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要膽小,有事要膽大!倫敦抗疫日記 3

沒事要膽小,有事要膽大!倫敦抗疫日記 3

2020年3月16日疫情彙總:總計確診人數1543人,死亡人數達到37人。

沒事要膽小,有事要膽大!倫敦抗疫日記 3

倫敦抗疫日記 第3天:

2020年3月16日,星期一,晴

沒事要膽小,有事要膽大!倫敦抗疫日記 3

今天,借用後臺一位讀者的留言,作為標題,一是對這個標題的認可,讓我回憶起父親曾經叮囑過的很多話。同時也對那些關心我們,幫助我們的親人,朋友們說一聲:謝謝。

人到中年,按理說已經過了不惑的年紀,但是昨天的文章卻仍然沒有控制好情緒,讓那些關心我們的人感受到我的情緒變化,實在是不該,要檢討,要淡定的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欣慰的是,從目前的中文媒體傳播來看,越來越多人,特別是身處海外的華人,對於英國,德國,這些海外國家控制疫情的方式方法,做出了更多的解釋和客觀的看法。

其實,從疫情在中國大面積爆發至今,很多問題仍然是不清晰的。人類在自然界太過渺小。從十多年前的SARS到今天的新冠狀病毒,人類在大自然面前,在病毒面前,真的是毫無還手之力。

這幾天一直在討論關於英國的抗擊疫情政策,而且每天身邊的朋友們討論的也是這個問題。但是,其實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還有一些很重要的問題其實並沒有真正的得到解答,例如:

沒有疫苗,就沒有勝利!

這其實不是一個新的話題,但確實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話題。因為中國已經成功的證明撲滅了2002年的SARS病毒,還有這次2019年爆發在武漢的新冠狀病毒也被證明是可以被控制的。但是,被控制,和被完全消滅,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按照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瓦倫斯爵士(Patrick Vallance)和德國柏林病毒學研究所所長克里斯蒂安·德羅斯滕(Christian Drosten)的介紹,有以下幾個觀點,可以供大家參考:

沒事要膽小,有事要膽大!倫敦抗疫日記 3

△帕特里克·瓦倫斯爵士

觀點1:病毒會長期存在,因為對病毒的瞭解仍然太少;觀點2:只有兩種情況才能結束病毒的流行。第一種情況下是盡研發出疫苗,第二種是靠人體的自身抵抗力產生“群體免疫”。

觀點3:無論哪個國家的防控手段,只能改變病毒的流行曲線,而不是能夠完全消滅病毒。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昨天的文章中也明確建議:預計疫情持續時間較長,很可能大家要邊復工、邊與病毒鬥爭,要做好心理準備。

中國目前使用的方法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殲滅戰術,集中火力,集中隔離,集中治理,但是付出的經濟代價太大,到現在仍然屬於半復工狀態。但是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極大的穩定住人心,快速的控制疫情。 壞處就是仍然可能出現反覆的情況,特別是由境外輸入中國的病例,如果控制的不好,很有可能讓前期工作付之一炬。

英國目前使用的方法是做好持久戰的準備,通過人為控制病毒的流行曲線來嘗試解決病毒帶來的問題。

沒事要膽小,有事要膽大!倫敦抗疫日記 3

兩種方法,其實都無可厚非,無論是英國還是中國政府追求的都是長治久安,能夠保護好本國國民。但是,從長遠性上來看,英國的做法雖然聽起來“殘酷無情”,但是實際上是按照最壞的打算,直接把底牌亮出來給這些英國民眾。反而起到了不錯的效果,至少目前來看英國人也開始謹慎起來,開始注意公共場所的各種人群自我保護。

只要人類沒有研製出疫苗,這場戰鬥註定就是一場持久戰。沒有疫苗,就沒有勝利。

留學生該回國嗎?

從個人觀點來看,是否應該回國,應該綜合的來考慮,不能一概而論。

如果是讀大學本科,或者研究生,本身已經是成年人了,應該考慮的是學業的規劃,或者工作的規劃問題。

目前情況來看,馬上進入到復活節假期,據說英國政府今天,最晚這週會出臺全面停課的政策。如果是停課正式宣佈,相信大學會出臺相關的政策,預計重新開課日期以及考試的相關規劃。

大部分本科的簽證到期時間是12月底,研究生到期時間更晚,在這種情況下,預計受到疫情影響的簽證政策也會相應的有所變化。請務必保持對英國學生簽證政策的關注以保障自己的學業能夠順利完成,順利畢業。

簡單來說:如果能有合適的機票,合適的規劃下,大學生應該考慮回中國。

如果是在讀中小學:雖然很多學校目前沒有出臺放假停學的政策,但是考慮到孩子仍然是未成年,個人心理壓力及身體狀況原因,應該考慮儘快回國與成年家庭成員一起,這樣是一個相對穩妥的方法。

簡單來說:如果是就讀中小學的小留學生,可以儘快考慮回國。

沒事要膽小,有事要膽大!倫敦抗疫日記 3

至於飛行途中的防護,其實按照目前的科學觀點來看,只要防護到位,是完全有可能做到的。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加上戴口罩,這三個建議同樣來自張文宏醫生。

“群體免疫” 到底有多可怕?

