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30k-50k、面試通過率90%,這個職位到底是在做什麼?

導讀:“我有一次去重慶,真的遛死我了。當時我在山腳下叫車,接單的車實線距離顯示只有一點幾千米,預估時長只有2分鐘,但實際十五六分鐘才到達了我的位置,我非常抓狂。”

這是本文作者韓瞳的真實經歷。此時,如果你是滴滴的數據分析師,發現這是一種普遍的現象,重慶地區叫車時長預估和實際到達時長差距比較大。你會如何進行分析?以下幾種假設你認為哪一個最可能解答實際的問題?

  • 第一種假設:氣象條件差,重慶有可能是一座霧都,所以車速太慢。
  • 第二種假設:司機習慣於更晚點擊“已到達”按鈕,這是生活習慣問題。
  • 第三種假設:因為重慶是特別三維立體的城市,乘客在山腳打車,而司機在山頂接單,直線距離很短,但行駛距離很長。這是根據地理知識做假設。
  • 第四種假設:重慶路面溼滑,車都跑得慢。

到底哪一種假設是最符合實際情況的?在這一正確假設基礎上,如何進一步解決實際問題?韓瞳老師不久前在一場直播課程中給出了答案。


月薪30k-50k、面試通過率90%,這個職位到底是在做什麼?

除此之外,讓數據叔非常佩服的是,韓瞳老師不僅僅講解了專業的分析思路,還分享了作為策略產品經理,提升自身職場價值的很多秘籍,而這些對於成功的職業生涯甚至是更重要的環節,因此數據叔在本文中會對這部分內容加以側重。

對於多變量數據分析涉及很多專業的工具和過程,在韓瞳老師的講座和著作中有更多的詳細論述,歡迎大家觀看韓瞳的直播課程並閱讀書籍。限於篇幅,這裡只能精選其中的重要部分與大家分享。

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如果你用這一問題真的解決了一些業務瓶頸,你的這一職位就是有價值的。


無論做什麼都是做提升做出正確決策的概率。


——韓瞳

01 策略產品經理的時代背景

為什麼時代、企業需要策略產品經理?

我的經歷發現,如果一個涉及AI(人工智能)、模型的項目,只有研發自己做,大概率都會失敗。

當前的時代特點是:

第一,中國的互聯網已經走到了下半場,從過去的增量競爭,發展到現在的存量競爭。這是美團的王慧文分享王興(美團創始人兼CEO)的定義,王慧文在王興的定義之下做了一些延展——現在的存量競爭特點是:

  • 搶佔用戶的APP池的競爭
  • 頭部效應越來越明顯

因此對企業效率的要求越來越高。這意味著,之前產品經理只需要畫畫圖,做做功能,但是現在要用策略幫企業提升效率。

第二,策略產品經理是複合型崗位,他連接著傳統的功能型產品經理、算法工程師、數據分析師、運營經理和公司管理層。

第三,現在的時代對策略產品經理的需求越來越多了。比如說,拿7、8個offer比一下都是可能的。

第四,功能產品經理的定義是畫原型圖,包括客戶端、PC端。他其實是一個依靠個人經驗和同理心的天賦型職業,像張小龍那樣的產品經理都是“神”,普通人是很難企及的,這樣的人只有幾個,而且他們有天時、地利、人和才能完成。

但策略產品經理是第二種PM(產品經理),他是技能型職業,只要足夠聰明,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加上不懈努力,就能成為還不錯的策略產品經理,其實它降低了產品經理的技術門檻。俞軍《產品方法論》裡面講到這一點。所以,從難度上講,普通人對策略產品經理的掌控度更高一點。

月薪30k-50k、面試通過率90%,這個職位到底是在做什麼?

三條非常重要,又特別容易被忽略的建議:

  1. 對數據分析師而言,會寫SQL,拿到數據、能取數是特別重要的。做到能看,就是能看懂別人寫的。能改,稍微改改日期等。能寫,包括不帶join的單體SQL、帶join的SQL、帶join、帶函數的SQL等。
  2. 掌握Python、R或powerBI等工具之一即可,但要學“精”。工作中平時用Python稍微多一點,因為Python可能寫爬蟲,或者連數據庫稍微方便一點,而且它的語法簡單一些。
  3. 打好統計功底。

關於第2條建議,這裡特別推薦

  1. B站張宇考研數學《概率論和數據統計》,尤其要掌握兩個定理,一是大數定律,一是中心極限定理,這兩個定理是概率裡邊最重要的兩個定理。
  2. 《策略產品經理實踐》(韓瞳著),尤其是三、四、五章。比如AB實驗,很多公司採用的手段、驗證的方式都是錯的。

02 實際工作中的多變量數據分析4種場景

第一種場景,kickoff——開設一個項目。比如說想提升點擊率。那麼當前點擊率是多少,提升目標是什麼?這一環節需要做天花板預估,《策略產品經理實踐》一書的第六章,講解了如何預估天花板,簡而言之8個字,“人群分層、極限推演”(詳細內容請參閱原著)。

