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軍隊為何有很多外國人?


明朝軍隊為何有很多外國人?


歷史上的每個時期,幾乎都有不同的外來勢力的侵略,比如秦漢時期的匈奴,宋朝時期的西夏金國,而明朝時期主要就是倭寇了。當時的倭寇就是來自於現今的日本,明朝對倭寇的打擊程度也是很高的,然而在明朝的軍隊裡面竟然有很多外國人,其中就有日本人,這是怎麼一回事,外國人是如何進入明朝軍隊的,難道明朝就不怕他們造反嗎?

明朝軍隊為何有很多外國人?

明朝的軍隊裡為什麼有很多外國人?為什麼還會有日本人?

明朝中後期,交通逐漸便利,明朝和周邊國家的人員流動開始加速,明朝軍隊中開始出現了外國人,有了成建制的外籍軍團。

明朝初期採用的是衛所兵制,衛軍配置於內地各軍事重鎮和東南海防要地,邊兵配置於東起鴨綠江、西抵嘉峪關的9個軍鎮,民兵則是用以維持處所治安的武裝。

到了後期,明軍主力衛所軍久不習戰,毫無戰鬥力,開始出現募兵制,由主將招募,作為自己的私人衛隊,這也是外籍軍團在明軍中出現的歷史背景。

明軍中的外籍軍團都有哪些?歷史上留下的史料十分有限,但我們在這些有限的史料中仍能窺得一二。明軍中的外國兵基本上可以分為四種。

明朝軍隊為何有很多外國人?

朝的軍隊裡為什麼有很多外國人?為什麼還會有日本人?

第一種是日本兵,也是人數最多的。

明朝軍隊裡歷來有日本兵的存在,明人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編》中就記載過萬曆朝鮮戰爭前遼東軍中日本兵活動情況,這是對明軍中日本兵最早的記錄。到了萬曆朝鮮戰爭期間,史料對日本兵活動情況記載記錄則達到了峰值。

日本兵在當時也被稱為“倭兵”,主要來源是戰爭中的俘獲,在萬曆朝前期明軍中日本兵的人數較少,基本上是在抗倭戰爭中被俘獲繼而投降而來。史書上曾記載遼東巡撫顧養謙在遼東海上的御倭戰爭中俘獲到數十名“零倭”,並將其編入當時的明朝遼東軍中。

到了萬曆朝鮮戰爭期間,不少日本兵在這場戰爭中成為明軍俘虜,而在和平談判的戰爭間歇期,又有不少留駐朝鮮的日本兵主動向駐朝明軍投降,這些日本兵是明軍中外籍軍團的大多數。

明朝的軍隊裡為什麼有很多外國人?為什麼還會有日本人?

據當時明朝兵部右侍郎宋應昌在其所著的《經略復國要編》中記載,萬曆二十一年兩個月間,其所經手處理的降倭就有近300人,但未經宋應昌處理而由個別明朝將領私自收降的日本兵,數量遠遠大於此。

這些明朝將領中,不得不提一個人,就是劉綎。萬曆朝鮮戰爭明日講和期間,劉綎不失時機地收編了大量日本兵,這批日本兵跟隨他歸國參加了征討播州楊應龍的叛亂,後來留在四川的鎮遠營為明朝戍守邊疆。

明朝軍隊為何有很多外國人?


他們的數量出現在萬曆四十七年爆發的“薩爾滸之戰”的史籍中,有五百名之多。明軍中到底有多少日本兵呢?我們在萬曆後期的史料中可以找到答案。史料中記載:面對日益坐大的後金,明朝計劃挑選精壯的日本兵,在“京營”中專設一個“倭營”,而萬曆期間明軍一個營的兵力一般保持在3000左右。

可見,當時明軍中日本兵的數量,至少有上千之多,可備一個營的兵力所需。

明朝的軍隊裡為什麼有很多外國人?為什麼還會有日本人?

第二種是暹羅兵,暹羅也就是今天的泰國。

暹羅兵數量遠沒有日本兵數量那麼多,史料上對他們的記載也只是出現在萬曆朝鮮戰爭期間,後來便都沒了記載,很大的可能就是在戰爭期間損耗過大,無人生還。他們又是怎樣來到朝鮮戰場的呢?還是和劉綎有關。

明朝軍隊為何有很多外國人?


明朝將領征戰時都有一種收降戰敗方士兵“作為家丁”的慣例,這些暹羅兵主要是明軍征討西南邊境叛亂時所獲的俘虜,其中有很多都成為了劉綎的家丁,暹羅兵後來追隨劉綎到了朝鮮戰場。

明朝的軍隊裡為什麼有很多外國人?為什麼還會有日本人?

第三種是黑人兵。

和暹羅兵一樣,史料中對黑人兵的記載也只是出現在萬曆朝鮮戰爭期間,他們的數量、最後歸宿和戰鬥能力,史料卻沒有記載。這些黑人兵原本是隸屬葡萄牙人的黑人奴隸,當時在澳門的葡萄牙人每人都有4-5名黑人奴隸,隨著到達澳門的葡萄牙人不斷增多,黑人奴隸也越來越多。

日本兵、暹羅兵主要是以投降的方式參加明軍,而黑人兵則更像是“僱傭兵”。一名黑人奴隸價值五六十兩銀子,在當時確實價值不菲,但是因為他們的驍勇善戰,是戰場上強有力的幫手。

最後一種外國兵則是來自其他東南亞地區,只不過這些人在中、日、韓三國史料中基本未曾有記錄,他們的具體情況也就無法得知。

明朝軍隊中的外籍軍團,通過各個不同的渠道進入明軍,為明朝南征北戰,他們的命運與戰爭緊緊相連,歷經數次戰爭的損耗,最終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明朝軍隊為何有很多外國人?


明朝軍隊為何有很多外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