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劉邦的“狐朋狗友”都是治國大才?

勇往直前vvvv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劉邦在沒有當皇帝之前,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流氓。因為劉邦性格散漫,遊手好閒,身邊總是圍繞著一群狐朋狗友,也並不能夠說後期劉邦當了皇帝之後,他早期的狐朋狗友都成了頂級人才,只不過是極少數而已。

真正的人才也許只能算蕭何一個人,中國有一句成語叫做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也正是因為蕭何的目光遠大,為劉邦招納了很多能人異士,在劉邦還在遊手好閒那個階段,蕭何其實就是一個教書先生,而他之所以跟隨劉邦,也是看著劉邦有著帝王之相。


傳說劉邦雙耳過肩,雙臂過膝,對於這種文人有絕對的吸引力。而其他的一些早期的狐朋狗友在後期根本排不上名次。

當年也是因為蕭何把韓信招入了劉邦的筆下,給劉邦的大漢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最後還是因為蕭何的一己之言讓劉邦殺掉了韓信。劉邦這個人雖然沒有什麼才華,但是喜歡交朋好友,結交天下義士。


給我的感覺他和宋江比較相似,也正是他的性格,在他起義之後會有那麼多人甘心情願的跟隨於他。劉邦的成功還有一個人對他幫助很大,那就是他的岳父。

因為劉邦還是個混混的時候他的岳父已經是在一方比較影響力的富紳,而他的岳父也是覺得劉邦一定會有所作為,才把女兒許配給他,為他今後的成功之路打下厚厚的根基。


江水趣談


劉邦從舉事開始,直到當上九五至尊的皇帝,他的身邊,確實是一群“狐朋狗友”在為他或出謀劃策,或衝鋒陷陣。試看看那些謀臣武將的出身:韓信是平民,蕭何是官差,陳平是遊士,樊噲是狗屠,灌嬰是布販,彭越是強盜,婁敬是車伕……可謂三教九流,形形色色,什麼人都有。

而這群“狐朋狗友”卻極不簡單,他們出身不顯,卻各有優長,所以,後來他們都成了治國大才,試舉二人為例:

比如樊噲。樊噲與劉邦同鄉,沛縣人,他出身於貧苦家庭,早年以屠狗為業,劉邦好酒也好狗肉,經常到樊噲那吃蹭吃,久而久之,兩人成了狐朋狗友。後來,劉邦娶了呂雉,樊噲娶了呂雉的妹妹呂嬃,二人成了連襟。然而,就是這個屠狗出身的人,卻在劉邦面臨人生和事業關鍵抉擇的時候,挺身而出,給劉邦提建議,那建議真是智慧之言,而樊噲也因此而顯示出大臣之風。

前207年,劉邦西征拿下了咸陽,進入秦都,頓時被秦朝府庫裡數不清的金銀財寶和後宮三千佳麗迷亂了眼睛,他進入後宮,竟然陶醉於溫柔之鄉,不願意出來了。在項羽手握重兵之時,在諸侯虎視眈眈之際,這時為財色所迷,肯定會功虧一簣,一個屠狗的樊噲,不但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去瘋搶秦宮珠玉珍寶,反而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想到了這個高度。

於是,樊噲闖進內殿,力勸劉邦趕快還軍灞上,不要貪戀奢美色。劉邦不聽,他又拉來張良,一起苦口婆心的勸諫,才最終讓劉邦清醒起來,還軍灞上。在關鍵時候,他能考慮到如此長遠,真是非尋常輩所能比。

又如蕭何。在秦朝時,蕭何任沛縣主吏掾,一個職小吏,他卻是個無論學、識、才、幹都非常全面的人,有如下幾個鮮明的特點:

辦事穩妥:在沛縣,蕭何辦事熨貼是非常有名的,當時,秦朝一御史來監察郡政,因工作需要,與蕭何一起辦公,蕭何事事妥當,大獲御史賞識,事情辦完後,蕭何因此被委任為郡卒史,考核名列第一。

深謀遠慮:劉邦西征進入咸陽後,手下那些謀臣悍將紛紛奔向秦府庫瓜分金銀財寶,唯獨蕭何趕往丞相府和御史府,將二府所藏秦朝律令、山川圖籍等珍貴資料拿到手中,既懷大局,又有遠見。

精明強幹:劉邦還定三秦的過程中,蕭何以漢丞相留守漢中,全面主持大後方的事務,鎮守地方,徵收賦稅,源源不斷地為前線輸送給養,確保了後援的充足。楚漢戰爭最艱難的那幾年,蕭何輔佐年僅五歲的太子劉盈,坐鎮櫟陽,制定法令,管理郡縣,建宗廟、立社稷、修宮室、治縣邑,井井有條。在劉邦打天下的過程中,隨著戰線不斷拉長拓寬,後援需求越來越大,蕭何在後方想方設法,朝乾夕愓,竭力使前線的糧草得到供應,兵源及時補充,給漢軍提供了堅強而有力的保障。可以說,劉邦如果沒有蕭何的後勤保障,他是打不過項羽的,更不可能奪取天下。

因此,可以說,是這樣一群“狐朋狗友”,把劉邦抬上了皇帝的寶座。


帝國的臉譜


劉邦年輕時是有名的地痞,可與他交好的五名“狐朋狗友”樊噲、曹參、蕭何、夏侯嬰、王陵,卻都成了漢王朝的國之棟樑。

一個縣城為何能夠出現這麼多人才?是後天學習還是先天因素?

《史記》劉邦朝功臣列表:蕭何第一,曹參二,張敖三,周勃四,樊噲五,酈商六,奚涓七,夏侯嬰八,灌嬰九,傅寬十,靳歙十一,王陵十二……

關於這群朋友,還發生了一起小鬧劇。

1、飯完了

劉邦年輕的時候,不種地、不工作,與老大、老二比起來,劉邦的父親對這個兒子各種搖頭,認為他“不務正業”。

儘管風評不好,但劉邦這樣的人,也有一個強項:重義氣,社交方面很吃得開。

因故,不務正業的劉邦反倒是結交了很多好哥們,其中包括樊噲、夏侯嬰、王陵、曹參等人。

不過,與劉邦、樊噲不同,曹參和蕭何當時已經考上了公務員,並且在地方上頗有影響力。

交友甚廣,卻沒有收入,帶來的直接後果是劉邦想請朋友們吃飯,卻發現自己掏不出錢來。

於是,劉邦便想了個法子——專門挑飯點去大哥家蹭飯。

次數多了,大嫂就很討厭這小叔子,故而在劉邦下次來蹭飯時,故意使勁鏟鍋底,假裝飯吃光了。

劉邦等大嫂不注意,跑去看鍋底,發現裡面還有飯時,他懂了:得呢,自己是被嫂子討厭上了!