第二種場景,項目中途。比如說,項目中需要出數據報告。至少是要寫週報,今日頭條每週週報要寫滿滿當當一大頁,包括數據是不是符合預期,當前數據怎麼樣,如果出問題,還需要分析用戶分佈是否均勻等。

第三種場景,項目驗收。即項目最終效果如何,和當初的設想有多大誤差。這其實是覆盤,這是決定能不能漲工資,能不能得好績效的很重要的一環。

第四種場景,臨時一次性需求,輔助決策。

最關鍵的是整體流程(《策略產品經理實踐》第四章第一節)。一共分四個流程步驟。

第一步,確認問題。有好問題和壞問題之分。現實中,老闆一般會說:你看一下這個為什麼數據跌了,這可能是個問題,但如果老闆說今年數據不好,也不說哪個數據、在哪段時間不好,這就不是一個(好)問題,所以確認問題非常重要。很多時候大家都是抱怨老闆不好,所以要“向上管理”,真的明白老闆的意思,到底是看哪個數。

第二步,分解問題,建立假設。這時候要找關鍵數據,然後再對數據進行假設。

第三步,原因假設。假設分兩部分,一個是關鍵數據假設,一個是原因假設。比如已經知道點擊率跌了,但是到底什麼原因導致的,要給出若干種原因,然後再去找數據、做分析。

關鍵點:第一,分析數據的結構以及是否存在很重要。第二,劃定數據的空間和時間範圍非常重要。

第四步,產生數據報告。這非常重要。很多人工作可能做到80分,但是彙報只有60分,這樣的人漲不了工資,或者升不了級是自己的問題。如何寫好數據分析報告,如何跟領導建立向上管理的關係,如何說明自己的成績,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職場人必備素質之一。

重點是:

  • 分享自己的結論
  • 讓所有人都聽懂

(更多具體的實踐經驗請參見講座或專著——編者)

月薪30k-50k、面試通過率90%,這個職位到底是在做什麼?

03 原因假設:分析中最重要和最常見的流程

回到本文開篇的實際案例,最符合實際情景,因此最有可能解決問題的假設是哪一個?答案是第3個。這需要分析師有一定的業務感覺。

原因假設有兩個PRINCIPLE(原則):

第一,能不能找到數據論證。

比如說,開篇案例的第4個假設,路面溼滑車都跑得快。其實它考察的是摩擦力,但是怎麼拿到摩擦力數據呢?如果是一家小公司,又不是做測繪業務的,也不是國企,能拿到重慶的路面摩擦力數據嗎?所以,如果沒有數據,即使做出假設,也沒有辦法進一步分析,原因假設就不該這麼做,或者只能說要補齊數據,沒有辦法很快做分析。

第二,問題可不可以解決?

舉個例子來說,假設雨傘廠的廠長都知道,雨天銷量大,晴天銷量少。但不能寄希望於每天都是雨天,這是不可抗力事件,所以說問題不能被解決,做了這樣的假設也沒有用。

提出問題的能力是弱人工智能階段不具備的,這是一線人員的核心技能。要培養自己的業務sense(感覺),儘量少的被機器人剝削。這也是對策略產品經理的業務洞察。

04 關於迴歸分析的2個陷阱

在得出相關性之後,一般要做迴歸分析。其中需要特別關注兩個陷阱:

第一個陷阱,人類大腦存在惰性機制,容易犯默認歸因的錯誤。這其實是人類進化時候的求生手段之一。比如說,看到草動了,就想到前兩天這個村裡邊狼來了之後草也會動,於是人們馬上離開。所以,人們會默認草動和狼來了是因果關係,但是實際不一定,草動了有很多種因素導致,比如說風吹了草也動,我們需要自己通過知識克服這一陷阱。

第二個陷阱,所謂的“數據驅動”陷阱。每家小公司的領導都會說:我們是一個數據驅動的團隊,我們做任何數據分析都要非常的嚴謹,得出非常牛的報告。

但是,絕對完美的數據基本不可能。因此,聚合性證據很重要(詳見下文或參閱講座)。目標就是為了提升做對事情的概率。其實無論做什麼都是做提升做出正確決策的概率。

月薪30k-50k、面試通過率90%,這個職位到底是在做什麼?

05 數據分析報告:超重要!

數據分析報告有兩個側重點:

第一,“漸進整合”和使用多種“聚合性證據”佐證命題。比如老闆問:XXX策略能不能上?策略產品經理需要把這一問題變成很確定性的問題,然後再把它用關鍵數據描述出來,之後再分析,最後再溯源。但是,可能一份報告不足夠完善,需要找別的證據再次佐證觀點,正常來說找1-2個報告就足以說明問題。

第二,清晰易懂。企業和職場不是論文場,所以報告沒有必要寫的跟論文一樣嚴謹,優先級是圖片大於表格,大於文字,也就是能用表格不用字,能用圖片不用表。

有四點報告注意事項非常重要:

