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用了一年時間才攻下的南郡,為何孫權轉手就把它借給了劉備?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爆發。眾所周知,在赤壁之戰中,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失去了一統天下的機會,更因此丟掉了剛剛拿下的荊州之地。在赤壁之戰後,兵家必爭的荊州七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曹操佔據荊州北部最大的南陽郡,孫權得到江夏郡和南郡,劉備得到荊州南部四個郡(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


周瑜用了一年時間才攻下的南郡,為何孫權轉手就把它借給了劉備?


不過,這只是暫時的情況,公元210年前後,劉備向孫權兩次索要荊州的南郡,東吳魯肅勸說孫權將南郡“借”給了劉備,於是劉備便有了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那麼,問題來了,周瑜用了一年時間才攻下的南郡,為何孫權轉手就把它借給了劉備?換而言之,孫權將南郡借給劉備,到底有什麼目的呢?難道只是想讓劉備勢力坐大嗎?

民間有個歇後語:“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給世人的印象是,劉備的荊州,是從孫權手中借來的。但是,實際的情況是,孫權只是將南郡借給了劉備,並不是整個荊州。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孫權借給劉備的南郡,是周瑜耗費一年時間才攻下來的。對於東漢末年的南郡之戰,由建安十三年(208年)開始至建安十四年(209年)結束,戰鬥時間將近一年。

在周瑜付出巨大傷亡的背景下,終於迫使曹仁放棄南郡,棄城退走。南郡遂為東吳所有,不過,周瑜病逝後,孫權轉手就將其借給了劉備。究其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雖然南郡是周瑜攻佔的,但是,實際上,在南郡之戰中,劉備一方也是出力頗多。


周瑜用了一年時間才攻下的南郡,為何孫權轉手就把它借給了劉備?


《三國志·魏書十七·李通傳》中記載:劉備與周瑜圍曹仁於江陵,別遣關羽絕北道。

在南郡之戰中,劉備也率領兵馬支援周瑜,以此圍攻曹仁。並且,劉備還派遣關羽“絕北道”。所謂“絕北道”,就是阻擊曹操北邊的援軍,避免其支援曹仁。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周瑜可以拿下南郡,劉備一方也出過力,所以擁有借南郡的底氣。

因此,對於孫權來說,如果劉備什麼忙都沒幫,事後還來討要南郡,自然在情緒上是非常抵制的。可是,畢竟劉備和關羽都出過力,這成為其將南郡借給劉備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孫權作為一方諸侯,在借南郡一事上也有自己的理性考慮。也即孫權將南郡借給劉備,是為了讓劉備承擔荊州的防禦壓力。從地圖上可以明顯發現,南郡正好和南陽郡相接壤,彼時,不僅南陽郡屬於曹魏,連襄樊之地,也在曹操的掌控之下。


周瑜用了一年時間才攻下的南郡,為何孫權轉手就把它借給了劉備?


由此,誰佔據南郡,自然要直面曹魏大軍的壓力。從這一點來看,孫權將南郡借給劉備,自然是希望劉備來承擔防禦曹操的壓力。說到這,可能很多人要問了,孫權原本佔據江東六郡,現在又在荊州攻城略地,整體實力完全在劉備之上,為何無法抵擋曹魏大軍的進攻壓力呢?

對此,在筆者看來,這是迫於曹操南征重心偏於淮南的形勢。

《三國志·曹操傳》中記載記載:“(建安)十四年春三月,軍至譙,作輕舟,治水軍。秋七月,自渦入淮,出肥水,軍合肥”。

在赤壁之戰後,雖然曹操大軍遭到重創,但是,在整體實力上,曹操依然明顯強於孫權和劉備。等到初步恢復之後,曹操訓練水師,派兵駐守合肥。從地圖上可以發現,合肥毗鄰長江,如同一顆釘子一樣嵌入到江東的長江防線上。


周瑜用了一年時間才攻下的南郡,為何孫權轉手就把它借給了劉備?


在此基礎上,曹操完全以合肥作為支點,從而撕裂江東的長江防線,這是孫權不能接受的後果。而這,自然容易理解孫權的一生中,為何執著於攻打合肥這座城池了。由此,正是因為曹操南征的重心轉移到江淮一帶,促使孫權必須投入主要的人力和物力來進行防禦。

最後,進一步來說,如果孫權還執著於南郡的爭奪,乃至於和劉備兵戎相見的話,很可能曹操就要在合肥方向趁虛而入了。在壯大勢力和維持生存之間,孫權無疑會選擇後者,儘管將南郡借給劉備後,是在壯大劉備的勢力,但是,基於孫劉聯盟這一前提,劉備勢力壯大帶來的威脅,顯然比不上曹操用兵合肥所帶來的危機。除此之外,周瑜的病逝,也是孫權將南郡借給劉備的重要原因。在周瑜病逝之前,這位江東武將之首曾經計劃攻打西川,但是,周瑜一死,孫權一時間也沒有合適的人選來攻打益州。


周瑜用了一年時間才攻下的南郡,為何孫權轉手就把它借給了劉備?


於是,南郡這一攻打西川的跳板,自然意義不大了。而在得到南郡的第二年,也即公元211年,劉備就正式率軍進入益州,最終奪取了巴蜀之地。在周瑜病逝後,即位的魯肅力主將南郡借給劉備,這一舉動,客觀上有助於鞏固和壯大孫劉聯盟,顯示出魯肅的戰略眼光。但是,實際上,魯肅在借南郡這一事件上,主要起到的是推動作用,從根本原因上來看,如果不是曹操在合肥方向施加的壓力,想要說服孫權放棄南郡,顯然沒有那麼容易。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