2、為何這群人能夠成功

提到一個人的成功,我們要從多維度去觀察,而不是單單從對方身上的某種缺點出發全盤否定對方這個人。

要說劉邦身邊的人,但凡能夠成為治國棟樑的人,無論從天生條件,還是後天實踐上,基礎都打得非常牢靠,而這樣的人寥寥無幾。

歷史的真相,是絕大多數沒有能力的人都無法經過考驗,成為王侯將相。

孔夫子開私人講學風潮以來,春秋戰國時期是中華文化爆發的高峰期,諸子百家的學說為當時的讀書人提供了肥沃的文化土壤。

曹參和蕭何,看似都身處於基層當中,但這卻不代表他們能力上限。

他們在諸子百家的思想中汲取養分,又在基層切身感受過民生疾苦,等到劉邦打下咸陽後,他們直接接受了秦王朝的治國經驗。

由此,這批本身就很有天賦的人,在得到劉邦給予的平臺上,逐漸閃耀出自身的光澤。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腦洞趣味歷史


劉邦從一個市井無賴一路往上爬,最終打敗了貴族出身,文武雙全的楚霸王項羽,建立了漢朝。劉邦的人生可以說是逆襲的典範。在他稱帝后,曾經在村子裡與他交好的幾個朋友也都成為了國家的棟樑。為什麼這些別人眼中的“狐朋狗友”能夠逆襲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

不斷地學習

要知道劉邦從發跡到最後打敗項羽稱帝,前前後後經歷了好幾年。他的朋友們也並非一開始便是治國能臣或者蓋世猛將。都是在與秦軍作戰,與諸侯博弈中慢慢成長起來的。如曹參,起初他也沒有表現出過人的才能,但是在韓信手下做副將時,他就嚴格按照韓信的指揮辦事,學習韓信的方略。後來成為宰相,他又學習蕭何治理國家的方式最後成為一代名相。所以他們能夠成功離不開磨礪與學習。

自身的潛力

由於劉邦市井無賴的作風,沒有表現出過人的才能,導致人們對他的印象不佳。自然而然,劉邦所結實交好的友人也是各行各業什麼人都有,自然就被被人們認為是烏合之眾。然而立志出人頭地的劉邦又怎麼會費力去結交一群酒囊飯袋。

劉邦的這群好友,每人都擁有自己獨特的才能。所以才能在後來建功立業,成為國之棟樑。如蕭何,他做事穩妥,在沛縣做官時就能把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條,後來劉邦的後勤軍需也被他管理得井井有條。

蕭何謙虛謹慎,不嫉賢妒能。他為劉邦請來張良,絲毫不擔心影響自己的地位,坦然在劉邦面前承認才能不如張良。而且他知道自己不足就努力彌補。攻入秦宮時,別人都在蒐羅錢財,只有他在蒐羅書籍,希望能夠學習更多的知識。他們能夠成功離不開自身良好的品質。

劉邦知人善任

這群人能夠成功也離不開劉邦慧眼識人,劉邦稱帝后也說過。單論能力他不如這群人中得任何一個。但他能發現並讓他們發揮自己的長處。認清自己,不狂妄自傲。善於發現人才,敢於重用人才。這就是為何項羽敗會給劉邦。我們對劉邦得印象多是奸詐狡猾,貪生怕死。但劉邦被項羽射傷時,為了不動搖軍心,大笑著說只是被射到腳趾,可見其還是頗具膽識,並非一無是處。


一史千金


劉邦的狐朋狗友,都成了漢朝的元勳;劉秀的狐朋狗友,成了雲臺二十八將;朱元璋的狐朋狗友,都成了與國休慼的國公王侯。看起來,似乎人人到了那個位子都可以,其實大不然。

首先,從古至今的農民起義不計其數,大部分都是在規模很小的時候就被撲滅了,偶爾有規模很大的,比如黃巢、洪秀全,也是堅持了一段時間之後失敗了,真正能夠成功的改朝換代的,只有劉邦和朱元璋兩個人而已。

其實每個人最信任的資源,就是自己身邊的人。只有當自己身邊的這些『狐朋狗友』湊巧足夠強的時候,才真正完成了改朝換代。而哪些不夠強,都死在了半路上。所以我們看到的劉邦集團的成功,已經是殘酷的歷史篩選的結果了,自然其集團中大多數都是響噹噹的強者。而黃巢洪秀全呢?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

第二,很多時候人們都是沒有機會來鍛鍊和展示自己才華的。比如樊噲,如果不是劉邦,估計一輩子就是賣肉的;蕭何如果沒有劉邦,終其一生也就是一個縣裡的小官;其他夏侯嬰、曹參之流,也大抵如是,如果沒有劉邦,他們就像普通的小官小民一樣,會非常平淡的度過一生。

但是秦末的亂世,劉邦的起義給了這些小人物充分發揮自己才華的舞臺,他們也和劉邦共同成長,在漢朝建立之後也成了王侯卿相。

這就像當年淘寶創業的時候,很多人都不好看淘寶的前景而半途離開了,難道說後來淘寶上市,成為千萬富翁的那些人,就一定比離開的人能力強嗎?當然不是,而是淘寶給了他們發揮的舞臺,再加上早年作出的『留下』這個當時看起來不怎麼樣,但是事後看來無比英明的決定。

歸根結底,機緣和能力,兩者缺一不可。並不是『別人能做,我們也可以做』的。


經史通義


大漢帝國的開國君主漢高祖劉邦出身低微,卻憑著自己的一幫泥腿子好兄弟,推翻了暴秦,打敗了軍事貴族出身的項羽,不可謂不是一個奇蹟。

我們看看劉邦的班主底都有些什麼人,劉邦本人就是一個縣的派出所所長,他所重用的大將,樊噲就是一個殺狗的,夏侯嬰就是縣政府的專職司機,曹參就是個普通獄卒,而絳侯周勃,是個表演藝術家。

只不過他的表演場所不是維也納金色大廳,而是別人的葬禮。說來也怪,就是這麼一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士,成為了劉邦的武力依靠,最終都成為了大將。

其實我認為,這幾個人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成為將才,一開始和他們死心塌地的追隨劉邦有關係。這些人很有眼力見,從一開始他們就看準了劉邦。

