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商視點】我們掙的是誰的錢?(附一則金融段子)

有許多投資者和讀者多次與【展商視點】私信交流,說近年來感到自己和身邊人的財富增長越來越快,好像錢很容易掙。即使是在普通的三四線城市,一個家庭如果擁有兩套自有住房,家庭資產輕輕鬆鬆就大幾百萬,更不用說北上廣深一套房子都值上千萬了。

以前開車,馬路上偶爾看到一輛奔馳、寶馬都令人豔羨不已。如今BBA居然已經爛街,連保時捷這樣的名車也已成了“尋常風景”。

那麼,我們掙的是誰的錢?現在的錢為什麼這麼多、這麼好掙?這種狀態和現象可以一直持續下去嗎……

[展商視點]為答謝讀者厚愛,今日在此一併作一個簡要解答。

美國著名橋水投資基金管理人達利奧有句名言:你的支出就是別人的收入。這句話反過來說就是——你的收入就是別人的支出,即我們每個人所掙得錢,其實就是別人的支出。

你辦企業,別人花錢買你的產品或勞務,那麼別人的支出就成了你的收入。你支付薪水給員工,支付房租給房東,支付水電費給自來水公司、電力公司,那麼你的支出又成了員工、房東、自來水公司和電力公司的收入。

你開餐館、開美容院、開浴場,也是同樣道理。

只有別人支出了,你才能獲得收入。

而要完全解答現在的人為什麼會那麼有錢,這幾年錢又為什麼那麼好掙,好像遍地財源滾滾,人人都成了富豪,那就必須作進一步的深入分析。而深入分析的對象就是“別人的支出”。

其實“別人的支出”也就是“別人的收入”。“別人的收入”一般都包括兩個部分,即過去的收入和未來的收入。過去的收入一般指個人或家庭的積蓄積累,既包括個人此前勞動所得的結餘,也有從前輩繼承的資產(遺產、饋贈)以及意外收入(如中彩票等)等。未來的收入則主要指信貸消費。這是近現代金融業誕生後出現的一種新型的收入形式,如今正在變成人們普遍採用和擁有的一種重要收入形式。

而“別人的收入”在經濟全球一體化大背景下,還具有國內和國外之別,詳見下圖。

【展商視點】我們掙的是誰的錢?(附一則金融段子)

近年來,我們之所以感到社會上錢越來越多、越來越好掙,其原因大致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1、掏空“六個錢包”消費。

因近年來本幣對內連續貶值,尤其房價連年上漲,人們已不敢或不願再象前輩那樣將財富用於積蓄積累,而是基本或全部用於投資或消費。

尤其房價連年上漲,人們或因剛需、或於投資,近十年來蜂擁購買房產,大部分家庭基本都掏空了全家的“六個錢包”。

據社科院2019年所作的一項調查表明,當前擁有50萬以上存款的家庭已不足5%,也就是說,95%的家庭已沒有或只有少量儲蓄。這說明,如今的人們掙到錢就花,並且把多年的積蓄都花掉了。

2、採用槓桿消費,提前花掉未來的錢。

人們不僅花掉了多年積蓄、幾代人的積蓄,還因對本幣貶值、房價上漲的恐慌,逐漸接受了信貸消費、超前消費、超前投資的理念與行為。而近十年更是進入了瘋狂的信貸消費。

這十年間,許多個人和家庭通過給自己加槓桿(即貸款)20年乃至30年的方式,用於住房、汽車以及其他高消費支出。也就是說,他們提前把自己未來20至30年的相當部分的收入,先拿到今天來花。

據央行公開資料顯示,截止2018年我國個人住房貸款餘額已達25.75萬億元,2019年又增加了5.45萬億,達到31.20萬億。這就是說,近十年來,國人不僅花掉了此前多年的積蓄和積累,還提前花掉了自己未來20至30年的30餘萬億收入!

3、改革開放,外國人的支出大舉流入中國。

我國改革開放的初期目的就是要吸引外商投資,讓外國人來中國開廠,讓外國人來買中國製造的產品。當時文革剛結束,我國國民經濟幾乎崩潰,國家已無能力依靠自身基礎來實現經濟復甦和發展,只能藉助外力。

尤其是在2002年我國加入WTO後,我國的對外貿易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外資如潮水般流入我國。1978年末時,我國外匯儲備只有區區1.67億美元;而在高峰期的2014年,我國外匯儲備曾一度高達4萬億美元,是1978年的25000倍!即使近年有所下降,但仍常年保持在3萬億水平線之上。

3 萬億是個什麼概念?按人民幣兌美元匯率7:1計算,就是21萬億元人民幣。

幾十年的儲蓄+未來二三十年的超前收入(消費)+外國流進來的鉅額外匯,這三項“疊加收入”,都在近十年內一下子端到了全民盛筵之上,這是什麼情況?這簡直就是財富的洪水、金錢的管湧、鈔票的海洋啊!這樣的財富集聚,這樣的金錢橫流,這樣的鈔票扎堆,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可說是百年千年也難得一遇的天賜良機啊!