第一,適當的包裝。女性的產品經理可能會更注重報告美化。很多研發人(職場)晉升不上去,原因在於他們的報告全是一堆代碼、數字,或者是一個黑框,一個截圖,把它就當數據報告。所以說“顏值”很重要,因為大家都是看顏值的。

第二,一句話結論。要想象領導每天看很多郵件,所以必須要用一句話把結論寫的非常明白,放到第一頁。領導看完一句話結論,要是感興趣會接著讀,如果不感興趣回覆已閱即可。

一句話結論主要寫明:

  • 通過什麼方式
  • 進行了什麼項目
  • 取得了從多少到多少的實驗數據結果(比如你的領導肩負A指標,就把A指標寫上去,告訴他做這件事對完成A指標有作用)
  • 註明“相關結論已經通過同行評議,並統計置信。”這句話非常重要。

第三,核心郵件長度不應超過直屬領導的半個屏幕。另外,寫明項目中做出核心貢獻的運營和研發人員。

第四,按照圖片、表格、文字的優先順序寫作報告。

(最後,報告寫好後發給誰也很重要,詳細內容可參見講座或參閱書籍。)

月薪30k-50k、面試通過率90%,這個職位到底是在做什麼?

Q&A

Q:最推薦哪幾本書?

A:第一本書:《女士品茶》;第二本書:《對偽心理學說不》;第三本書:《推薦系統實踐》(項亮著)

(編者:在講座中韓瞳老師還推薦香農的《信息論》,並在之後的問答環節中推薦宋天龍的《Python數據分析(第二版)》)

Q:對應屆生從事工作有什麼建議?

A:在我書裡邊有,整體是兩點:選公司和選職業。比如,不建議去十億美金市值以下的公司,要去獨角獸企業,去細分行業第一名。如果領導不懂數據就直接pass,社招應該對自己的標準還是高一點。去看看脈脈的公司點評。

另外,自己平時做的準備就是多看數學。

Q:基礎分析工作從那方面入手,買了個課程懶得學,有沒有辦法讓我加個勁兒?

A:沒辦法。等就業形勢更差的時候可能就更著急了。我嚇唬你一下,湖畔大學今年傳出來的一個消息是,馬雲在2018年的時候就非常著急了,在他的維度已經感受到了行業的下降趨勢。2019年CEO已經感受到了行業下行,經濟形勢不好。而且馬雲有預言,至少2020年到2023年經濟形勢只能越來越差,所以,公司的裁員會此起彼伏。

如果現在不努力,可能就面臨著降薪裁員,而且是越來越普遍,我覺得這不用預判,因為看經濟,這是最冷的事實。所以說,沒有什麼懶得學,大家都是為了謀生。我不就是為應對抗風險而多寫了本書嗎?萬一沒工作了以後,還能講講課,掙點錢養活自己。對吧?

A:“caoz的夢囈”,“算法與數學之美”。

Q:三年運營一枚,轉策略運營有沒有什麼經驗傳授?

A:我真的覺得買書就可以,不是為了賣書。首先,要找到自己的核心能力在哪兒,如果做策略運營,SQL是必須會的,而且要有數據權限,兩者缺一不可。

還要有一些統計學的知識;另外,數據分析報告要嚴謹,多做幾個(證據),找幾個厲害的大牛,或者把分析的報告發給比較牛的同事,讓他指錯,挑錯,被罵幾次就會了。所以說,通過互相同行評議,大家變得更好。

Q:策略產品經理與數據分析師有哪些區別?

A:其實在書(《策略產品經理實踐》)裡邊專門還真寫了。

Q:(數據)分析師轉行補什麼能力?

A:最重要的一點:做業務。很多人都會明顯的感覺,非常缺產品的能力,沒有辦法判斷需求。所以需要師傅帶。另外,多看看產品書籍,但最重要的是要經歷一個項目,其他的不重要。

第二部分能力其實在於人情能力,就是能不能讓大家心甘情願的幫你幹活,這很重要。

Q:如何和算法團隊分工合作?

A:跟算法溝通的時候,需要明確哪部分是規則,需求是什麼。還要考慮開發成本,做產品經理要稍微懂點技術,懂算法基礎實現邏輯。

另外有兩點比較重要:

首先,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有一個很重要的論斷——每個人在公司內是有信任票的,由於你做成功的項目越多,那你的信任票就越多,如果說你平時做了很多牛逼的產品,作出了成績,那一定算法團隊也會對你刮目相看,那你的說話的分量就會更重。

其次,做團隊的補集。其實策略產品經理就是服務行業,哪裡缺人去哪裡,如果團隊裡面沒有數據分析,就去做數據分析,如果團隊裡沒有人做畫產品文檔,就去畫產品文檔,如果說研發工程師實在是不愛寫策略文檔,我就幫他寫。

把這些事做好之後,你的價值就有了,老闆會慢慢發現了,這個團隊離了你轉不了,這時候你的價值就有了,再裁員也裁不到你身上。

關於作者:韓瞳,策略產品經理,5年實戰經驗,某廠創業期核心團隊,微信公眾號:策略產品經理實踐。

戳擴展鏈接,作者簽名版紙書搶鮮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