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凱撒獎上鬧得紛紛揚揚的影片《我控訴》,這兩天終於揭開了面紗。一度降至6+的豆瓣評分,目前已經升到7.0。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仔細看看評分情況,一星佔了16%,五星也有23%。這兩年社交網絡的狀況,可見一斑。

《我控訴》也成了今年毫無疑問最受爭議的電影,沒有之一。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我 控 訴 / J'accuse 2019


《我控訴》改編自法國曆史上著名的「德雷福斯事件」,是波蘭斯基籌備七年的全新作品。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猶太裔導演羅曼·波蘭斯基


本片此前曾入圍過去年威尼斯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不僅以4.1分的成績拿到了場刊最高分,最終還拿到了主競賽單元的評委會大獎。

當然,和影片的口碑一起發酵的還有源源不絕的爭議——有外媒稱,波蘭斯基試圖通過歷史冤案來替自己辯護的行為是「下流的」。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影片獲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評委會大獎銀獅獎

是偽善的辯護,還是作品的回春?與其人云亦云,不如試著從電影中尋找答案。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要看懂《我控訴》,先要大致瞭解一下「德雷福斯事件」。

德雷福斯事件(Affaire Dreyfus),又被稱為德雷福斯冤案,是19世紀末法國一起政治事件。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阿爾弗雷德·德雷福斯(1859-1935)


事件起因要從法國「反猶主義」開始說起。

西方的排猶思想從古到今都十分嚴重。而隨著啟蒙思想的誕生,法國爆發了大革命,成為了最早解放猶太人的現代國家。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1789年7月14日,攻佔巴士底獄


然而當猶太人和其他一切民族群體間日益平等之時,保守的右翼陣營所主導的反猶思想又開始逐漸興起。

一方面,種族主義為其提供了助力:隨著人種學與語言學等新科學的興起,以宗教為基礎的「反猶主義」,轉變成了以種族為基礎。

另一方面,通過一些政治組織的創立,「反猶主義」逐漸化作了某種政治意識形態,影響了不少人。

在法國,這一組織最早的代表,便是記者愛德華·德魯蒙(Edouard Drumont)和他建立的「反猶太主義國民聯盟」。他創立了一份報紙《言論自由報》(La Libre Parole)並親自擔任編輯,宣傳反猶思想。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言論自由報》頭版醜化猶太人


不僅如此,他還專門出了一本名叫《法國猶太人》的書。

書中提到:佔全法人口不到0.3%的猶太人控制著法國一半的經濟,所以法國國內經濟蕭條和社會貧困完全是猶太人的罪過。

「為富不仁」是歐洲人對猶太民族的普遍印象。而這本完全是靠著主觀偏見寫出來的書,在出版的當年居然售出了十萬冊,在社會上起到了極大的蠱惑作用。

在這樣的背景下,「德雷福斯案」成為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右翼反猶主義思想的頂峰事件。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當時的德雷福斯漫畫


阿爾弗雷德·德雷福斯(Alfred Dreyfus)出生於法國的米盧斯(隸屬於阿爾薩斯),1871年普法戰爭結束後,這裡被德意志帝國佔領,德雷福斯隨父母遷居至巴黎。

軍校畢業後,德雷福斯於1889年被提拔為炮兵上尉,1893年晉升到上尉,成為法國軍隊總參謀部唯一的猶太人。

1894年9月,法國情報機構稱,通過一名打入德國大使館的間諜獲得了一份手寫的文獻。在這封文獻中,一位消息靈通的匿名內部人士表示要為德國提供秘密軍事情報,尤其是關於法國炮兵的。

於是,所有的懷疑都聚焦在炮兵軍官德雷福斯的身上,僅僅因為他是猶太人,而且他的家庭來自德語地區。

此外,一年前他曾因父親的葬禮回過米盧斯,也就是說去過德意志帝國的領土。

很快的,德雷福斯被指控觸犯叛國罪。一天以後,媒體上就已經將德雷福斯稱為叛徒。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當時的報紙上關於德雷福斯被審訊的場景