在劉邦起義之初,劉邦手下的士卒不多,他所參與的戰鬥規模也不大。在這種規模的戰鬥中,能夠運用策略的空間並不大,

反而是個人的勇武在這種規模的戰鬥中,能夠發揮極大的作用。

我想樊噲,夏侯嬰,曹參,周勃,這一些劉邦的好兄弟,既然看準了劉邦能夠成大事,自然在這些戰鬥中,奮勇向前,從而脫穎而出,逐步被劉邦委以重任。

隨著戰鬥經驗的豐富,這些泥腿子出身的將領們,也逐步掌握了一些行軍打仗的技巧。但是,這些初步的東西,並不足以使得他們名垂青史,幸好他們及時打開了學習系統。

在與秦軍的交戰之中,他們肯定會招降納叛,吸收一些優秀的秦軍將領,加入到劉邦的隊伍。而這些人在投靠劉邦之後,在一般情況下,不會成為一隻部隊的主將。

但是劉邦也深知自己手下那幾個將領的能力並不足,這些秦軍將領,有豐富的領兵帶兵訓練的經驗,不讓他們發揮自己的特長,彌補這幾個好兄弟的不足,實在是太不上算。

所以我想劉邦這個精明人,很有可能安排這些人擔任樊噲等人的副將,用他們的經驗,做好傳幫帶的工作,使得樊噲等人的帶兵能力迅速提升,最終成長為一名合格的軍事將領。

不僅如此,這些人的成長還得感謝項羽。項羽第一次見到劉邦的時候就給了5000人給他,這其中還有十個軍事貴族,這可是一筆不小的財產。

在當時千軍易得,良將難求,這些有家學淵源的將領的加入,也使得周勃樊噲等人有了一個偷師的平臺,他們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使自己的指揮作戰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

所以這些人確確實實是泥腿子出身,他們也不是什麼所謂的天才,他們的軍事能力是通過一場場戰爭,通過其他人的教導,一步一步提升起來的,並不是一步登天的。


歷史評說


【全才的漢高祖劉邦,懂政治、懂軍事,精通帝王之術】

作者:冷清先生,個人史學研究成果、嚴禁抄襲剽竊。

為什麼劉邦手下的“狐朋狗友”全是治國大才,因為劉邦是一個卓越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好領導、開國皇帝,沒有劉邦的領導和帶領,“狐朋狗友”是幹不成大事的。歷史的誤區以為,劉邦除了會用人、運氣好,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其實劉邦是個全才,更是精通絕大多數人不懂的“帝王之術”,劉邦曾經謙虛地說:“連百萬之兵、攻必取、戰必勝,我不如韓信。”人們就誤以為劉邦不會打仗,想想看,劉邦沛縣起兵後,一直都是親自帶兵,把3000人玩成3萬人,章邯在定陶敗殺項梁時,劉邦卻在成武大破王離軍。

劉邦率3萬偏師克南陽、宛城、取西陵、克嶢關、取武關,前207年10月,劉邦10萬兵攻入潼關,秦王子嬰白馬素車投降,秦朝正式滅亡,兩個月以後項羽才趕到潼關。楚漢戰爭開始後,劉邦和韓信分兵,韓信開闢第二戰場,攻打勢力較弱的魏趙代齊,劉邦親自帥兵對抗實力最強大的項羽。劉邦在彭城、滎陽敗給項羽兩次,項羽在成皋、廣武、固陵、陽夏、彭城、垓下六大戰役中6次敗給了劉邦。垓下戰役劉邦親自指揮60多萬大軍圍殲了楚軍,韓信30萬不過是正面攻擊集團,項羽在東城被漢軍殺死。劉邦領兵打仗的能力,只是比韓信略低一點,比全天下的其他人要高明的多。

好領導、好皇帝的標準是什麼?第一,好領導、好皇帝必須是全才,不敢說什麼都懂、什麼都會,必須精通帝王之術。帝王之術的基礎是懂政治、懂軍事,必須能夠掌控全局,規劃戰略大方向,指明前進道路的方向;其次,帝王之術的要領是“駕馭人才”之術,必須能夠讓手下的人才服氣、聽話,真心的為領導、皇帝做事;其三,帝王之術要懂得識別挖掘人才,敢於破格提拔特殊人才,比如劉邦提拔韓信。帝王之術的精髓是“權變之術”,權力不是萬能的,領袖人物必須精通權術,還要懂得因勢利導和變通。

由於司馬遷大肆抹黑漢高祖劉邦,在《高祖本紀》中刪去了劉邦35歲前的所有事蹟,對於劉邦35歲前的經歷,我們只能藉助其他人的傳記中,司馬遷未能刪除或者忘記刪除的相關記載。《盧綰傳》記載,盧綰和劉邦同日生,一同上學獲得三好學生,我們知道少年劉邦是有文化的;《魏公子無忌傳》記載,信陵君是劉邦的精神教父,劉邦崇尚信陵君的賢德,是想做一番大事業的人;《張耳傳》記載,劉邦從18歲起在張耳處做遊俠劍客、反秦鬥士,直到外黃張耳反秦基地樹倒猢猻散,劉邦的這一段人生是相當精彩的。

劉邦在張耳處做遊俠劍客的14年,是劉邦人生的成長期,由於史料缺乏,我們無從知曉劉邦這14年具體做了啥事,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劉邦絕對沒有吃乾飯,他在不斷地學習進步,可能帝王之術就是這段時間學習的。劉邦崇尚信陵君,張耳是信陵君的弟子,信陵君駕馭門客為國家天下服務的手段,就是我們常說的“帝王之術”。戰國四大君子:信陵君、平原君、孟嘗君、春申君,都是魏、趙、齊、楚的二號政治人物,他們養士三千的目的,第一為國家、第二為自己,而政治經驗和政治手段是可以學習傳承的,信陵君傳給張耳,張耳再傳給劉邦。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邦有沒有讀萬卷書不得而知,但是劉邦在35歲前肯定走過萬里路的。秦國滅魏後,32歲的劉邦帶著16歲的樊噲回到沛豐,劉邦實際上已經成為沛縣鄉野的第一高人,遊俠劍客的經歷讓他在世俗社會和黑道上揚名立萬,考上秦朝基層公務員讓官場白道信服仰慕。劉邦是敢於承擔責任的人,史書中至少記載了劉邦當亭長時兩次前往咸陽押送徭役、苦役,還記載了劉邦押送徭役時,縣中吏每人送劉邦三個大錢,唯獨蕭何送劉邦五個大錢。

