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个人都要学一点公众表达?


为什么每个人都要学一点公众表达?


公众表达,所有人的噩梦

表达,特别是公众表达,在这里我们特指是在公开场合的对外发言。也就是当着很多人面说话发言或演讲。按理说每个人出娘胎以后,从咿咿学语就已经开始了,母语一说几十年,难道这还会成为一个问题吗?猛一听很多人觉得不理解。

不过,如果你知道马爸爸有专职的演讲培训师,在发言之前,还拿着小纸条不停地遣词造句修改;如果你知道几乎所有人名人在上台之前,都会紧张;如果你知道为了一场国王的演讲,主人公付出了多少的努力,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多数人有一个误解,我们平时所说的话,那是私下里的跟朋友和家人之间的非正式场合,说错了也没有人会指责你,而且本身因为环境熟悉,你也没有那么多的紧张感觉。就像做菜人人都会一两道,但真让你当大厨,就不那么容易了。

通常在这种情况之下的表达都是只言片语碎片化的,并不成为系统和体系。在逻辑方面也没有更高的要求,大家都能听懂,而且熟人之间对你日常用语的习惯已经有了长时间的了解,即使你说的没有那么清晰,大家也能明白你在说什么。

但是公众表达就不太一样了,更加正式,目的性更强,要求的表达技巧更高。你回顾一下你的职场生涯,是不是经常会偶尔在电梯间里遇到老板和领导,他们的时间非常短,你要在他们到达指定楼层之前,有最短的时间内把你的工作汇报明白。怎么样,压力大不大?

或者是你在一个会议上,明明你是一个听众的,原计划没有你的发言。忽然被主持人拎出来问,对这个主题有什么见解和意见。怎么样,是不是有种被突然袭击的感觉?

最为直观的就是每到年中年底会有述职答辩,这是你跑不过去的,你必须要准备一个PPT,在15分钟之内的把这一年你所做的事情向各位同事和领导做一个汇报,而且这个汇报还涉及到你的升职加薪,怎么样,紧不紧张?

作为职业经理,更经常面对的情况是要向客户提案贩卖一个思想整体解决方案,一大堆PPT,让你连讲30分钟,或者让你给老板做个培训。有可能你这一个方案背后的预算就决定了团队有没有饭吃,怎么样,刺不刺激?


为什么每个人都要学一点公众表达?


公众表达,有啥不同?


1.环境不同

私下里聊天一般都会在一个比较轻松放松的环境,或者是你所熟悉的环境,而公众表达时,你的环境通常是没有办法选择的,而且经常是一个陌生的环境。根据环境科学的法则,人在不熟悉的环境下,或者是比较正式的环境下容易紧张。记得有一次听教育专家郑委老师讲,他们办的一个学生体验营,设计了一条超长的星光大道,所有的人夹道欢迎,同学们压力巨大,就连当众走过去,也是动作变形的,腿都迈不动,更别说发言了。

2.听众构成不同

日常说话的听众基本上都是熟人,经常是一对一或者是三三两两,人数有限。但是在职场中包括开会、演讲、提案。每一个不同的场景之中听众也都是不相同的,可能有你的老板,有你的同事,或者是你的客户,供应商。听众通常是十几人,几十人,甚至上百人上千人都有可能。那样的气场环境下,绝非私下聊天的心态能够掌控的。

3.内容不同

日常聊天,一般只为了增强彼此的了解,嘘寒问暖,打个招呼而已,所以这样的聊天其实本质上是无目的交流。但是公众表达不一样,你是在营销一套思想,你是在售卖一套方案,或者是你在解决一个问题,你的上级或者你的客户需要知道你是怎么想的,所以大家完全是本着十分明确的目的性来听你表达的。

站在这个角度来看,每个人在职场中都或多或少的有机会遇到一些正式场合,在这些场合来临的时候如何正确?自信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就需要刻意的训练和认真的思考了。说话之道,是一个高频技能,往大里说其实也是一门科学。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为什么每个人都要学一点公众表达?


如何提升公众表达呢?


