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疆域狹小,但經濟卻位列中國古代第一,財富分別是從哪來的?

這個南宋有意思


宋朝當時佔世界GDP百分之八十,以農業國家的水平只有靠人口基數,製造業和商業基本多數還是對內,對歐洲出口量並不是很多,當時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者大的聯盟城邦能和宋朝比人口。中國改革開放經濟突飛猛進靠的正是以人口基數大作為基礎,靠的還是毛主席的英明政策人多力量大的福廕,世界上最好的兩個對比性的例子,俄羅斯和印度,俄羅斯地廣人稀,國家工業和製造業很發達可是人口太少,面對歐美的經濟封鎖是一籌莫展,但中國缺擺脫了困境,當然俄羅斯的情況不單是人口方面。印度人口僅次於中國,一直保持著10億左右的人口,我們對印度的印象就是髒亂差,但印度政府有錢啊,至於他不搞民生硬搞軍備就不屬於今天的話題了。為什麼說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人口基數就是其中一個原因,也是幾千年來改朝換代摸爬滾打的經驗借鑑。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歐洲工業革命以前中國任何一個朝代和歐洲互市都是貿易順差,我們的東西歐洲人很喜歡但歐洲人的東西我們卻用不上,歐洲人也想入侵我們,可是廣袤的土地和龐大的人口基數讓他們望而卻步。宋朝有名的《澶淵之盟》就是像金和契丹稱臣納貢,每年歲幣10萬兩,10萬兩也就是大宋兩三個縣的稅收而已,可每年和省下的戰爭經費都比這歲幣多數倍,再一個宋朝周邊的契丹、金、蒙古、西夏、吐蕃、大理等國用的還是大宋統一貨幣,每年從這些國家賺回的錢又是這歲幣的數倍之多,還換來邊境多年安寧無戰亂,這就是貿易順差帶來的經濟效應。


我是苗苗和珍珠爸爸


引言

縱觀整個中國古代史,除了清朝,兩宋的經濟既超越了之前的漢唐,也超過了之後的明朝。而宋朝的疆域是中國古代統一政權裡面疆域最狹小的,卻創造出了比疆域更遼闊的漢唐明這些朝代更多的財富,著實令人驚歎。我覺的兩宋經濟的發展、財富的增加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兩宋的疆域雖然狹小,但是仍然佔據著傳統中國經濟最發達的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丟掉的乃是經濟比較落後北方草原和西域地區。

漢唐明朝疆域雖然遼闊,但是邊疆地區如遼東、蒙古草原、西域在當時都是落後地區,人口稀少、生產力水平低下,在漢唐明這些朝代的GDP中只佔一小部分,因此財富的創造主要是靠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

而北宋仍然佔據這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南宋雖然丟失了黃河流域,但是南宋時期經濟重心轉移到南方,因此兩宋雖然疆域狹小,但是經濟並不比漢唐明遜色。

兩宋經濟的發展,財富的增加的另一個原因來自於農業優良品種的引進和技術的進步。

兩宋時期的農業生產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帝以江淮、兩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萬斛,分給三路為種……內出種法,命轉運使揭榜示民…稻比中國者,穗長而無芒,粒差(梢)小不擇地而生。

[元]脫脫等《宋史·食貨志》

宋真宗時期由越南引進的占城稻,它具有成熟早,抗旱能力強,產量高的特點,這就促進糧食產量的提高。因此宋代畝產量要高於漢唐。

兩宋時期還推行復種技術、稻賣混作技術,這些都促進糧食產量的增加。漢唐實行輪作制,實際上減少了播種面積,導致糧食產量的減少。

因此,宋朝雖然國土狹小,但是生產技術比漢唐進步,因而財富也比漢唐創造的多。

漢唐時期人口的比兩宋人口少,就導致漢唐比兩宋創造的財富少

兩宋時期人口的大幅度增加,使得在同樣的技術情況下兩宋較漢唐能夠創造更多的財富。

漢朝的人口最多時期只有5500多萬人,唐朝鼎盛時期由900多萬戶,人口雅大致也五六千萬,到了宋代雖然疆域狹小,但是人口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北宋人口達到了1億,南宋人口也在七八千萬,因此更多的人口能夠創造更多的財富。

因此,兩宋雖然國土狹小,但是人口反而比漢唐多,在古代技術水平比較落後的情況下,人口就是最大的財富,最大的生產力,自然兩宋經濟增長就快,財富增加就多。

就會有人說明朝的人口比宋朝的人口更多,技術的進步也不比宋朝差,為什麼明朝的經濟不如兩宋呢?

其實兩宋經濟的發展,財富的增加還來自於海外貿易。而明朝實行禁海政策,和朝貢貿易,不能從海外貿易中獲得財富。漢唐由於海上技術的落後限制了海外貿易的發展。

兩宋時期由於北邊少數民族的政權的存在,陸上絲綢之路被阻隔,所以兩宋政府大力發展海上貿易,在沿海各港口設置了市舶司管理還外貿易,當時兩宋政府與日本、朝鮮、阿拉伯等三十多個國家進行貿易,而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暢銷品,因此在海外貿易中兩宋賺取了大量財富。

在官方,明朝政府與各國保持著朝貢貿易,在這種政策中周邊國家進貢一些土特產品,而明朝政府要給予大量賞賜,典型的就是鄭和下西洋,這樣的貿易方式不僅使明朝掙不到錢,反而明朝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負擔。

