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導演王晶有一次在做客《圓桌派》聊及喜劇演員的話題時,斬釘截鐵地說,
演喜劇是比演任何戲都累十倍的活兒。確實,把人逗樂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工作之餘能有一些喜劇放鬆心情,當然是求之不得的。
但是演喜劇並不容易。
很多在我們看起來好笑的事情其實就是“毀三觀”,是把倒黴事情加諸一身,是調侃人和逗傻子玩。
比如《賣柺》,把拐賣給正常有需要的人,並不產生喜劇效果;比如心心念念想著大寶劍的杉哥,總是意外反轉引人發笑。
喜劇是在推翻規範,是把苦難撕開了揉碎了展示給人看,不是被調侃就是在調侃別人。有時候會看到某些說相聲的,調侃過界。
而且喜劇還是一行青春飯,到了一定的年齡,再來演逗比就不合適了,除了相聲小品,中老年的喜劇演員屈指可數。
所以,很多靠喜劇嶄露頭角的演員都在謀求轉型。一是要拓寬戲路,二自然是為了弱化固有印象。
比如,電影《鋌而走險》和《受益人》裡的大鵬、電影《我不是藥神》裡的王傳君、電視劇《無證之罪》和《大明風華》裡的鄧家佳、電影《大人物》裡的包貝爾,等等。其中王傳君和鄧家佳更是沒有參演系列劇《愛情公寓5》。
勇於挑戰自己,自然難能可貴。
不過有的演員似乎不大在意角色定型的問題,比如李佳航。
在近期播出的網劇《獵心者》中,李佳航出演了一位微反應分析大師、前警察局的鑑謊專家戴猛,聽起來的高大上的角色,依然掩蓋不了張偉的底色。
一方面來說這是張偉一角太過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也說明他沿用了張偉的某些表演風格,一本正經的搞笑。
為了配得上拆謊專家的身份,劇中的李佳航專門粘上了小鬍子,穿起了偵探們標配的高領毛衣加風衣,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
但是,觀眾們老是串戲。反轉都來得猝不及防,時不時地容易讓人想起張偉來。
而這種張偉式的演技也是褒貶不一,畢竟看多了容易疲勞。
近日,李佳航本人也對此做了回應。
“我特別喜歡一個作品或者故事,用這種比較幽默的方式去講“
”我是屬於那種特別佛的人,遇到喜歡的劇本就去接去演“。
確實,喜劇演員在表演上有更為濃重的個人風格,觀眾看起來也覺得總是差不多。比如耍賤的沈騰,賣萌的岳雲鵬。
沒有演員不願意成為一個從容駕馭各種角色的多面手。
無疑,李佳航也是要追求突破的,但這得看時機,看劇本,看作品。觀眾不見得管你是不是在轉型,但是演得不好或者人設不討喜,就是轉型不成功。
其實把一個固有形象堅持下來也挺難的,李佳航的成功當然是得益於”張偉“這個角色的塑造。
比起轉型突破的驚喜,我們還是更願意看到,遇見所有小概率倒黴事件的張偉,依然微笑面對人生。
你們覺得呢?
閱讀更多 小小芷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