當時,一位名叫阿方斯·貝蒂隆(Alphonse Bertillon)的研究者認為,這兩封手跡相同的鑑認可以作為德雷福斯的罪證。不過也有三位專家鑑定表示,德雷福斯的字跡和那封文獻上的筆記並不相同。

雖然貝蒂隆在字跡鑑別方面並沒有什麼經驗,但法官還是聽取了他的意見。貝蒂隆的鑑認被當作判德雷福斯有罪的主要證據。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阿方斯·貝蒂隆(1853-1914)是生物識別技術研究者,最早將身體測量學應用於執法


儘管證據不足,就連法官也無法斷定該信件與德雷福斯之間的罪證因果關係,德雷福斯還是被判叛國罪成立。甚至為了誣陷他,軍部還偷偷偽造證據做假證。

最終,德雷福斯被判處終身流放並關押到魔鬼島,單獨監禁。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關於「德雷福斯事件」最早的影像描述,可以追溯到1899年電影大師喬治·梅里愛(Georges Méliès)的短片《德雷福斯事件》。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喬治·梅里愛拍攝的短片《審判德雷福斯》(1899)


那時,電影這門藝術剛誕生沒幾年,梅里愛自己出演了德雷福斯一角,每一個場景通過一個固定鏡頭來展現。這是電影史上的第一部政治電影,也是梅里愛開始有意識地在電影中融入了敘事表達。

而波蘭斯基的這部《我控訴》,將故事背景放在了1895年,也就是德雷福斯被定罪之後。

整個故事主要圍繞著新上任的情報機構負責人喬治·皮卡爾的視角展開,他是德雷福斯在軍事學校的老師。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片中的皮卡爾上校,由奧斯卡影帝讓·杜雅爾丹(Jean Dujardin)飾演


電影開頭的第一場戲,便是德雷福斯當著眾人面被剝奪軍銜的場景。

我們可以看到,天空陰沉,一片肅殺,整個廣場上軍隊林立,一派戒備森嚴的景象。導演用一個環視鏡頭,跟隨著行進的隊列,交代了人物的出場。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接著,在一片眾目睽睽之下,德雷福斯被摘下軍銜、解除武器,受盡侮辱。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1895年1月5日,歷史上德雷福斯被解除軍銜的場景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電影中的場景。是不是還原度很高?


他一邊顫抖著身體一邊還在用振奮的聲音替自己鳴冤:「士兵們,他們懲罰和羞辱的是一個無辜的人!法國萬歲!軍隊萬歲!」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和德雷福斯一樣情緒激動的,是周圍發出強烈抵制的法國民眾們。

「處死他!」「賣國賊!」「猶太人去死!」各種各樣的聲音迴盪在廣場上空,每一句都足以殺人誅心。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和其他看熱鬧的軍隊官員一樣,一開始皮卡爾並沒有對德雷福斯展現出過多的同情,他的內心裡對猶太人也不是沒有偏見。

即便他也承認對德雷福斯的審判並沒有走正當程序,但是並不存在對他不利的證據。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皮卡爾替代了原來的桑戴爾上校,接管了情報部門的工作。

在他第一天入職的情節中,波蘭斯基通過簡單的幾個鏡頭和細節的展示,就側面展現出整個情報機構從上到下的陳腐不堪,以及官員們的懈怠瀆職。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工作期間打瞌睡的底層官員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玩牌看報嬉笑的警察和線人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樓梯扶手上落滿了厚厚的灰塵無人清掃


皮卡爾的下手們並不信任這位新來的官,對他多有提防;而他的副手亨利,更是一個在官僚系統裡浸染多年的老油條,深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道理。

正是在這樣的環境裡,皮卡爾開始了他全新的「職場生涯」。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影片中的皮卡爾是一個仍然沒有被官場的腐敗作風同化、對正義和規矩仍懷有抱負的人。他希望通過自己的表率和改革,重整這裡的環境。