人們在這樣短的時間內,花掉如此超天量的、劃時代的鉅額財富,市場上、商店裡,工地上、馬路上,股票市場、房產市場……怎麼可能不是財源橫流、鈔票滾滾?遍地是財富,這樣的錢、這時候的錢怎麼能不好掙?

社會上近年不是流行一個順口溜嘛:“萬元戶不叫富,十萬百萬才起步,千八百萬算中康,上了億萬你才能稱得上富”!

這真是一個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時代。在這樣的時期,你只要找到一條有效的途徑,一項掙錢的門道,尤其是搞了個什麼網、打造個什麼平臺、搞個把上市公司,短則兩三年,長則五年八載,你就能從一個昨天還窮得叮噹響的窮屌絲,轉眼變成住豪華別墅、開保時捷甚至瑪莎拉蒂的成功人士!

那麼,正像投資者和讀者所關心的那樣,這種狀態、這種現象可以持續嗎?會一直這樣下去嗎?

[展商視點]不正面回答這個問題,只提幾個思路,與大家一起探討:

1、必須保持成功模式不能改變。

要想保持現有狀態和現象不變,就必須明白這種狀態和現象此前是如何發展、演變來的;而在明白了“其來有自”的基礎上,那就必須保持這種運轉的機制和體系不能改變。

所謂天不變,道也不變。而如果原有的環境、機制、體制、要素等條件發生轉變,那麼,要想繼續保持原有的狀態和現象,就必須面臨模式轉型成功與否的重大挑戰。

2、轉型發展必須超越舊模式。

如果新模式不能覆蓋舊模式,尤其是不能產生新增量,那麼上述所說的三項“疊加收入”的總量就會受到影響。

其中,過去的收入——積蓄積累已不在;未來的收入——即信貸或負債一塊,因為未來要償還本息。如果整體財富不再產生增量,那麼,擁有負債的個人和家庭勢必要犧牲未來的消費來償還原有的貸款本息,這就必然會造成“筵席”財富的減少。而外資一塊,見第3點。

3、外商外資外貿必須長期穩定。

外商、外資、外貿對中國的改革開放尤其是經濟發展而言,不僅只是“藥引子”,而且更是發動機和助推器。中國經濟發展此前離不開外資外貿,未來也依然離不開外資外貿。中國不可能再回到閉關鎖國、自力更生搞建設、搞發展的時代。當然世界也已離不開中國。

如果中國3萬億的外匯儲備流失或被抽走,且不談什麼債務危機、匯率危機,只說中國的財富“筵席”上如果驟然少了這一大塊,未來人們立馬會覺得錢變少了、錢難掙了。

當然,現在網上有專家說,我國的信貸消費和投資已走過了頭。未來,我們今天如何受益於這種“未來的收入”的提前消費,那麼未來可能會同等程度還受制於這種“未來的收入”的制約和衝擊。因為,既然我國已是市場經濟,那麼我們的經濟也必然不可能擺脫經濟規律的影響和制約。

當然,這又是另一層面的話題了。各位如有興趣,我們另文探討。以上觀點僅供參考。(注:限於篇幅及敏感性,本文分析中未考慮政府和企業債券因素)

[展商視點]為您提供更多更優質更專業的財經商業視點。歡迎關注!


附:外國金融小段子一則——


炎熱小鎮,太陽高掛,但街上卻冷冷清清。小鎮上每個人都債臺高築,靠信用度日。這天,來了一位有錢旅客,他來到鎮上唯一的一家旅館,拿出一張百元美鈔放到櫃檯上,說想先看看房間。

服務員帶人上樓後,店主立即拿起這張100元鈔票,跑到隔壁屠戶那裡支付了欠他的100元肉錢。屠夫有了100元后,穿過馬路付清了賒欠豬農的生豬錢。豬農拿了100元后,又去飼料廠付清了他所欠的飼料款。飼料廠的老闆,拿到100元趕忙去付清了他欠的召妓錢。妓女有了100元,立即衝到旅館付了她所欠的房錢。旅館店主收到錢後,又把這100元放回到櫃檯上。

此時外來旅客正好從樓上下來,說沒一間滿意的,拿起鈔票收進口袋,離開了小鎮。

這一天,這個小鎮沒有人生產任何東西,也沒有人得到什麼東西,可全鎮的人都很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