瓦倫斯爵士表示,英國無法完全抑制疫情,也不該完全抑制疫情。“當英國民眾感染新冠病毒的比例在60%(4000萬人)左右,就可以獲得群體免疫,從而可以防止未來疫情再次爆發。”

德國也選擇“群體免疫”策略,根據默克爾的說法,德國等到疫情結束,大概要有60%-70%的人感染。其實除了英、德之外,歐美還有不少國家採用這種策略。

“群體免疫”策略,是為了防止出現大規模的醫療擠兌。按照意大利的情況,10%的人需要住院,那麼英國本週就需要準備200張重症病床,下週則需要1000張,英國醫療系統的IUC會被擠爆。

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控制和疏導,很有可能造成英國整個醫療系統的崩潰。在這種情況下,適當的控制病情的傳播,只能說是目前英國政府的一個無奈之選了。

為了更好的幫助大家瞭解這個理論,下面有一個小視頻,供大家參考:

沒事要膽小,有事要膽大!倫敦抗疫日記 3

群體免疫有先例存在嗎?

"群體免疫"多是通過大部分人接種疫苗來實現,在沒有疫苗形成群體免疫力,在人力歷史上有過類似的成功案例嗎?有。

沒事要膽小,有事要膽大!倫敦抗疫日記 3

案例一:1952年,澳大利亞為了控制野兔數量,引進了美國的兔黏液瘤病毒,效果是當年就殺死了99%的野兔。30年後,野兔產生了免疫力,種群開始恢復,到90年代末期,澳大利亞野兔基本不會感染黏液瘤病毒了。

案例二:不管中國史還是外國曆史,有很多次大瘟疫的記錄,但是除了天花,那些瘟疫都沒有疫苗。活下來人的基本都是靠群體免疫,不然就團滅了。

但是要注意的是,現代社會下,如果完全不依靠疫苗的群體免疫,熬下來最後的結果大部分是十室九空。同樣我們需要看到的是:群體免疫並不是英國政府的終極目標,而是在抗擊疫情中遵循的一個理論。

從3月3號英國政府第一天發佈針對疫情的行動計劃來看:

沒事要膽小,有事要膽大!倫敦抗疫日記 3

英國政府的八條原則概括而言就是“科學決策、盡力控制、減輕對社會和經濟影響、保持社會互信、維護病人尊嚴、推進全球協作、保障資源供給、堅持基礎研究”。

直接亮出底牌,拋出疫情可能帶來的最大後果,一方面是小金毛首相的一個豪賭,另一方面,同樣是根據英國的國民情況,國民與社會之間的關係,獨立的個體與社會之間的關係,而做出的一個綜合的,相對科學的判斷。

換個角度看:除了這個方案,其實,小金毛首相可以選擇的方案不多。

公佈疫情的最壞情況,安排好老年社區居民的生活起居,同時要考慮到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在諸多因素之下,根據科學的分析和判斷做出的統一規劃。

所有人都在同一條船上

這次疫情大流行,中國的做法無疑是最快速,最有效的做法,控制疫情的效果有目共睹。但是前提是有強大的行政力量和執行力來阻斷疫情傳播,封城封區,而且以全國停擺作為代價,雖然贏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卻也是付出了慘痛的經濟代價。

英國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這次疫情控制同樣,明顯優先考慮的是經濟因素,經濟秩序的穩定,個體與社會之間的關係相對獨立,不好管理,不好控制,諸多因素決定了英國目前的防疫目標是以拖延為主,控制為輔,國情決定,同樣也無可厚非。

正如硬核主任張文宏醫生說的那樣:中國國家強大的決心和民眾的配合力,這並不是其他國家都能夠抄的作業。

病毒是不分國界的,單純靠封國封城,是無法完全抵禦肆虐的病毒的,只有大家一起團結,齊心協力對抗病毒,才能真正的取得這場抗疫的最後勝利。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地區單純的封鎖,是無法抵禦疫情的。意大利最初就封航線,封城市,到現在卻無比被動,無比尷尬就是一個很典型的反面案例。

沒事要膽小,有事要膽大!倫敦抗疫日記 3

沒事要膽小,有事要膽大!倫敦抗疫日記 3

來一張今天辦公室門口,泰晤士河邊的風光照吧,希望明媚的陽光能給壓抑的心情帶來一絲絲的光亮。

最後,送上後臺熱心的讀者送給大叔的一句話,作為結尾:

沒事不找事,有事不怕事!

沒事要膽小,有事要膽大!

祝所有在英國的華人同胞,都能平平安安,順順利利

渡過疫情,百毒不侵!

我們堅信,這場持久戰,最終將取得勝利,現在需要做的是

保持良好心態,做好個人防護,減少社交活動

加油!抗疫必勝!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