然而,也正是在這過程中,皮卡爾發現了德雷福斯被冤枉的真相。


他從新的線索中發現,一份來自署名為埃斯特哈齊的文件中的筆記,和之前判定德雷福斯有罪的那份文獻中的字跡,有著極高的相似度。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皮卡爾前去找貝蒂隆再次確認,得到的回覆是「兩者完全一樣」。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然而在向上級一層層彙報的過程中,他受到了巨大的阻礙。

隨著他調查的不斷深入,他發現幾乎所有的人都要他保持緘默,別再過問此事,整個系統的腐敗作風以及對真相的掩蓋令他無比震驚和失望。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最終,皮卡爾向參謀部長彙報了德雷福斯是無辜的事實,然而得到的回覆依然是封鎖真相。皮卡爾觸動了高層的利益,令軍隊的顏面掃地。

為了堵住皮卡爾的嘴巴,上層將他調去了突尼斯等其他地方。他們不僅攔截他的來信,定位他的行蹤,甚至還打算把他安排到一項自殺式任務中。

對皮卡爾來說,站出來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軍隊無疑是艱難的。這其中不僅有對抗上級的阻力,更因為他從18歲開始就進入軍隊,這裡不僅是他的家,更是他所幾乎擁有的一切。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然而眼看著自己所信賴效忠的軍隊,一次又一次挫傷了自己的感情,甚至對真相和冤屈視而不見。這已經不再是他所向往的引以為傲的軍隊了。

他突然理解了德雷福斯在被剝奪軍銜的那場屈辱儀式上,為什麼在被冤枉了之後仍然說出了那句「軍隊萬歲」,這其中究竟是飽含著怎樣愛恨交織的複雜感情呢?

皮卡爾下定決心不再沉默,可是上層仍然想了很多方法來對付他。

他們翻箱倒櫃搜查了皮卡爾的家、調查威脅皮卡爾身邊的人,甚至試圖將髒水潑到他的身上,誣陷他是德雷福斯的同夥。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軍隊裡的人甚至開始誣陷皮卡爾


回到家中的皮卡爾發現屋內的一片狼藉,無助的他終於決定去尋求軍隊系統外部的人的幫助。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這段一片狼藉中的彈鋼琴戲,是全片的冷峻和壓抑中少有的浪漫,也是皮卡爾這個人物內心轉變的閃光處


於是,法國大文豪埃米爾·左拉(Émile Zola)的那篇洋洋灑灑、一字千鈞的公開信——《我控訴》,就此誕生了。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波蘭斯基用鏡頭講故事的功力還是十分穩健的。

為了展現這篇信件的內容,以及對所有掩蓋真相的行為的批判,波蘭斯基運用了一組平行蒙太奇,均是以「我控訴」開頭。

通過左拉富有感染力的講述,將控訴的對象一一引出,層層遞進,同時配以激昂緊張且富有節奏感的音樂,將影片的情緒推倒了一個至高點,展現出某種以一當十的力量。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這篇寫給當時法國總統菲利斯·弗爾(Félix Faure)的公開信,於1898年被髮表在巴黎報紙《L'Aurore》頭版頭條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左拉《我控訴》全文


信中直接指責法國政府的反猶太政策,併為猶太軍官德雷福斯的被迫害事件發聲。

然而民間對猶太人的抵制情緒異常激烈,被煽動的民眾們憤怒地燒燬報紙,咒罵左拉。

社會割裂異常嚴重。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在左拉發表文章的一個月後,他被檢方指控誹謗罪,並宣判有罪。左拉被迫逃亡英國,直到一年後(1899),德雷福斯被赦免(但尚未被平反)後才得以回國。

雖然左拉為德雷福斯的沉冤昭雪一直奮鬥到最後一刻,但是卻並沒有活著看到德雷福斯被平反。

1902年,左拉因壁爐堵塞引起的中毒,在巴黎的寓所與世長辭。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左拉畫像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電影《左拉傳》(1937)詳細的介紹了左拉為德雷福斯平反的正義經過。這部電影獲得了第10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