劉邦為亭長14年,押送徭役、苦役的次數絕對超過兩次,劉邦最後一次押送苦役到咸陽,中途跑了幾個人,劉邦就把所有的人都放了,自己承擔“誤期跑人”的殺頭責任。大家就問劉邦,你把我們都放了,你自己怎麼辦呀?劉邦說:“我成欽犯了,我就上芒碭山打游擊唄。”有十幾個人願意追隨劉邦,劉邦就帶著這些人進了芒碭山,隨後發生了劉邦斬白蛇起義。在危難時刻敢於擔當承擔責任的人,其他人才會追隨你,劉邦就是這樣的人。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劉邦有文化、有理想,當過14年遊俠劍客,深刻接觸底層人民的疾苦,也見識過上層社會人物,在社會上見過大世面;劉邦還當過14年基層幹部亭長,廣泛接觸到政治生活的中基層,積累了相當深厚的政治管理經驗。劉邦的性格為人寬厚交友廣泛,無論在官場還是在民間,都是一個黑白兩道通吃的人物。劉邦的個人文化、軍事、政治素質非常高,和他交往的人大多是社會各階層的精英,劉邦和他的“狐朋狗友”們,在長時間的交往中相互影響學習,在三年滅秦、四年滅楚的戰爭中走向軍事成熟,在漢朝初年的國家治理、平叛、抵禦外敵中,大家一起走向了政治上的成熟。這就叫“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盧綰】劉邦的父親和盧綰的父親關係相當好,劉邦和盧綰同年同月同日生,從小一起玩耍上學,互相關心友愛有加,兩人一起被縣裡評為三好學生,村裡人拿著羊拿著酒祝賀兩家。《史記••盧綰傳》:“盧綰者,豐人也,與高祖同裡。盧綰親與太上皇相愛,及生男,高祖、盧綰同日生,裡中人持羊酒賀兩家。及高祖、盧綰壯,俱學書,又相愛也。裡中嘉兩家親相愛,生子同日,壯又相愛,復賀兩家羊酒。”

劉邦押送徭役、苦役赴咸陽,中途逃跑了幾個苦役,劉邦遂釋放所有苦役,與十幾個追隨者躲進了芒碭山,盧綰就是其中的追隨者。劉邦沛縣起兵反秦時,盧綰以門客的身份追隨,進入漢中後成為將軍。劉邦出函谷關東擊項羽時,盧綰以太尉相隨,出入劉邦的大帳內室,經常和劉邦同飲食同起居,群臣望塵莫及,就是蕭何、曹參來辦事,劉邦對他們的禮節,也比不上盧綰的待遇,盧綰被封為長安侯。

盧綰有什麼戰功嗎?前204年9月至11月,劉邦對項羽發動成皋戰役時,盧綰、劉賈(劉邦的堂弟)率軍2萬多步兵、數百騎兵,渡過白馬津攻佔項羽17座城池,為劉邦在成皋戰役中打敗項羽立下頭功。漢五年冬既前202年12月,盧綰、劉賈率軍5萬,參加劉邦指揮的垓下之戰,攻滅項羽楚軍立有戰功。盧綰、劉賈單獨率領部隊,擊破臨江王共尉。前201年七月,又跟隨劉邦攻打燕王臧荼,臧荼投降後,劉邦封盧綰為燕王。

韓王信造反入匈奴,陳豨受淮陰侯韓信蠱惑,在代郡受到韓王信策反,兩個韓信共推陳豨造反。陳豨造反派人出使匈奴,燕王盧綰亦派張勝出使匈奴,前燕王臧荼之子臧衍策反了張勝,張勝致盧綰於不義之地。劉邦平叛陳豨,陳豨部將降供認:盧綰和陳豨有勾結,聯絡人是範齊通。劉邦派審食其、趙堯詔盧綰入見,盧綰稱病不敢來,審食其如實上報,又匈奴降將說張勝在匈奴為燕使。劉邦遂說:“盧綰真的造反了。”

劉邦命樊噲攻打燕王盧綰,盧綰家屬臣屬數千人逃到長城之下,等待劉邦病好了召見,當面向皇帝謝罪。前195年4月,劉邦駕崩了,盧綰就出長城投降匈奴,塞外皆稱“東胡盧王”。韓王信、陳豨、張勝、臧衍、範齊通等人把盧綰坑害了,盧綰在匈奴遭受蠻夷欺負,一年後死在東胡。呂后當政時,盧綰妻子歸降了漢朝,呂后病重不得見。漢景帝六年,盧綰的孫子盧他之,以東胡王降漢朝,封亞谷侯。

【張耳】張耳生於前264年,是大梁人(開封),張耳年輕時追隨信陵君為門客。前243年,信陵君去世後,信陵君的門客遭到魏安釐王迫害,張耳為躲避禍患逃到外黃。外黃有個千萬富翁,他的女兒嫁給了手下的管家,這個人結婚不久就死了,富翁的女兒就去找父親的朋友。她父親的朋友很瞭解張耳,就對富翁的女兒說:“你要想找一個賢良的丈夫,那就嫁給張耳吧!”富翁女兒聽從了他的話,就和婆家解除了婚約,嫁給了張耳,女方家給了張耳相當多的財富陪嫁,張耳就扛起了信陵君反秦大旗,在外黃廣招天下之客,後來又做了外黃的縣令,張耳的名聲威望就傳遍了天下。

少年劉邦讀書的時候,就經常聽說信陵君很賢德,信陵君是劉邦的偶像和精神教父。前238年,18歲的劉邦步行到魏國外黃,投奔到張耳的門下成為遊俠劍客、反秦鬥士。32歲前的劉邦大部分時間跟隨張耳,在沛縣豐邑的時間不多,因此劉邦在家鄉沒有土地產業,遊俠劍客是不入籍之人,也不向官府繳納稅賦承擔勞役。14年的遊俠劍客反秦鬥士生活,劉邦經常跟隨張耳行走於天下,每次出去都要好幾個月時間,劉邦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驗和鬥爭經驗,遊俠劍客是提著腦袋幹革命,因此劉邦也耽誤了自己婚姻。

《史記••張耳傳》:“秦之滅大梁也,張耳家外黃。高祖為布衣時,嘗數從張耳遊,客數月。秦滅魏數歲,已聞此二人魏之名士也,購求有得張耳千金,陳餘五百金。張耳、陳餘乃變名姓,俱之陳,為裡監門以自食。”

前225年,秦軍灌大梁滅魏,這時候張耳家在外黃。劉邦還是老百姓的時候,曾經經常(數是多次的意思)跟隨張耳出遊天下,一出去就是幾個月的時間。秦滅魏後,大約前224年,劉邦就帶著樊噲回到了家鄉。再後來,秦始皇聽說張耳、陳餘是魏國的名士,就重金通緝張耳陳餘,張耳、陳餘就改了姓名,一起跑到陳地(河南淮陽),在鄉政府看大門謀生。

張耳、陳餘在戰國末期,就已經是魏國的大賢之人,是天下反秦扛把子的人物,劉邦跟隨張耳遊俠了14年,張耳比劉邦大八九歲是劉邦的良師益友,因為他倆都是信陵君的“鋼絲”。戰國四大公子之首信陵君,是魏國的二號人物,天下知道有信陵君而不知有魏安釐王,信陵君是戰國末期的政治、軍事、外交“大家”,信陵君精通帝王之術,傳承給了關門弟子張耳,劉邦仰慕信陵君追隨張耳做遊俠劍客,劉邦從張耳那裡學到了帝王之術,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劉邦成為皇帝建立漢朝,張耳輔助劉邦封為趙王。