在民間,明朝實行禁海政策,不允許沿海人民私自出海,導致明朝的財富主要靠農業和手工業。

因此,明朝相較宋,在技術沒有取得長足進步的情況下,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和宋朝差不多,但是在海外貿易中,明朝落後於宋朝。

漢唐雖然沒有實行海禁政策,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但是漢唐時期的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比較落後,海上航行比較危險,如唐朝鑑真六次東渡日本,五次失敗,因此漢唐時期的海上貿易有限。

宋代造船技術的提高(比如南宋出土的海船設置了水密隔艙,防止了海船的傾覆),指南針的廣泛應用,為南宋發展海上貿易奠定了條件,因此兩宋時期海上貿易特別發達。

因此宋朝在政策和技術條件方面具備了海外貿易發展的條件,明朝、漢唐沒有同時具備技術和政策上的條件,因而只有宋朝通過海外貿易賺取了大量財富。


結語

國土面積的大小是經濟發展的一個因素,而不是唯一因素,政策、人口素質、技術都是 經濟發展的因素,因此整個古代史,宋朝雖然國土狹小,但是因為它具備的經濟發展的條件最充分,因而兩宋經濟發展、財富增加才會在整個中古古代史最顯著。


麒麟閣論史


第一,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一直奉行“無農江山不固”的治國方略,農業的生產在整個社會生產中佔有絕對的主導作用。

長久以來,我國農業生產形成了兩大區域,一個是在黃河平原地區,也就是華北平原。另一個就是江南地區。而江南地區農業的開發是三國時期的東吳開始有點基礎,巔峰時期為南宋。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湖熟,天下足。都揭示了江南地區農業產量之龐大。

《宋史》:“南渡後,水田之利,富於中原,故水利大興。”

北宋上田畝產不過二石左右,南宋江東、兩浙地區的“上田一畝收五石”,高達六七百斤提高了兩倍多。

南宋時,水稻產量居糧食作物首位。

棉花盛行種植於閩、廣地區。茶葉遍及今蘇、浙、皖、閩、贛。養蠶的地區在增加。

第二,南宋市舶司的收入比北宋海洋貿易收入最多時高出三倍。

臨安府(今杭州)、建康府(江寧府,今南京)、平江府(蘇州)、揚州、湖州、泉州、廣州、潭州、衡州等皆是造船中心。

南宋的外貿所得,在財政收入中佔有重要地位。

《宋會要輯稿》有一則典型史料:“大食、古邏、婆、占城、勃泥、麻逸、三佛齊、賓同朧、沙裡亭、丹眉流,並通貿易。以金、銀、緡錢、鉛、錫、雜色帛、精粗磁器,市易香藥。犀、象、珊瑚、琥珀、珠、礦、賓鐵、鱉皮、玳瑁、瑪瑙、東渠、水晶、蕃布、鳥、蘇木之物。”

總之南方農業、手工業、商業已經完全超過北方,從而改變了以前以黃河流域為經濟重心的全國經濟格局,實現了經濟重心的南移。

南宋也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最大的國家。

經濟位列古代第一的,並非宋朝,歷史上的盛世王朝往往和經濟是分不開的。

漢朝對外開疆擴土,打通絲綢之路。黃金擁有量位列古代第一。

唐朝均田制持續推行,農業旺盛,並對外開疆土,開創多個盛世。

明朝是世界上手工業最繁榮的國家,更是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產生。

古代哪朝哪代才是古代經濟第一,並沒有一定的根據。


不要好意思


兩宋地域狹小,但是重文輕武、休養生息的基本國策特別有利於發展經濟,特別是,兩宋時期是我國古代科技和文化發展的頂峰!知識分子得到應有的尊重,國家相對和平,很少主動發動戰爭,國家的主要精力放在經濟發展上,商業繁榮,首都東京成為百萬人口城市,是世界性大都市!《清明上河圖》反映當時東京商業發達的盛況!



布達拉宮上的梵音


雖然小了點,但是大多都是農業、手工業發達的地區,其他朝代多的,也就多貧困地區。

所以北宋的農業生產並不比其他朝代弱太多。

還有宋朝的商品經濟比較發達,並且能收上稅。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不宵禁的朝代。

對外貿易很繁榮,官方也十分支持。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繁榮時間最久時期。泉州在東亞到阿拉伯,都是赫赫有名的海港。


黑眼歷史觀


倆宋疆域不但狹小還處處捱打外敵內患,丟失幽雲十六州還沒心沒肺,最後逃到江南,北宋江山徹底垮臺。南宋江山水上飄飄還要杭州歌舞沒完沒了,詞人問幾時休?朝廷皇帝和官員說:不把江山搞垮不罷休。哪裡來的經濟?


自由人84173


宋朝一改歷朝重農抑商的傳統,鼓勵商品經濟,提高商人的地位。促進商品的流通,印刷業、絲織業發、農業等獲得大發展。

同時,又設置寧波、泉州等五大港口,與南太平洋、中東、非洲等五十多個國家通商,外貿業十分發達。

再加上北宋又取消宵禁,更加促進了消費,服務業由此得到大發展。最早的紙幣交子就出現在宋朝。

以上原因,使得宋朝相當富裕,達到了封建社會的巔峰。


子不語乎


我們華夏發展到宋朝,不論經濟還是其它都已經排名世界第一,就算自然發展也已經經濟也已經是世界第一了,


大哥哥LIANGSHISHU


主要是通過商品經濟的發展,通過市場貿易,還有海外貿易來獲得財富


霽why


不相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