定了小魚兒,那就是今生今世只會喜歡他一個人,沒有了小魚兒,還有什麼樂趣,所以蘇櫻生死相隨,小魚兒徹底被蘇櫻的以命相博震撼了,從這裡開始小魚兒真正開始重視對待蘇櫻的感情。

當小魚兒內心痛苦,想吻蘇櫻時,怎麼也想不到蘇櫻居然把他推開了,小魚兒認為蘇櫻並沒那麼喜歡他,要不然怎麼會推開他,但蘇櫻卻說她喜歡喜歡小魚兒,但很介意做替身,蘇櫻明明白白是在告訴小魚兒,我很愛你,愛到可以付出生命,可是這不代表你可以踐踏的尊嚴輕賤我的愛情,小魚兒愛上蘇櫻,除了本身蘇櫻比較懂小魚兒和執著外,也是蘇櫻獨立自我的人格改變了小魚兒的愛情觀。

可能小魚兒都不甚瞭解蘇櫻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她毫不掩飾地表白心跡,過分聰明但愛小魚兒卻是全心全意;蘇櫻把自己的心攤開給小魚兒來看,愛與信任蘇櫻全都給他了,所以小魚兒徹徹底底栽在了蘇櫻手上。

梁潔演出了一個真實的蘇櫻,可愛善良、敢愛敢恨、對愛人不計回報的付出,實在是本劇的亮點之處!


你的意義i


如果說片名都不用看就是奔著演員去看的莫過於我們的周星馳星爺了,特別是他的電影上映前,基本很多人都是會說:我欠星爺的一張電影票,今年我來還了。下面跟著我們鏡頭細數那些最有影響力,自帶流量吸金的幾位大咖們!

周星馳就是我哦的所說的名副其實的喜劇之王的票房之王,特別在我們當年的港片盛旺的時候,票房保證就有“二週一成”其中就是我們周星馳、周潤發、成龍了,有多少人明明是去看星爺的喜劇片卻有時會哭著出來,他的電影看似簡單易懂,但其實都是有很深奧的社會現在和人性的突出點。

《功夫》當時的票房是61,278,697 港元,是由周星馳執導,周星馳、曾謹昌、霍昕、陳文強編劇,周星馳、梁小龍、元華等主演的動作喜劇類電影,於2004年12月23日在中國上映。

影片講述了一個街頭混混變成一代武術家,一個本性善良的黑幫流氓改邪歸正的故事 。先後獲得第2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 ,第4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 ,第4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 。


《少林足球 》當時票房是60,739,847 港元,電影《少林足球》是由周星馳自編自導自演,趙薇、吳孟達、謝賢、黃一飛等聯合出演的一部喜劇電影。影片講述了一個窮苦潦倒卻心懷功夫的人自創少林足球隊,並取得成功的故事。 在2006年世界盃塞爾維亞和黑山國家足球隊與科特迪瓦國家足球隊的比賽前約半個小時場地的大屏幕中播放了一段少林足球的電影片段。



《長江7號 》當時票房是51,402,777 港元,《長江7號》是由周星馳執導,周星馳、徐嬌、張雨綺、林子聰主演的科幻喜劇電影。該片於2008年1月30日在中國上映。 影片講述一名父親將意外拾獲的外星玩具狗當做禮物送給兒子,從而讓父子兩人的生活發生變化的故事。

大話西遊 《大話西遊》是由周星馳彩星電影公司和西安電影製片廠聯合攝製的愛情悲喜劇電影,由劉鎮偉執導,周星馳、朱茵、吳孟達、莫文蔚等主演,《大話西遊》是不可複製的經典,也是周星馳最具代表的作品,但就是這部經典之作卻讓讓周星馳剛組建的星彩公司倒閉。







成龍是以1971年以武師身份進入電影圈。1978年以電影《蛇形刁手》、《醉拳》確立功夫喜劇的動作風格。1980年自導自演的動作片《師弟出馬》打破香港地區票房紀錄。1986年自導自演的動作片《警察故事》獲得第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獎。1989年獲得大不列顛帝國勳章。1992年憑藉警匪片《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獲第29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1993年憑藉警匪片《重案組》蟬聯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2012年《十二生肖》,當時影片打出的賣點是:“成龍的第101部電影”。當成龍再次運用功夫喜劇的風格之後,號召力還是很強的,最終國內票房高達8.8億元。



2017年《功夫瑜伽》,影片與成龍的那部《神話》的模式很相似,成龍在片中依舊飾演考古學家的角色,但是最終國內17.5億元的票房還是讓成龍很是驕傲了一把。


2017年《英倫對決》,雖然這部影片在國內只有5.4億元的票房,但是卻是近十年來成龍好評度最高的一部電影,因為在這部電影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成龍精湛的演技,還可以看到成龍精彩的打戲。


軒仔看影院


分享一個看電視劇和電影奔著演員去看的方法,我都是看獲獎名單。例如獲得2020難奧斯卡的男主、女主,然後就會百度他們出演過得作品。然後一個個看。導演也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