陳勝起義軍到達陳地時,張耳、陳餘見到了陳勝,陳勝聽說他們是“大賢”而“大喜”。張耳、陳餘為陳勝出謀劃策:“秦朝殘暴無道,將軍舉大義緩稱王,立六國後裔為王,則天下歸心,舉兵西攻秦朝,帝王之業可成。今將軍稱王,恐怕天下人心不服。”張耳、陳餘的謀劃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如果陳勝聽從建議,很可能陳勝就成功了,從此也沒有劉邦、項羽什麼事了。但是,陳勝沒有聽取意見,自己在陳地稱王了,號曰張楚政權,半年之後,陳勝兵敗身死。

張耳對劉邦有什麼貢獻呢?張耳、陳餘是一對好朋友,二人先扶植武臣為趙王,派韓廣經略燕國、李良經略常山、張黶經略上黨。李良搞定常山後回到邯鄲,趙王的姐姐怠慢李良,李良殺武臣、邵騷,張耳、陳餘耳目眾多,得以逃脫,收攏趙軍數萬人,陳餘擊敗了李良,李良投奔了章邯,張耳、陳餘立趙歇為趙王。鉅鹿之戰時,張耳和趙王歇五六萬兵困守鉅鹿,陳餘得常山軍五六萬救援,先派遣陳澤、張黶5000人擊秦全軍覆滅。鉅鹿之圍解除後,張耳責備陳餘不肯救趙,兩人因此而反目成仇,陳餘則另立山頭不相往來。

滅秦後,張耳封為常山王,陳餘僅封侯割據三縣,陳餘說:“一樣的戰功,張耳封王我封侯,不服”,陳餘更加仇視張耳。前206年8月,項羽使人殺義帝熊心,則天下大亂。陳餘以三縣之兵全力攻張耳,張耳敗走。當時,劉邦已定三秦,張耳遂投奔劉邦。漢二年既前205年2月,劉邦東出關擊楚,聯合趙代,陳餘要求劉邦殺張耳,劉邦找死囚像張耳者殺之。彭城之敗後,趙王歇、代王陳餘復叛劉邦。前205年7月,劉邦命張耳、韓信以10多萬精兵攻魏、趙、代,活捉了魏王豹、井陘之戰斬殺了陳餘、追殺趙王歇於襄國。

攻滅魏、趙、代,張耳的功勞遠大於韓信,井陘之戰前,張耳向趙王歇、陳餘寫信喊話,則五六萬趙代軍歸降漢軍。井陘之戰時,趙兵號稱20萬,實際上只有10萬多一點,漢軍總兵力超過了20萬。韓信先期率領精兵3萬,渡過了綿蔓水,韓信背水紮營的真實意圖有兩個,第一掩護張耳率領的十幾萬漢軍主力過河;第二可以麻痺趙軍,並非“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戰法。井陘之戰時,韓信率領的3萬精兵只是漢軍的先頭部隊,張耳率領的十幾萬漢軍主力跟進,趙王歇、代王陳餘、李左車守衛井陘,趙、代軍只有10萬而已,井陘之戰並非以少勝多的戰例。

滅趙、代之後,張耳功勞大、影響力大,劉邦封張耳為趙王,韓信為右丞相。漢五年既前202年夏,張耳去世兒子張敖繼位趙王,劉邦把自己的大女兒魯元公主嫁給張敖為王后。漢九年,貫高謀反牽連張敖,對質後赦免趙王張敖,張敖自請“去王封侯”,封為宣平侯,位列侯爵第三,僅此於蕭曹。呂后執政時,封魯元公主兒子張偃為魯元王,張敖其他夫人生的兒子張壽為樂昌侯、張侈為信都侯。呂后死後,張敖諸子皆廢,漢文帝即位後,封張偃為南宮侯,延續了張耳一脈。

【樊噲】狗屠樊噲是沛縣人,比劉邦小16歲,但是他的來歷不明,以殺狗為生,和高祖劉邦共同隱瞞著什麼事情。公元前219年,秦始皇覺得東南方有天子氣,就巡遊東南之地以厭壓之,劉邦心中很是多疑惶恐,就帶著樊噲到芒碭山躲藏。劉邦和樊噲到底有什麼秘密呢?歷史沒有交代。冷清先生個人經過考證,劉邦在外黃張耳處14年,和荊軻是好朋友,荊軻刺秦王時想讓劉邦當助手,讓好友狗屠去外黃找劉邦。因為路程遙遠,狗屠和劉邦還未趕到燕京,太子丹已經讓荊軻和秦舞陽前往秦國了。

荊軻刺秦之後,秦始皇通緝荊軻好友高漸離、狗屠,高漸離、狗屠逃亡天下,高漸離後來被人認出告發被捕,秦始皇弄瞎高漸離雙眼,在秦宮當樂師,高漸離以築擊刺秦始皇而死。狗屠後來不知所終,回到沛豐的劉邦身邊多了一個來歷不明的少年樊噲,而且劉邦和樊噲二人共同隱瞞著一個天大的秘密,冷清先生認為狗屠很可能是荊軻之友狗屠的兒子。

《史記•高祖本紀》:“秦始皇帝常曰:‘東南有天子氣’,於是因東遊以厭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隱於芒、碭山澤岩石之間。”

《史記•樊噲傳》:“舞陽侯樊噲者,沛人也。以屠狗為事,與高祖俱隱。”

樊噲和劉邦的關係很不一般,劉邦還把自己的小姨子呂嬃介紹給了樊噲。劉邦沛縣起義後,樊噲以“舍人”的身份跟隨,樊噲身高將近將近兩米,是秦末第一猛士,秦末第二、第三的猛士是黔布、彭越。樊噲以保鏢的身份跟隨劉邦,作戰勇猛、身先士卒、斬將奪旗,在14年的戰爭生涯中,從一名保鏢逐漸成長為:下級軍官(國大夫),中級軍官(列大夫)、校尉(五大夫)、將軍(卿大夫)、侯爵(賢成君)、賜爵列侯、遷郎中、號臨武侯、郎中騎將、上將軍、左丞相。樊噲在戰爭中身先士卒,共計斬殺176人、俘虜288人;樊噲作為帶兵將領,擊破敵軍7次、攻佔城池5座、搞定6個郡、52個縣,俘虜丞相1名、將軍12名、中級將官11人。

樊噲具體戰功通緝如下:

