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唐詩宋詞裡的桐柏山

拜讀桐柏山


(此文為十年前的舊作,曾發在微信公眾號,今重載於此)

走進唐詩宋詞裡的桐柏山


雖然從小就在桐柏山區生長,但真正知道身邊這些層巒疊嶂群山名字的,是通過小學課本上的“淮河發源於桐柏山”以及連環畫冊《桐柏英雄》,也許是久居的緣故,對周圍的群山並沒有心潮澎湃的感覺。隨著年齡的增長,知道了桐柏山的主峰叫太白頂,而且還有諸如水簾掛雪、桃洞鋪霞、大復橫雲、雙淮浸月之類的景緻。可一天翻開《桐柏山志》著實使我大吃一驚,從裡面跳出許多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這是我始料未及的,想不到朝夕相處這麼多年的桐柏山竟然如此有魅力,引來那麼多文人雅士在此流連,為她作詩吟唱。

一襲青衫,狂傲灑脫的唐代大詩人李白登上了桐柏山主峰太白頂。這次他要尋訪他的道友元丹丘,這位“青眼看李白”的“蒿陽山人”遊跡尋道於名山大川之間,常令儒道俠三合一追求自由的李白羨煞不已。他在眾多詩篇中經常提起這位道友,可見李白對他是推崇之至,鬱郁不得志的李白,在太白頂和元丹丘飲酒談道,用道家的方式尋求一種精神的解脫。在《登太白頂訪元丹丘》中寫道“尋幽無前期,乘興不覺遠。……留歡達永夜,清曉方言還。”李白不枉此行,景色令他滿意,老朋友之間談的開心,使他暫時忘卻了“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的憤懣。

被官名和文名潑的一身髒水的蘇東坡,因“烏臺案件”而受牽連,等待他的是被貶到湖北黃洲團練副史的命運。他出汴梁、過河南、渡淮河踽踽而行路過桐柏山,幸好他的好友玄一真人接待了他,身為全國四大道觀之一金臺觀的觀主的玄一真人極盡地主之誼,他們攜手縱情山水,亭下把盞言歡,話題最多的是這方山水,風土人情,蘇東坡精神上暫時得到慰藉,揮筆潑墨,寫詩賦詞。然而,蘇軾最終還得走,他這次歸宿點是黃州。對山水,對好友的依巒,對前途莫測的悲觀交相揉合,他黯然寫道:“何當桐柏山,一洗庚公塵,此去斷佳景,獨遊常慘神”。這次蘇東坡是一去不復返,特殊的人格使他“欲隱”都不能。在命運的自主抉擇面前顯的多麼無奈無力,但流傳千古傑作的前奏已經拉響《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馬上就要在他這次流放點產生了。

生於斯,終於斯的明朝“弘正七子”之一何景明,他一生潛跡於桐柏山,而他的好友李夢陽卻沒有他的閒逸,他經歷著被貶的命運,他們兩個作為明代復古運動領軍人物,共舉“文比秦漢,詩比盛唐”的旗幟,時人轟然響應,他們不僅在文字上同調而且是意氣相投朋友,當李夢陽遭貶江西潯陽時,何景明寄書道:“天邊魃魅窺人過,日暮黿龜傍客舍”。他為好友處境險惡感到擔心,替他前途思量,親切真誠的探詢道“他年淮水能相訪,桐柏山中共結廬”,對於“大復山人”何景明來說,桐柏山是他文化構建地,人格支撐點。

桐柏山特殊的歷史場景是中國文人特殊人格架構地和現實命運的驛站,他們大多隻能在此稍作休息後,無奈的重新上路,於是,韋應物、宋之問、錢起、蔡襄踏著沉重的腳步在桐柏山印下了中國文人的歷史足跡。在華夏眾多名山大川中,究竟是什麼獨特的魅力,令這麼多的文人雅士對桐柏山情由獨鍾,成為他們精神的歸宿地呢?

可能是桐柏山歷史魅力所然。司馬遷在《史記》中敘述華夏名山大川時說:“熊耳,外方,桐柏至於負尾。”桐柏山列為全國名山之一。而對中國文人雅士來說,飽覽全國名山大川,是他們畢生的期望,再佐以王禪,孫臏,張良的故事,更是讓他們趨之若鶩了。

可能是深厚的宗教氣氛。道教在桐柏山可追溯到春秋時期,到南北朝發展到頂峰。建立的金庭觀在當時為全國四大道館之一,宋朝《雲笈七籤》稱桐柏山為天下“七十二福地”之一。而佛教的發展在桐柏山也尤為興盛,是全國五大宗派之一臨濟宗白雲系的發源地。兩大宗教文化的整合,使桐柏山一度擁有繁多的殿宇樓閣,熱鬧非凡,這對於高品位中國文人來說,佛道兩教往往是他們精神世界的支柱。因此,這些山水化的宗教,理念化的風物,最能使那批尋找理想化生活的文人暢意適懷。

可能是獨特的淮源文化使然。“四讀”之一的淮河發源於桐柏山,《禹貢》載:“導淮自桐柏”是對淮河最早的記述,自秦始皇26年建淮祠之後,歷代帝王每年都進行大型的祭淮活動,而由淮源衍生的“大禹治水”“禹王瑣蛟”的故事流傳推廣,這些對那些有“追君”思想的中國文人來講,是一定要去的,撫觸帝王所留的餘溫是他們的榮耀和追求。

另外一種可能是桐柏山地處華夏南北,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分界線。淮河是中國地理上南北的分界線,是華夏風水河。因此,以黃河為代表的中原文化與長江為代表的長江的文化在這裡碰撞是不可避免的,在這裡沐浴兩種文化精神洗禮當然是中國文人所追求的。

這些可能離不開一個重要的前期,要有風景如畫的自然風貌,否則,人文建築也不會在這裡植根,名人雅士也不會過多的流連。

中國文人在來來往往中留給桐柏山值得向世人炫耀的人文資本,也許在這座山褶皺裡仍默默地躺著尚未知的文化元素,這極有可能的,那麼她不應單純是一座地理上的概念,應該是華夏文化經緯網上一個文化座標。希望他有一天出真正構建出文化與名勝相輝映的,歷史與現實相鏈接的華夏文化名山。

走進唐詩宋詞裡的桐柏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