1、 打造你的发言金字塔

麦肯锡工作法就一直强调,再复杂的方案,都可以总结为一个论点,三个支撑点。比如,你想强调你的方案是最优秀的,这就是那个一,然后,你再找到3个支撑点:首先我们充分了解、调研了你的需求,其次,我们有过相似的成功案例;第三,我们经过了严格的逻辑推导。

有了这个金字塔之后,你才能准备无误地强调你的思想,才能精准地控制你的发言时间,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地应对比如说忘词,或者频繁地地看屏幕或提词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连窗都关上了,咋沟通呢?

2、 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刚上台说的前三句话,一定要充分地抓住听众的注意力,比如说热门的话题,段子,大家最关切的问题等。找到一个切口,引发对方的兴趣,然后再将自己的信息导入进去。这一步很重要,你占据了主动,你才能从容不迫地娓娓道来。

这个故事,最好是你自己的故事,真实,专属,别人都没听过。别说一些陈年老梗,你一张嘴别人就知道你要说什么,缺乏新鲜感。发言有点像一场战争,你掌握的料越多,你的武器和子弹也就越多,在战场上也越有主动权。

3、 找到你的现场粉丝

公众表达的克星是无人喝彩,让你越讲越无趣。所以,当你面对一个陌生环境的时候,你就需要找到自己的现场粉丝,也就是主场同盟,这些支持者一般有几个特点:一来是频频点头的,和你有眼神交流的,会心一笑的那就更好了。

所以你就将其它看手机的放一边不管,只和你的现场“粉丝”交流,你就可以快速找到控场的感觉。他们就像种子用户一样,乌合之众里讲了,人都是从众的。一旦现场有人带头认同,演讲人自己也就有了自信,也其它人也是一种锚定效应。

4、 尽量多互动

在媒体碎片化,浅阅读的环境下,现代人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一般的内容,个把小时就坚持不下去了。所以在听众的临界点来临之前,就要提前设计一些互动环节,驱走困意,继续再战。另外,咱中国人,从小就怕老师提问,一旦你提问,你就升维了,变成了老师,占据了主动权。

所以,不敢提问的老师不是好的公众演讲人。不过,提问、互动是一个高难度的活儿,你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说万一冷场的话,你就得自问自答。问题最好是开放性的,不要有太高的门槛,否则大家不敢接招。提问最好是提给你的现场“粉丝”,大家心照不宣。


为什么每个人都要学一点公众表达?


5、 别啰嗦

以前我以为这一点在是最好解决的,结果,没想到,把话说短,去精取精,反而是最难的。记得马克吐温就说过“抱歉我没有时间给您写一封简短的信?”可见,把话说短是多么的难。

要做到这一点,还是要时刻回到你的金字塔上去,牢牢地记谁住你的核心信息。做减法,讲最有越的故事,最有料的干货。时间是宝贵的,每个演讲人不要成为浪费别人生命的人。


6、 真实,接地气,有金句

在这个短视频横飞,老铁网红齐上阵的年代,大家需要简单直接真实的表达。

不需要虚伪,或者是装。社交货币,也就是能彰显听众的品味的谈资,在这个快流行时代,变得越来越重要,金句就是整个表达的精华,让人回味无穷。金句的启用,会提升你的格调,起到四两拨千金的作用。

网红名医张宏文就是这方面的高手。有人说他是医学界的李佳琦,也有人认为是医学界的蔡康永有关他的段子满天飞。最关键的是,人家有实力,说人话,真正的硬核医生。他的代表金句有:“一线岗位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现在开始,不是医生在战斗,你待在家里,你也在战斗”“抗击新冠肺炎,最好的药就是免疫力。”


7、 没有捷径,只有多练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从来就没有容易的事儿。对着镜子调整自己的状态,找人点评,抓住每个上台的机会。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文化不太一样,咱一般喜欢非正式的沟通,酒桌、饭桌上用随意的语言就把正事儿就给办了。练的机会不多,而且国人比较含蓄、谦让,能不发言就不发言,能少说就少说。加上,中国的企业家长制比较明显,老板一言堂的情况比较多。而西方人比较开放,经经常需要在大庭广众下沟通表达,甚至公开辩论,久而久之,也就练出来了。

祝你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升职加薪拿大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