與司馬枿(nie)激戰碭郡東,擊退敵人,斬殺15人。

跟隨劉邦攻打濮陽,率先登城,斬殺23人。

破李由軍,斬首16級。

圍攻東郡,擊退敵兵,斬首14級、俘虜11人。

攻打開封趙賁軍,斬侯1人、斬首68級、俘虜27人。

攻宛陵,先登城,斬首5級、俘虜44人。

破秦南陽太守殷於陽城,東攻宛城先登。西至酈,擊退敵兵,斬首24級、俘虜40人。

攻武關,斬殺都尉1名,斬首10級、俘虜146人、投降2900人。

鴻門宴,身高近2米的樊噲闖宴,1米85的項羽按劍直身快嚇尿了,連話都不會說了。

還定三秦,攻庸王章邯,破章邯車騎於雍南;跟隨劉邦攻打雍城、斄城(litai),先登陷陣,斬殺縣令、縣丞1名,斬首11級、俘虜20人。

彭城之敗後,章邯復反於關中,樊噲灌廢丘,章邯自殺。

廣武之戰後,樊噲守廣武。鴻溝協議後,跟隨劉邦追擊項羽,攻佔項羽城池陽夏、俘虜楚周將軍4000人。

項羽敗退到陳國,圍攻項羽於陳大破之,跟隨劉邦包圍項羽於垓下。

燕王臧荼反,跟隨劉邦擊臧荼,活捉了臧荼;韓王信反,跟隨劉邦平定韓王信,劉邦加封樊噲“舞陽侯”。

陳豨造反,跟隨劉邦平定陳豨叛亂,攻克清河、常山27個縣,樊噲的部隊下屬斬殺韓王信,破陳豨胡騎於橫谷、斬殺將軍趙既,俘虜代國丞相馮梁、太守孫奮、大將王黃、將軍、太傅等10人。

燕王盧綰反,樊噲以相國擊盧綰,收復18個縣、51個鄉。

劉邦封樊噲舞陽侯,食邑5400戶,黔布造反時,劉邦病重不見人,群臣皆不敢入見,十幾天後,樊噲推開衛兵而入,群臣跟隨在後面。劉邦正枕著太監睡覺,樊噲下跪哭訴:“當初,皇帝領著我們起兵豐沛,皇帝是多麼的雄心壯志呀!現在天下已定,又是多麼的疲憊呀!現在,皇帝病重,群臣恐慌,不和群臣商議國家大事,獨自和一個宦官在一起等死,難道陛下您忘記秦朝趙高之事了嗎?”劉邦就笑了,起來了。

其後,盧綰造反,劉邦命樊噲平定燕王,當時劉邦病的很重。有人認為樊噲是呂后之黨,就造謠說:“只要皇帝一駕崩,樊噲就會帶兵誅殺趙王劉如意、戚夫人等。”劉邦聽到之後大怒,命令陳平、絳候周勃奉旨前去,在軍中斬殺樊噲。陳平畏懼呂后,就把樊噲抓到了長安,劉邦已經駕崩了,呂后就釋放了樊噲。孝惠帝6年,樊噲去世了。

【蕭何、曹參】蕭何是沛豐人,因為文筆無人可比,在沛縣任主吏掾,相當於縣委辦公室主任。劉邦和蕭何的關係相當好,秦滅魏後,劉邦帶著樊噲回到沛豐,連個正式戶口都沒有,也沒有田產和工作,蕭何利用工作之便,為劉邦和樊噲辦理了正式戶口,經常在官面上保護劉邦,因為劉邦的遊俠劍客身份很特殊,可能會招來麻煩。前221年,劉邦考上秦公務員,任泗水亭長,剛參加工作的劉邦很窮。呂公避仇舉家遷沛縣,為尋求保護而大辦宴席,對外稱賀千錢者上座。劉邦進門高喊“賀萬錢”,其實身上沒有什麼錢。呂公及眾賓客感到驚訝,蕭何對呂公說:“劉邦喜歡說大話,很少辦成大事”。對於蕭何的這番話,很多人以為蕭何看不起劉邦,其實,蕭何是為了給劉邦打圓場,生怕劉邦惹出事端來。劉邦詼諧幽默談笑風生,一點都不謙讓的坐在了上座。

往驪山押送苦役、徭役是個苦差事,沛縣的很多官吏都不願意去,劉邦就主動承擔起責任,多次前往咸陽押送苦役。縣裡的好多官吏總得“意思一下”,諸吏都送給劉邦三個大錢,唯獨蕭何給劉邦五個大錢。蕭何本就是治國大才,秦朝御史到泗水郡檢查工作,蕭何在泗水郡的政事考核中位列第一名。秦朝御史想徵召提拔蕭何到咸陽去,蕭何謙虛的婉言謝絕,所以留在沛縣沒有去。蕭何不去咸陽升職高就,一直以來都是個謎,冷清先生認為,蕭何已經接受了劉邦的反秦思想,秦朝的暴政不會長久的,天下大亂是早晚事情,留在沛縣工作比在中央安全。

曹參,沛縣人,是沛縣的獄掾,就是主管刑獄的監獄長。古代的時候,軍隊和警察是不分家的,曹參的職務屬於軍警武職。秦朝還沒有科舉制度,曹參以前一定在軍隊裡幹過,後來轉業到地方成為沛縣的軍警,因此說曹參是職業軍人出身,又在地方掌管刑獄多年,曹參本身就是軍政管理人員。帶兵打仗、抓捕罪犯、維護治安,是曹參的本職工作。曹參在秦末戰爭中成長為一員大將,在漢朝初年鍛鍊成治國大才。

蕭何、曹參在秦末戰爭之前,他們都是優秀的管理人才,但是他們並不具備領袖的人格魅力。前209年8月,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天下響應而反秦,沛縣縣令也想反秦自保,不排除縣令欲擒故縱之計。縣令找來蕭何、曹參商議反秦之事,蕭何、曹參對縣令說:“縣長大人是秦朝的官員,現在大人想背叛秦朝,率領沛縣子弟反秦,恐怕他們不會聽大人的。希望縣長大人召回逃亡在外的人,可以得到數百人,然後脅迫沛縣子弟,沛縣子弟不敢不聽。”於是,派樊噲去找劉邦,劉邦的游擊隊已經有100多人了。

當樊噲跟隨劉邦到達沛縣城的時候,縣令又反悔了,害怕發生變故,關閉了城門憑藉城池防守,又想誅殺蕭何、曹參,蕭、曹就墜城而出扶保劉邦。劉邦向城裡射入一封帛書,號召沛縣人民反秦,沛縣父老率子弟攻殺縣令,打開城門迎接劉邦入城,推舉劉邦為沛縣令。劉邦說:“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推選領袖人選不當,將來一敗塗地。我不怕犧牲自己的性命,但是害怕能力不夠,辜負父老鄉親的心願。這等反秦大事,還是推舉更賢德的人為好。”

司馬遷說:蕭何、曹參是文官,吝惜自己性命,害怕事情不成,將來會誅殺全族,就推讓劉邦來當領袖。因此,有人說劉邦的沛公是蕭何、曹參讓出來的,事情果真是這樣的嗎?當然不是,沛縣父老推舉劉邦,劉邦客氣的謙讓給蕭何、曹參,蕭何、曹參害怕秦朝誅殺九族,難道劉邦就不怕誅殺九族嗎?實際上,蕭何、曹參的領導能力和個人魅力不夠,而且曹參根本就不是文官,司馬遷講這段話的目的,就是為了抹黑貶低劉邦。

