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曖鴨先知”,為何一定是鴨先知道,這首詩是什麼意思?

農夫老嶽


因為動物感知靈敏,鴨子天天下水,它首先感覺到水的溫暖,故而是鴨先知。對於這首詩是什麼意思?你讀了下面這首詩即知。

詩的來歷;

是宋朝詩人“蘇軾”,他看到宋朝著名畫家“惠崇”,所畫的一幅《春江晚景》畫,觸景生情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詩。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詩意解釋;

竹林外邊有三兩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感覺到春江水溫暖。

河灘上已經長滿了蔞蒿,蘆芛也開始抽芽。而此時的河豚,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游回到江河裡來。

大雁北飛,就像要回北方家鄉的人那樣。由於依戀差點掉了隊。

還沒有飛到北方時,就預感到,北方的沙漠多風雪。還是留在江南半月時光,再享受一下春光時節吧!

以上,就是“蘇軾”整首詩的意思。

結束語;


du184567027


這個問題不只題主問過,早在清朝時就有位詩人曾批評過蘇軾的這首《惠崇》,說他寫得沒有道理:春江水暖一定是鴨先知嗎?鵝不知嗎?

詩寫的是早春時節的情形,竹林外的桃花剛剛開放三兩枝,鴨兒日日浮在春江水面上嬉戲玩耍,這江水漸漸變暖它能夠最先察覺到。

為什麼蘇軾在這首詩裡要寫鴨先知呢?首先,因為這是一首題畫詩,是蘇軾根據惠崇《春江晚景》的畫意來的,惠崇畫上畫的是鴨。惠崇是北宋時的一位畫家,他“工畫鵝雁鷺鷥,尤工小景”。惠崇本身畫鵝畫得很好,想象一下,如果畫裡本身畫的是鵝,蘇軾不會寫鴨。只可惜這幅圖沒有流傳下來,我們只好根據詩來推測畫。

其次,題畫詩除了要抓住畫面中所描繪的對象,還要能夠由此而生髮詩意,對畫意進行深化。在惠崇這幅畫裡,畫面上能夠表現的一定只是鴨子在水面上嬉戲遊玩的情景,而“水暖”和“先知”都是畫面以外的東西,換句話來說其實是蘇軾“腦補”的,正像後句的“河豚欲上”,其實也是他的腦補,是畫意的深化。

而他為什麼要寫春江水暖鴨先知,是根據日常觀察和生活經驗得來的,因為鴨子的確是經常下水遊玩,它有先知的條件。

而正是因為鴨子天天下水細緻體會,才最先知曉了春江水由冷而暖的細微變化,站在岸邊或者浮光掠影地遊過是觀察不出來的。從中,詩人其實是想傳達一個道理:凡事都要親身體驗,親身經歷,才會有真切即時的感受。

所以說,“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草木怎麼會知道春天到來了呢?草木有生命嗎?

柳梢聽得黃鸝語,此是春來第一聲”,黃鸝這一聲,一定是春天到來的第一聲鳴叫嗎?


讀書燈下


春江水暖鴨先知,出自蘇軾。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曉景二首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竹林之外,桃花已經三三兩兩的開放,春天的氣息已經非常濃厚;鴨子們也已經回到了水面上戲水,自然是他們最先察覺到了江水的變暖。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根據一些文獻的記載,蘇軾也曾經是一個吃貨,從他發明的東坡肉就能夠看出,蘇軾是一個很會吃的人。在一個吃貨的眼中,對於景物的描寫之中,怎麼能少的了食物的誘惑呢?“蘆芽”、“河豚”都是應季鮮美的食物,也更寫出了春天的獨特魅力。

鴨先知有科學道理

江南水鄉冬末初春時節,天氣依然比較寒冷,平均氣溫在10度左右;常有嚴霜,甚至還有殘雪。在這寒冷的天氣裡,狗、貓等動物還伏在爐旁、屋簷下時,池塘、溪邊,便有三五成群的鴨子在冰冷的水中戲遊,時而把頭潛入水中,時而又展翅在水中“高唱”。

