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暢通國際貨運“大動脈”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雖延緩了中歐班列開行的時間,但並不能阻擋其發展勢頭。國家發改委3月8日發佈的數據顯示,當前中歐班列復工率已達90%以上,今年以來的開行量實現逆勢增長。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歐班列高效復工意義重大,以通暢的物流保障了防疫救援物資和貨物的國際運輸,對“一帶一路”建設的正常推進發揮了重要作用。

促進經濟發展

3月10日,由96個標箱組成的中歐班列“江淮號”從合肥北物流基地發出,這是今年從合肥發出的第24趟中歐班列。這趟裝運144臺、貨值187萬美元安徽江淮小汽車的班列預計10天后將抵達哈薩克斯坦的庫斯塔奈。

隨著各地加快復工復產,中歐班列的復工步伐也在加快。3月15日,裝載著84個集裝箱共1848噸麵粉的中歐班列在西安國際港務區等待卸貨。這是疫情防控期間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的首趟麵粉專列,哈薩克斯坦的優質麵粉將出現在西安人的餐桌上。截至3月15日,今年“長安號”已累計開行450列,運送貨物超過37萬噸,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左右,有力保障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貨物運輸暢通。

截至2月底,中歐班列今年已開行1132列,同比增長6%。此外,3月份以來,由湖南長沙、株洲、懷化始發的中歐班列,班次數量比2月份增長超過30%;中歐班列中線出入境口岸——二連浩特鐵路口岸接運出入境中歐班列同比增長20.4%;福建廈門始發的中歐班列預計今年3月的開行數量與2019年月平均量相比增長50%。

“全國多地中歐班列陸續高效復工,不僅加強了對防疫救援物資的保障,而且也對中國以及沿線國家經濟發展形成有效支撐。”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劉向東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說,全國多地中歐班列陸續復工後,主動承擔防疫等物資運輸任務,減輕了航空、公路等因疫情防控需要停開或者減少開行造成的供需矛盾,在交通運輸中發揮了重要的支撐力量。與此同時,中歐班列高效的復工節奏也確保了生活生產物資及時到位,對沿線經濟較快恢復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多舉措促高效運行

中歐班列高效復工的背後,離不開中國多部門的合力支持。記者梳理發現,鐵路部門為加強中歐班列運輸組織,實行了全面敞開受理需求、密切加強國際聯繫、及時掌握運輸動態以及調整業務辦理程序等多項舉措;海關總署出臺了支持中歐班列發展的10條措施,包括允許企業自主選擇在進出境當地或屬地口岸辦理貨物的清關手續,支持中歐班列樞紐站點的建設等。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會同有關方面適當增強中歐班列運能運力,做到應運盡運;做好公路和鐵路銜接,推動跨省運輸儘快恢復;支持貨源向運行較好的樞紐集結;試行中歐班列高效艙單歸併業務,進一步簡化班列運輸和通關手續,創新貨物查驗、換裝等作業模式,支持利用中歐班列擴大進出口。

在劉向東看來,相關政策的出臺能夠進一步釋放中歐班列的運能潛力,解決中歐班列運輸企業的各種難題,快速便捷地完成運輸任務,更好地服務物資保障和經濟發展。此外,還能進一步完善中歐班列的跨境運輸機制,與沿線國家構建應急物資保障的快速通道體系,規範和整合相關物流資源,推行多式聯運。

不僅如此,劉向東認為,在確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將中歐班列與其他運輸方式合理調配、優化運輸路線流程後,將拓展跨境電商、快件、郵件等多種運輸業務,進一步提升中歐班列跨境運輸的便利化水平,降低跨境運輸的總成本,大幅度提高貨物運輸和通關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