諸父老皆說:“平生聽聞很多劉季的奇聞異事,你的能力和名聲大家早有耳聞,你就是天生當領袖的材料,還是不要推讓了吧!”於是,父老們又占卜一卦,劉邦是最吉利的人。劉邦又推讓了三次,父老鄉親不容分說,推舉劉邦為沛公,幹也得幹、不幹也得幹。沛縣父老拜祭了祖先黃帝,祭祀了戰神蚩尤,血祭了戰鼓戰旗,旗幟都是紅色的,秦朝是為白帝子,劉邦殺白蛇是為赤帝子,所以崇尚紅色。蕭何、曹參、樊噲為幫手,招募3000子弟兵反秦。

蕭何、曹參確實不是領袖之才,但是他們是治國領兵之才。蕭何雖然不會打仗,但是精通治國之術,劉邦攻入咸陽後,諸將都爭搶金銀財物,唯獨蕭何先進入秦丞相御史府邸,把秦朝的律令典章圖書全保護起來。戰爭打的就是後勤保障,蕭何坐鎮關中,收集糧草、招募新兵,保證漢軍的軍需源源不斷。曹參跟隨劉邦反秦滅楚,經歷戰爭數十次,身被七十餘創,封侯之時群臣皆推曹參第一,劉邦力壓群臣推蕭何第一。

【王陵、周勃】

王陵沛縣人,是沛縣的豪強地主,比劉邦大幾歲,劉邦稱王陵為兄長。劉邦沛縣起兵西攻咸陽之時,王陵聚集數千人跟隨,佔據南陽後沒有跟隨劉邦入咸陽。到了劉邦出關東擊項羽,王陵起兵歸屬漢王劉邦。項羽取得王陵的母親安置軍中,王陵使者見到王陵母,王陵母親私自對使者說:“請你把我的話告訴王陵,要好好的跟隨漢王。劉邦是忠厚的長者,不要因為我的原因對漢王有二心,我將以死斷絕王陵的念想。”王陵母遂伏劍自殺,項羽就把王陵母親烹煮了。王陵跟隨劉邦平定天下,王陵和雍齒關係好,雍齒是劉邦的仇人,所以王陵分封的比較晚,封為安國侯。

絳候周勃,沛縣人,其祖先是卷人(河南原陽縣),遷徙到沛縣。周勃家族以編制蠶箔為生,別人家辦喪事的時候,周勃經常給人吹簫,後來,周勃就從軍了,是秦郡兵的材官(下級士官),周勃能用強弓射箭,軍事素質非常好。劉邦沛縣起義後,周勃以老鄉的身份跟隨,生平數十戰軍功不可勝數,劉邦封為絳候,食邑8280戶。漢惠帝時周勃為太尉掌軍,劉邦生前說復興漢室者絳候也,周勃、周亞夫父子兩代人,是劉邦為確保漢室江山,提前50年佈下的大棋局。

劉邦病重時,呂后問:“陛下百年之後,蕭相國也死了,誰可以擔任丞相?”劉邦說:“曹參可以。”呂后又問:“曹參之後呢?”劉邦說:“王陵可以,但是王陵為人太耿直,陳平可以輔佐他。陳平智謀有餘,但是不能獨擋一面。周勃為人厚重少文采,但是能夠安定劉氏江山者必定是周勃,可以讓他當太尉。”呂后又問其後的安排,劉邦回答說:“周勃之後的事情,就不是你能夠知道的了。”

呂后是女強人、女政治家,為什麼呂后看不透劉邦的安排呢?女強人的意思是說呂后性格潑辣歹毒,呂后作為女政治家的才能從哪來的?劉邦、呂后在前220年結婚,到前195年劉邦駕崩,他們共同生活了25年(呂后被項羽俘虜2年),劉邦作為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呂后在幾十年中總會耳濡目染,劉邦也會把一些治國之術教給呂后,但是,劉邦對呂后也是有保留的,有些微妙的政治手腕、高妙的政治安排,劉邦不會和盤交給呂后的,因此,呂后看不透劉邦臨終安排的玄機,呂后就遵照劉邦遺囑執行了。

丞相蕭何死後,曹參升任相國,整天的喝酒不理政,有人告狀到漢惠帝跟前,漢惠帝詔曹參問話:“為什麼不理政?”曹參對漢惠帝說:“您的能力和高帝相比,如何?”漢惠帝說:“不如。”曹參又問:“我和蕭相國相比,如何?”漢惠帝說:“不如。”曹參進一步地說:“既然陛下不如高帝,我不如蕭相國,高帝和蕭相國已經把一切都制定好了,那我們執行就行了,沒有必要改變先前的方針。”這就是“蕭規曹隨”的來歷。

曹參死了之後,王陵為相國二年,漢惠帝駕崩。呂后想立諸呂為王,問王陵的意見,王陵性格耿直就說:“高皇帝刑白馬而盟曰:‘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今王呂氏非約也!”呂后很不高興,就問陳平、周勃等人,大家都說:“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稱制,欲王昆弟諸呂,無所不可。”罷朝以後,王陵質問陳平、周勃:“高帝歃血為盟時,你們都不在嗎?太后女主,想王諸呂,你們阿諛奉承背約,死後有何面目去見高帝?”陳平說:“當庭爭辯,我們不如你;全社稷,定劉氏後,你不如我們。”

陳平、周勃們,是劉邦提前50年埋下的伏筆。侄子劉濞被封吳王時,劉邦讓人看了相,說劉濞日後有反心,但是已經正式冊封了不能更改,劉邦撫著吳王劉濞的後背說:“50年後,東南方有大難,難道這個人是你嗎?看在宗親的份上,日後不要造反。”劉濞連說不敢。劉邦生前為身後布的局,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佈局,他連身後50年的事情都算到了,也提前50年做政治、軍事的佈局。劉邦駕崩15年後,呂后晏駕,陳平、周勃、劉章誅殺諸呂,扶保代王劉恆為帝。40年後,漢景帝削藩吳王劉濞,劉濞發動“七國之亂”,周勃的兒子周亞夫和梁王劉武,用三個月時間迅速平叛。

我是冷清先生,為您推送不一樣的歷史真相,如果您喜歡敬請關注“冷清先生”頭條號。

 











冷清先生


為什麼劉邦的“狐朋狗友”都是治國大才?

