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美洲,白人統治,巴西和美國為什麼差別這麼大

巴西和同處於美洲大陸的美國是如此的相似,兩國都曾是歐洲人的殖民地,都是以歐洲移民為主導的白人國家,面積遼闊,資源豐富。

巴西這個國家看上去有不少光環籠罩:全球第七大經濟體;南美洲最大的國家;全球面積第五大國家:854萬餘平方公里,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同處於美洲大陸的美國,經過200年的發展已經崛起為世界第一強國,可是,巴西卻一直止步不前,幾乎沒有存在感。

同在美洲,白人統治,巴西和美國為什麼差別這麼大

橡膠資源豐富的阿克里地區


先天條件好到懷疑後媽生的

巴西自然資源豐富,先天條件算非常好,礦產資源多到懷疑他們是後孃生的:鈮錳鈦鋁礬土等29種礦物儲量位居世界前列;鈮礦儲量已探明455.9萬噸,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90%;鐵礦儲量333億噸,佔世界1/10;石油探明儲量153億桶,居世界第15位;森林覆蓋率62%;巴西的淡水資源特別豐富,全世界1/5的淡水資源都在巴西。

巴西就像是班級裡的中等生,你別看他,家庭教育學習環境智商情商,都不錯,完全有機會成為優等生,可是考試成績卻從來都止步在10名開外。


同在美洲,白人統治,巴西和美國為什麼差別這麼大

第一,明媚的陽光和火辣的妹子,幹嘛要努力?

孟德斯鳩曾提出“地理環境決定論”:北方民族依靠權力,南方民族依靠宗教,中部民族依靠正義與公平。總體來說,北方寒冷,北方人精力充沛,勇敢刻苦耐勞,熱愛自由;北方人體格健壯魁梧,但不太活潑,比較遲鈍,而且對享樂的感受度比較低。而南方人則體格偏弱,同時缺乏自信心,懦弱懶惰,不動腦筋,但是對快樂比較敏感。

16世紀的法國思想家 J.博丹主張地理環境決定著民族性格、國家形式和社會進步。他認為,低緯度地區炎熱,使人們有缺少精力。土地貧瘠的地方,人就不得不勤奮、儉樸、耐勞、勇敢,善於打仗。土地膏腴,生活寬裕,容易柔弱、怠情、貪生怕死。

他們的理論,聽上去有點歧視南方人的味道。但時至今日,熱帶地區確實沒有產生過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級大國。

巴西給人的感覺是:非常滿足於現狀,窮開心,巴西人雖然不太富裕,但是他們有乾淨的沙灘,明媚的陽光和火辣的妹子。請問:幹嘛要努力呢?

第二 ,遠離世界中心,又地處美國後院

幾千年以來,人類的活動中心一直都是圍繞著歐亞大陸。這對巴西來說既是好事也是壞事,他們成功的地避開了兩次世界大戰。

美國崛起之後,在歐亞大陸之外又崛起了一箇中心。墨西哥人經常抱怨他們離上帝太遠,離美國太近。對巴西而言也是一樣的,美國是不允許在自己的後院出現一個領土面積如此廣闊的國家。


同在美洲,白人統治,巴西和美國為什麼差別這麼大

廣袤的亞馬遜雨林

第三,一杯咖啡,至少等一刻鐘

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市中心的咖啡館,點一杯咖啡,最少也得等一刻鐘。巴西人懶散,缺乏紀律,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了,在2016年裡約奧運會,被暴露無遺。

我有個朋友在巴西做生意,去卡特琳娜市,去機場要經過一段高速公路。4年前那條路在修,今年再去卡特琳娜,驚奇地發現,那條路還沒有修完!短短几十公里路,幾年都沒有修完。

第四,無法彌合的貧富差距

這裡科普一下,大部分中國人,只知道里約,條件反射式的認為:里約熱內盧就是巴西的首都。巴西聯邦共和國首都是Brasilia,巴西利亞是巴西第四大城市。


同在美洲,白人統治,巴西和美國為什麼差別這麼大

里約熱內盧耶穌基督像

​里約熱內盧的市中心,看上去跟世界上別的大城市沒有多大區別。里約熱內盧GDP恨不得佔到巴西的一半。里約的耶穌像,面向的地方是海灘,是直升機坪,是高爾夫球場。但是光鮮亮麗的富人區背後,就是巴西的貧民窟。巴西的貧民窟完全是一個法外之地。

貧民窟的孩子得不到教育,階層固化嚴重,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窮人的孩子永遠是窮人。

第五,高福利透支經濟活力

在巴西看病不用花錢,公立的大學也不用花錢。沒工作也沒關係,政府給福利補貼。

你知道巴西有多少個政黨?現在在巴西註冊的合法政黨有27個,這些政黨,一旦扯起皮來,真是什麼事都幹不了。每個政黨要上臺執政,無一例外就是給棒棒糖,給老百姓誇海口,提高福利。

一箇中等發達國家,他的福利完全跟他的收入不成正比。政府真是窮得叮噹響,根本沒有能力去搞基礎建設更不用說什麼科研經費了。

高福利透支經濟活力,在巴西已經是痼疾。巴西人的退休金相當於退休前稅後工資收入的97%,僅僅養老金一項,佔國內生產總值7%,用於基礎設施的資金僅佔1.5%。(這一點你作何感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