這種物候跡象,告示人們寒冷的天氣即將過去,氣溫開始逐漸回升,江河溪水中的水溫也隨之變暖,春天來臨了。為什麼會有“春江水暖鴨先知”呢?鴨子在冷水中歡快地遊樂,而又毫無寒意呢?原來鴨子身上長滿了濃密的羽毛,羽毛將空氣貯存在其中,起到了很好的隔熱作用。冬天我們穿的鴨絨衣。蓋的鴨絨被,感到溫暖就是這個道理。另外鴨子的皮下積蓄著一層厚厚的脂肪,脂肪也能防止體內熱量的散發和寒冷的侵襲。另據有關科學資料記載,鴨子是屬耐寒動物,氣溼在10度以下都不怕寒冷。當春天江河水剛剛解凍,寒意尚未消盡時,氣溫開始回升,水溫的變化,鴨子先敏銳地感覺到,便迫不及待地潛入水中嬉遊。這一現象經詩人細心地觀察,便凝練出了“春江水暖鴨先知”的佳句。

可惜惠崇的畫沒有流傳下來,不然可以看看蘇軾到底看到了什麼,才寫出這樣的詩句。


津沽一頁書


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春江水暖鴨先知”,這一千古名句細緻逼真地抓住大自然中的節氣變化特點,生動形象地勾出廣幅江南早春的秀麗景色。

江南水鄉冬末初春時節,天氣依然比較寒冷,平均氣溫在10度左右;常有嚴霜,甚至還有殘雪。在這寒冷的天氣裡,狗、貓等動物還伏在爐旁、屋簷下時,池塘、溪邊,便有三五成群的鴨子在冰冷的水中戲遊,時而把頭潛入水中,時而又展翅在水中“高唱”。這種物候跡象,告示人們寒冷的天氣即將過去,氣溫開始逐漸回升,江河溪水中的水溫也隨之變暖,春天來臨了。

當春天江河水剛剛解凍,寒意尚未消盡時,氣溫開始回升,水溫的變化,鴨子先敏銳地感覺到,便迫不及待地潛入水中嬉遊。這一現象經詩人細心地觀察,便凝練出了“春江水暖鴨先知”的佳句。

蘇軾著名的詩句“春江水暖鴨先知”,細緻、逼真又生動、形象地勾畫出一幅南方早春時的秀麗景色。江南水鄉冬末初春時節,天氣依然比較寒冷,常常出現降溫和春寒天氣。在這種春寒的天氣裡,狗、貓都伏在爐灶旁、屋簷下,而此時的池塘裡、溪水邊,三五成群的鴨子卻可在水中戲遊,時而把頭潛入水中,時而又展翅“高唱”。鴨子這些舉動,告訴人們寒冷的天氣即將過去,氣溫開始逐漸回升,江河溪水中的水溫已經變暖,春天來臨了。

拓展資料:

為什麼會有“春江水暖鴨先知”呢?鴨子在冷水中歡快地遊樂,而又毫無寒意呢?原來鴨子身上長滿了濃密的羽毛,羽毛將空氣貯存在其中,起到了很好的隔熱作用。冬天我們穿的鴨絨衣。蓋的鴨絨被,感到溫暖就是這個道理。

另外鴨子的皮下積蓄著一層厚厚的脂肪,脂肪也能防止體內熱量的散發和寒冷的侵襲。另據有關科學資料記載,鴨子是屬耐寒動物,氣溼在10度以下都不怕寒冷。



快樂不變007


因為鴨子在水上游啊,鴨子的兩隻腳掌在水裡划動,鴨子的肚皮貼在水面上,……那麼,如果春天的江水一天比一天暖和起來,自然是鴨子最先知道咯。

只不過鴨子的語言和人的語言相互不通,鴨子不能直接告訴人它們感覺到江水正在變得溫暖。

然而詩人的不同尋常就在於他的所思所感往往是一些普通人想不到的、或者因為忙於生活瑣事而顧不上想的事情。

春江水變暖了,最早只有鴨子知道,可鴨子又不能直接告訴人,這種偏僻之處,詩人卻能想得到,可見詩人有個性、想事情往往獨闢蹊徑。

這一句是什麼意思?