劉邦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朋友們,最終留下大名的,都是治國大才,這一點,不會是巧合,也不是人人到那位置都可以,他們是和劉邦等人一起成長的,之所以能成事,最重要的原因,是那個看似最沒才的領導者,劉邦,或者朱元璋。咱們說說劉邦的朋友,為什麼都是大才。

首先,有個倖存者偏差的說法。革命不是請客打飯,是很危險的,今日不知明日事,能活下來的,當然都是好樣的,因為死了的,就不用看了嘛。如果眼光還不夠長遠,腦子還不夠靈活,身體還不夠強悍,都活不到最後,活下來的,自然就是最傑出的,就是咱們後人能夠看到的,哇,都是大才,其實呢,是因為不怎麼厲害的都掛了。其次,是他們本來就能。劉邦起兵造反時,願意追隨他的,首先是有能力有膽識的。咱們想啊,其他人造反,多是舊貴族,原本就有影響力,又有錢,一呼百應的事辦起來並不難,可是劉邦呢,一小亭長,比芝麻還小的官,他本家跟著他的,就一個劉交,其他人都不敢跟,因為跟著他造反成功的機會小,失敗的可能卻很大,萬一失敗了,腦袋不保啊。這就很考驗眼力了,樊噲夏侯嬰等人能跟著一起幹,可見眼光和膽識,他們都超過一般人。

其實他們在造反之前,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劉邦的團隊裡,殺狗的殺狗,趕車的趕車,的確是屬於人們眼中的狐朋狗友。但是看他們後來的表現,可不只會那麼一兩樣,關鍵的在於什麼呢?在於劉邦的眼力,他能發現這些身份低微的朋友身上的光華,能讓他們的優點發揮出來,也能容忍他們的缺點。

再者,他們也在不斷地成長。周勃等人最初的確都是一腔熱血要革秦朝的命,沒受過什麼專業的訓練,但隨著仗越打越多,經驗越來越豐富,軍事能力強悍了,連政治也能玩幾手了,看看殺狗的樊噲,在鴻門宴上,玩得多溜。會不斷成長進步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咱們說的英雄不問出身,為什麼不問?因為英雄會不斷進步,老是以老眼光看人,就不對了。

劉邦的能力並不最強,他自己也承認很多地方不如別人,但是他最能的地方就在於有自知之明,會用人,什麼人安排在什麼位置,什麼時候安排,做得相當出色。就如韓信,咱們都知道,早年就是臭要飯的,到了項大王那裡,就是個親兵,到了劉邦身邊,一直混,混到了王——雖然最後也劉邦咔了,但那也是有原因的,在知人善任這一塊,劉邦的能力遠超同輩。唯有他這份能力,能讓所有人都各展所長,他們一起,在風雲際會的時代,把握住了機遇,創造了輝煌。

醜小鴨之所以能變成白天鵝,是因為它原本就是天鵝,經過它不懈的努力,最終成為讓人羨慕的存在。換隻小鴨子試試?肯定不行的,再努力也只是變成大鴨子,當然了,它們都得碰上好的機會,否則被人一鍋燉,也沒天鵝什麼事了。

就此拋磚引玉吧,期待您關注葉之秋的頭條號哈,謝謝。


葉之秋


當我們閱讀漢朝的建國曆史時我們會發現劉邦本來就是沛縣的一個小混混,但是就是這樣的一位小混混卻一路走來慢慢做大,最後建立了大一統的漢朝。如果僅僅憑藉著劉邦一個人的能力我們會覺得劉邦肯定不能建立如此的偉業,但是架不住劉邦人多,那一眾與劉邦同出身於沛縣的諸如蕭何、曹參、樊噲等人,在漢朝建立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劉邦正是在這些老鄉的幫助下才慢慢做大,最終推翻秦朝、打敗項羽,建立漢朝。


我們看到這裡難免會產生一些疑問,那就是為什麼劉邦身邊的那些朋友一個個都這麼有能力呢?我認為劉邦與這些朋友都是大環境下的產物,時間、地點與人物之間互相成全。在眾多的機緣巧合之下,劉邦才得以成為劉邦、蕭何等人也得以成為功勳之臣。

一:劉邦成就了身邊的朋友



劉邦是一個混混,這個沒錯。但是這只是在劉邦還沒有起義之前。劉邦在起義後收斂了自己的性格,不斷聽取周圍人的意見,最終海納百川,建立偉業。

在劉邦不斷成長的過程中,劉邦先是採納了蕭何的意見同意封韓信為大將軍,這才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千古美談。也正是劉邦聽取了張良的意見,才得以封韓信為齊王,為最終擊敗項羽立下基礎。

如果劉邦也如項羽一般不曾聽取他人意見,那麼劉邦便不會建立漢朝,身邊的謀士、將軍便也不會有發揮的舞臺。

二:劉邦與身邊的朋友皆為其小環境中優秀的人物



劉邦在還沒有起事之前便是當地的一名亭長,好歹也算是一名公務員。

而身邊的蕭何在沛縣中任主吏掾,在知識儲備與謀略上遠勝於沛縣的其他人。曹參在沛縣中則為獄掾。


換句話說,劉邦身邊的這些人在沒有起事之前雖然不起眼,但已經在沛縣那個小環境中展示出他們的才華與特長了。

總結:



劉邦的勝利充分證明了一個好的領袖與一個好的團隊的重要性,劉邦的勝利既是自己努力的結果也是劉邦身邊的支持者不斷奮鬥的結果。劉邦與身邊的朋友都是相互成全,並沒有好壞之分。要知道張飛在還沒有起義之前還是一名殺豬的呢。

各位讀者大大,如果您願意的話能不能點開我的頭像,給我點個關注呢! 不方便的話,感謝您能點開看我的回答!

弋北談古今


老爹有話說:

劉邦佔據沛縣反秦的時候,身邊跟著的人,有蕭何、樊噲、盧綰、曹參、夏侯嬰、周勃、雍齒、曹無傷等人。

這些人當中,也就蕭何、曹參、夏侯嬰等人的工作,還算得上體面些。蕭何是縣裡的主吏,曹參是他的下屬,劉邦是曹參的下屬。其他人,不是出身底層的屠夫賭徒之輩,就是目不識丁的農民。

劉邦結交的這些朋友,出身平庸,最後為何能夠成為治國統帥的頂級人才?

我們先要有一個認識,古代的時候,文武是分開的。有專門的人,從事打仗;也有專門的人,從事謀略。

還有一個,就是領兵打仗的時候。統帥們會召集手下的武將、謀士等人開會,大家一起商議攻城、退敵的策略,最後由統帥決定採用哪個策略,然後大家一起各司其職,執行統帥們佈置的任務。

由此,至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指揮打仗是統帥們的責任,手底下的將軍們,只負責執行統帥們的指令。

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治國統帥的才能,都是後天可以學習的。即使最開始的時候,是個出身底層的老百姓,最後也有可能,通過學習,成為一個治國統帥之才。我們不能帶著偏見,去看待這些出身底層的人。

所以,劉邦結交的那些販夫走卒朋友,雖然本身沒有什麼才能,但是不影響他們成為治國統帥的頂級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