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暴跌背後隱藏著一場“三國殺”大戲


油價暴跌背後隱藏著一場“三國殺”大戲

道瓊指數

上帝沒能保佑美國,美股8天內3度熔斷。而引發美股暴跌的直接導火索,就是最近國際市場上的石油大戰。

沙特俄羅斯劍拔弩張

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對石油需求量大幅削減。對全球原油市場來說,供大於求,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就會出來主持局面。價高就增產,價低就減產,以確保石油生產國獲得穩定收入。俄羅斯也是產油大國,雖然不是OPEC成員,但從2016年就和OPEC聯手行動。

油價暴跌背後隱藏著一場“三國殺”大戲

OPEC要求減產,但俄羅斯這次拒絕配合。俄羅斯的想法是,我們減產,美國人就增產,價格上不去,自己的市場份額還低了,收入也少了,所以堅決不能減產。面對俄羅斯的不配合,沙特就威脅,你不跟隨我行動,我就增產,把價格降到底拖死你。於是就有了沙特報復性擴大石油產量、降價銷售,從而引發了全球油價暴跌。

美國豈肯大權旁落

其實,沙特和俄羅斯談崩背後還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國際能源市場份額的爭奪。

過去幾年,美國掀起頁岩氣革命,頁岩氣開採技術的成熟,讓美國逐步實現了能源自給,蠶食了不少國際能源市場份額。

由於頁岩氣成本較高,沙特多次試圖通過增產、壓低價格來打壓美國。沙特的價格戰,使得國際原油價格長期保持低位。儘管如此,美國頁岩氣在技術和資本的支持下還是存活了下來。

油價暴跌背後隱藏著一場“三國殺”大戲

但是,國際油價長期保持低位,沙特也受不了。沙特是一個嚴重依賴石油收入的國家,長期的低油價,讓沙特陷入連年的財政赤字狀態。為了自救,沙特在2016年開始聯合俄羅斯等非OPEC產油國實施聯合減產穩定油價。

然而沙特認為,在屢次的減產行動中,自己都是那個承擔額外減產任務的國家,導致其市場份額不斷被俄羅斯和美國等侵蝕(2019年,美國的市場份額達到18%,超過俄羅斯和沙特,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俄羅斯沙特分別是16%和15%)。

於是就有了最近這次減產談判中,沙特要求俄羅斯更多地分擔減產任務,但遭到俄羅斯拒絕。

囚徒困境下的博弈

其實,油價暴跌對誰都沒好處!

長期低油價,對俄羅斯來說是不可承受之重今年恰好是坊間盛傳普京承諾“給我20年的時間,我將還你們一個強大的俄羅斯”的收官之年,因此國際上對他在油價上堅持打價格戰的決心是存疑的。

而沙特最大的問題是,除了石油幾乎一無所有。別看沙特的石油成本很低,但是如果把國內各種福利成本攤上去了,石油基本上要達到80美元左右一桶,才能夠實現國內的預算平衡。

油價暴跌背後隱藏著一場“三國殺”大戲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股市遭受重創的背景下,美國也不願看到油價太低。因為油價低,頁岩油體系就要受衝擊,很多能源相關的產業也會被波及。

“三國殺”玩到今天,沙特、俄羅斯、美國都沒沾到低油價策略的便宜,又都各有心思。因此,打打談談、邊打邊談應該是常態,和解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