在他死後,陰謀論層出不窮,有人懷疑左拉之死系政敵謀殺,但缺乏證據。甚至他的政敵依然繼續著對他的攻擊,在報刊上稱其系因發現德雷福斯有罪而自殺。

也是在同一年,左派在選舉中獲勝,政治環境發生了變化,德雷福斯事件又開始被討論。

直到1906年,法國最高法院才把對德雷福斯的判決取消,德雷福斯冤案獲得徹底平反。

1908年6月6日,左拉的骨灰被移至先賢祠,與雨果、大仲馬葬於一處。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先賢祠是法國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安葬地。左拉去世時,德雷福斯是護衛靈柩的人之一,然而被觀眾開槍襲擊受傷

在觀看這部電影時,能夠很明顯地感覺到,波蘭斯基在處理這樁歷史事件時所採取的冷靜沉穩的態度和立場。

他沒有將這場著名的冤案刻畫成爛俗的煽情戲,也沒有情緒激昂地把它變成一篇長篇大論的聲討文。

相反地,故事中的主角們,始終是以一種無比理智、尊重證據和邏輯的口吻訴說著一切。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從這點上來看,波蘭斯基是一個優秀的敘述者。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既然是「我控訴」,控訴的對象究竟是誰?

很明顯,是這個從上至下互相包庇、只在乎面子地位而不顧真相的腐敗官場、是整個無視邏輯無比荒唐的司法系統,甚至是這個將反猶主義視作鬥爭目的的病態社會。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但是,「我控訴」中的「我」又是誰呢?

是德雷福斯本人嗎?似乎並不是。

在這部影片裡,對德雷福斯冤屈的展現少之又少。除了開頭的解除軍銜,以及結尾的審訊戲,中間對德雷福斯的展現大多是以閃回的形式來講述,且著墨不多。

甚至,我們沒有從德雷福斯的口中聽到過一句對現實、軍隊和社會的控訴。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如果從電影呈現的角度來看,「我」或許是皮卡爾上校。

皮卡爾是電影的最大主角。影片將大部分的重點放在了皮卡爾本人同體製作鬥爭的段落上,他從一個體制內的人,進而變成站在了整個體制的對面。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而在這背後支持他的動力,完全是遵循自己的良心,以及對公義、正直等一系列理想的追求。雖然他因為自身原因,無法發聲,但一直在用實際行動表達自己的觀點,即便為此鋃鐺入獄。

正如影片的最後,德雷福斯洗去冤屈後,兩人終於又得以見面。皮卡爾因為這一系列的堅持,軍級獲得了提升,他覺得是因為對方自己才獲得了這一切。而德雷福斯卻對皮卡爾說道:「你不過是做了你該盡的職責。」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但如果從那封信的敘述者來看,「我」顯然指的是左拉。

如果說皮卡爾是德雷福斯事件中的「吹哨人」,那左拉的出現就是德雷福斯事件中最重要的轉折點。

是他扭轉了局面,替代不能發聲的皮卡爾,和在獄中的德雷福斯,說出了那一句句憤怒、震驚、失望和勇敢的聲討。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片中的左拉形象


甚至,左拉以他一個文人的境界和修養,代表每一個心懷良知、憧憬真相的普通人,發出了他對於整個時代的強烈吶喊。

從這點上來看,「我」其實是每一個面對不公不義、面對真相被遮蔽、冤屈無處申訴時仍能選擇勇敢站出來的普通人。他們的力量或許微不足道,但他們也是那個時代的巨人。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我控訴……」


那波蘭斯基借電影要控訴的是什麼?

2008年紀錄片《羅曼·波蘭斯基:被通緝的與被渴望的》(Roman Polanski: Wanted and Desired)中,有一幕記錄了他在審訊過程中受到來自法官的欺騙玩弄,以及媒體的刻意放大和不尊重的報道。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紀錄片《羅曼·波蘭斯基:被通緝的與被渴望的》


如果要說波蘭斯基在「控訴」的話,他表達的可能是對於司法系統以及媒體輿論環境的不滿,以及自己作為猶太人身份,所遭遇的不尊重對待。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這是他的控訴,他自然十分清楚他所表達的能去到多遠。

現在,恐怕已遂他所願。




評分兩極!波蘭斯基的獲獎新片,究竟在「控訴」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