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六大板塊、高壓中心、亞洲地形與河流)

知識點

  • 1、六大板塊

地球岩石圈可以分為六大板塊,自西向東分別為: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南極洲板塊、美洲板塊。根據大陸漂移學說和海底擴張學說,六大板塊在不斷的移動(每年1cm~10cm),相鄰兩個板塊既可以相互擠壓,也可以相互遠離,因此形成了兩種邊界:

①生長邊界:兩個板塊相互遠離,距離越來越遠,常常會形成海嶺、斷層、裂谷、新的海洋。下圖中紅色邊界即為生長邊界,生長邊界會使得大西洋、紅海不斷擴張。

②消亡邊界:兩個板塊相互擠壓,距離越來越近,常常會形成山脈、海溝。下圖中的綠色邊界即為消亡邊界,消亡邊界會使得喜馬拉雅山脈、科迪勒拉山系繼續隆升。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也分佈在消亡邊界。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六大板塊、高壓中心、亞洲地形與河流)

圖1 世界六大板塊

  • 2、7月海平面氣壓分佈

由於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夏季海洋升溫慢降溫慢,為高壓中心;陸地升溫快降溫快,為低壓中心。在北半球主要分佈著三個高低氣壓中心,自西向東分別為:亞洲低壓夏威夷高壓亞速爾高壓,如下圖所示。

高壓中心與低壓中心之間,產生了氣壓差,因此產生了風。風由高壓吹向低壓,並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向右偏轉(北半球),因此在太平洋西岸(亞洲東部)主要為東南季風(夏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攜帶著大量的海洋水汽,為沿岸地區帶來了大量的降水。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六大板塊、高壓中心、亞洲地形與河流)

圖2 7月海平面氣壓分佈圖


例題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六大板塊、高壓中心、亞洲地形與河流)

圖3 例題

答案:(1)火山;(2)太平洋;由東南向西北;島嶼岩石的年齡從東南向西北逐漸變老;(3)太平洋西岸正值雨季,河流淡水注入多,夏威夷群島夏季受副熱帶高壓的控制,降水較少,蒸發旺盛。

精講精析:(1)分析夏威夷群島的成因及板塊運動的方向。①從圖中可以看出,夏威夷群島上分佈著許多火山,因此該群島可能是由於海底火山噴發,噴出海面,岩漿逐漸冷卻凝固形成島嶼;②從經緯度上可以看出,夏威夷群島位於太平洋的中部,屬於太平洋板塊;③夏威夷群島的5個島嶼中,東南面的年代最新、西南面的年代最老,因此該群島可能是在東南面形成,然後逐漸向西北運動。

(2)分析太平洋西岸海水鹽度低的原因。①在夏季,亞洲為低壓中心,夏威夷為高壓中心,風由高壓吹向低壓,即太平洋西岸盛行西南季風,攜帶著大量的海洋水汽,為西岸帶來了大量的降水(西岸為季風氣候,夏季降水較多);②夏威夷為副熱帶高壓,盛行下沉氣流,降水較少,蒸發旺盛,因此海水的鹽度較高;③太平洋西岸有多條河流注入海洋(長江、黃河等),降低了海水鹽度。


總結

  • 亞洲的地形、河流分佈

本節的例題主要考查了板塊的運動、夏季北半球的海平面氣壓分佈、夏季風的風向、太平洋西岸(亞洲東部)的河流流向。其中亞洲的地形、河流分佈,在考試中經常以隱含條件的形式考查,需要同學們熟練掌握。

(1)亞洲的地形

亞洲的地形主要有三個特點:以高原山地為主、地形起伏大、中間高四周低。亞洲是除了南極洲外地勢最高的大洲,平均海拔約950m,其中高原山地和丘陵面積佔3/4。亞洲主要的地形單元有: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蒙古高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喜馬拉雅山脈。

(2)亞洲的河流

亞洲的河流主要有三個特點:河流眾多(長度長、水量大、流域面積大)、主要發源於中部的高原山地、內流區面積較大。亞洲的河流主要有四種流向:①

太平洋:長江、黃河、湄公河等;②印度洋:雅魯藏布江、印度河、恆河、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等;③北冰洋:葉尼塞河、勒拿河、鄂畢河等;④內流河:塔里木河、錫爾河、阿姆河等。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六大板塊、高壓中心、亞洲地形與河流)

圖4 亞洲的地形分佈圖

【每晚20:00,每日一題,學好地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