當然不可能僅僅是字面意思咯,不然怎麼叫詩呢。

既然是詩人所感發,必定與他的生活閱歷及感知有關。有一句差不多意思相同的俗語,叫“近水樓臺先得月”。

很容易理解😊,就是說你要消息靈敏,不能總在家裡坐著,沒事多出門走走、多看看市面行情、多觀察觀察世態人情、多瞭解瞭解國家大事,尤其多和一些有知識、有思想、有眼光、有品味的人來往,——即所謂的“春江上的鴨子”,或“近水的樓臺”,不然你就可能真的成了井底之蛙,什麼都不知道的呆瓜一個。

或者,負面🕐的解釋,就是,多巴結一些當官的、有權的、有錢的人,這樣你就比一般老老實實生活的人更快、更容易得到好處。


TeaC


我是【小俠】,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來看看這首詩的全文和來歷。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這首詩是題在惠崇的《春江晚景》二圖之一上,此圖命為“鴨戲圖”。

我們可以把這首詩看做是看圖寫作文,圖為鴨戲圖,所以蘇軾要寫成“春江水暖鴨先知”。

惠崇另一幅圖名為“飛雁圖”,蘇軾為之題的詩是這樣的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二)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不過,此詩不如“春江水暖鴨先知”一詩有名。

這樣寫是為了突出早春之“早”

由桃花只開了三兩枝可知,蘇軾寫的是早春的景象。早春乍暖還寒,只有常在水中游來游去的鴨子能知道水已經變暖了,相比之下,人還不知道呢。

如果喜歡,歡迎關注記錄文學與生活之美的 ,日常為您分享有趣的文學故事🌸🌸🌸~


小俠記


“春江水暖鴨先知”中鴨先知的原因

動物瞭解自身生活環境的變化

動物對於自身的生活環境是十分了解的,有什麼細微的變化都很容易察覺。

最直接的就是,我們瞭解自己的生活環境,你家附近新開了什麼店,或是什麼老店關門了,你家對門來了什麼鄰居,樓下的馬路在施工,準備擴建等等這一系列變化;

其他動物的生活環境,它們自己也是十分清楚,生活在天上的能知道天空的變化,生活在地下的能知道土地的變化,生活在水裡的能知道水的變化,甚至你身上的細菌知道它們所處位置你身體的變化。

想了解環境變化,就會想到相應的動物

所以作者想寫江水變化,就想到了水中動物,用動物來寫它們生活環境變化甚為貼切。

至於為什麼是鴨子,我想可以這樣解釋:

我們想到知道水溫如何,下意識的動作就是將手伸入水中,而水面上漂著的鴨子正好如此;

不用魚兒大概是魚在水中上下不定,而水中上下溫度又是不同的,我們所講水溫就是手伸進去感知到的那部分,所以鴨子更合適;

不用其他與鴨子相似的動物,大概是因為相比較而言,鴨子最常見。


奶茶愛尚咖


這是詩意的寫法,並不具有什麼理論意義.

詩人的意思是說,因為鴨子是游水的,那麼當春天來了,河水變暖,那麼鴨子應該是最先知道的.

還有,用鴨而不用鵝、貓、狗之類的,是出於詩意和平仄的考慮.




鄭好奮發


因為春天之前是冬天,冬天水是極寒的,在水上面的動物和人自然是不願意下水的,也包括鴨子;在水下面的動物又不能把水裡的信息傳達給上面的人。

而冬天悄悄過去,春天來臨的時候,憋了一個冬季的鴨子終於有機會下水了,他們自然在第一時間就會往水裡面遊,也因此有機會最先知道春江水暖的自然就是鴨子了。


連live


北方多鵝,南方而多鴨。鴨者習性近水,而南方多江河湖澤;鴨者又喜食魚蝦,故常於水中嬉戲覓食。因而,春水之初暖,鴨先得知,此猶近水樓臺先得月之理也。蘇軾此詩句,既寫出對事物的體察入微,又暗喻了生活哲理,充滿情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