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官都不當,恃才傲物還是理性算計?莊子相比韓非,還是技高一籌

如果有個機會當官,你去不去?我們可能要考慮一下,當什麼官?待遇怎麼樣?如果有人請你當官,待遇優厚,還是高官,你去不去?大概沒人會拒絕。

可是偏有一位,不知為何,堅決不去,拒絕的理由又清新脫俗,他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莊子。

一、莊子拒絕高官厚祿,恃才傲物還是理性抉擇

1.才高八斗的莊子

莊子,本名莊周,學問很大,著作等身。據說有十幾萬字,在那個文字刻在竹簡上的年代,簡直是恐怖。他的思想跟老子是一派,主張清靜無為,出世的思想,專門跟主張積極作為,入世思想的孔子作對。莊子是中國人文學的啟蒙者,最擅長打比方,這一點,你馬上會見到。

2.拒絕高官厚祿,清新脫俗的比喻

楚威王來請莊子做官,莊子的拒絕,成為了經典,

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食之數歲,衣以文繡,以入大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

莊子用祭祀時用的牛作比喻,雖然能夠有人餵養,不必辛苦覓食,還能穿著華麗的衣服,這是多少“牛”羨慕不來的待遇。然而最終,他們還是被殺掉。此時此刻,他們也許在想,還是在外面孤獨的豬,比這裡好啊。

我寧遊戲汙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我寧願在臭水溝裡自娛自樂,也不願意做官。這句話成為後世無數人引用的名言,一旦生活不順,這就成了最好的安慰劑,雖然很多人不是不願,而是不能。

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莊子雖然給出了“自由”這個理由,外加一個絕妙的比喻,可這是他的真心話嗎?看看另一位戰國思想家韓非的故事,也許就有答案了。

給官都不當,恃才傲物還是理性算計?莊子相比韓非,還是技高一籌

二、韓非求官不得,終被嫉妒者害死

1.求官而不得的韓非

韓非,法家學派,專門追求強國策略。跟莊子一樣,著作等身,也有十幾萬字。可他跟莊子相反,不斷求官。加上他本人就是韓國公子,不斷毛遂自薦。

“非見韓之削弱,數以書諫韓王,韓王不能用。”

韓王不理會韓非,卻有人欣賞他,就是秦王。

2.為了招攬韓非,不惜發動戰爭

秦王讀了韓非的書,感慨萬千。

“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

牆內開花牆外香,這可能是韓非沒有想到的。不過這個秦王是個暴脾氣,為了得到韓非直接開戰。弱小的韓國自然經不起折騰,就把韓非交了出去。秦王如獲至寶,卻招來了小人的嫉恨。

3.李斯的陷害

當時的秦國丞相李斯,也是法家思想。俗話說,同行是冤家。雖然秦王這個時候還沒有重用韓非,保不齊哪天心血來潮,就把自己換了。於是向秦王進言。

“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並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

得不到的,就毀掉。秦王同意下獄,但其實還在猶豫。此時李斯已經按捺不住,直接派人賜毒藥逼死了韓非。

聽了韓非的故事,你是不是覺得,又是一個嫉賢妒能的故事。然而在我看來,韓非的悲劇,在於他沒有莊子一樣的洞見,沒有對風險的理性評估,才最終被小人害死。

給官都不當,恃才傲物還是理性算計?莊子相比韓非,還是技高一籌

三、莊子vs韓非,不是恃才傲物,而是理性算計

1.做官的風險

表面上看韓非,你會覺得他好可憐,為奸人所害。而在官場,這不是常見的嗎?韓非上去了,李斯就得下去,孫臏與龐涓不也是一樣。要當官,尤其輔佐國君,自然是危機四伏,伴君如伴虎,難道還要和平至上、良性競爭不成。做官的風險,一直都存在。

2.巧用影響力,影響力也是權力

莊子拒絕了楚威王,可是你有沒有想過,楚威王怎麼知道的莊子?因為他的書。莊子的思想來源於老子,老子就沒什麼著作。那為什麼莊子要寫書呢?因為寫書才能宣傳自己的思想,才能有影響力。莊子看似無為,這只是表象。如果真的無為,就不會寫書,也不會跟人辯論。他是在尋求影響力。

有了影響力,楚威王來了。莊子拒絕了他,可是這件事無形中打響了莊子這個IP。從此以後,不管多大的官,見了莊子都得禮讓三分。這才是真正的權力,無形的權力。而這些權力,來源於影響力,來源於IP的打造。

1.做官有風險,入仕需謹慎。

2.打造影響力,影響力就是權力。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

感興趣的話,就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