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學小馬虎到拿獎拿到手軟,解題小行家徐晗文:3大學習祕訣

俗話說得好:學習就像一場流量之爭。講臺上,老師以Wi-Fi的速度拼命輸出;講臺下,學霸以4g的速度拼命接收,而可憐的學渣,卻只能用2g的網絡到處搜索"信號",結果卻搜不到,連不上……

那對於學渣而言,若想提高成績,難道真沒有"解藥"了嗎?

說實話,還真不一定,你要是真這樣想,那可就"out"了!至於怎樣提高成績,大家不妨向下面這位人送外號"解題小行家"的徐晗文同學取取經!

徐晗文曾先後在第20屆、第22屆"全國華羅庚金盃數學邀請賽"中獲得中年級組、高年級組一等獎的好成績;並連續兩年在"希望杯全國數學邀請賽"中斬獲銀獎。

其實,徐晗文一開始學數學時也挺馬虎的,連簡單的"一元二次方程"解的公式都能搞錯,但後來他不斷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從"數學小馬虎"逆襲為"解題小行家。他究竟有何秘訣呢?一起來看看吧!

從數學小馬虎到拿獎拿到手軟,解題小行家徐晗文:3大學習秘訣

一、重視課堂和課本

1.課本基礎知識要爛熟於心

徐晗文說,很多同學一直"刷題",但效果並不顯著,原因就是大家太過於"捨本逐末"了。只顧著鑽研那些考試不考的"偏題"、"難題"、"怪題",卻忽略了課本上的基礎題。

一般情況下,中考的絕大部分知識點都來自於課本,這個時候,掌握好課本基本內容就顯得尤為重要。于徐晗文而言,他主要做到了兩點:

一是將課本基本定理、公式的推導內容爛熟於心;

二是將課本例題、習題進行拓展延伸,提高解題能力;

2.課堂保持"高度緊張"狀態

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個段子,

"初二那年,我彎腰撿了一隻鉛筆,從此以後就再也跟不上老師的思路了……"

玩笑歸玩笑,但這句話卻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課堂學習的重要性。

從數學小馬虎到拿獎拿到手軟,解題小行家徐晗文:3大學習秘訣

徐晗文說,聽課時,不能只聽老師講的具體知識,還要學習老師的解題思路(技巧、條件等)和解題方法。比如:

*不要只背結論。要明白公式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這樣才能準確、快速地記住公式。

*及時跳過不會的問題。

當聽不懂老師講的某一個題型時,不要一直"深陷其中無法自拔",也不要去問周圍同學,打亂別人的聽課思路。

正確的做法是:先把這一題跳過去,等到課下再問,這樣既不會錯過重要知識點,也不會影響自己的學習心態。

從數學小馬虎到拿獎拿到手軟,解題小行家徐晗文:3大學習秘訣

二、小升初階段,及時轉變學習思維

1.及時改變思維方式

俗話說得好,"初一不差上下,初二兩級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那怎樣才能讓自己不陷入這種境地呢?很簡單――學會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在小升初的過渡階段,學會利用初中數學的思維(邏輯抽象思維)來解題。

拿"雞兔同籠"舉例,五年級時可用"列表法"解題,但要是上了初中的話,就得學會用"二元一次方程"來解題。

否則影響做題速度不說,還容易陷入"自以為是、想當然"的"忘我境界"!

2.注重培養全局意識

在徐晗文看來,上了初中以後,要學會把初中數學拆成一個個的"知識塊"。

比如,6本數學課本,可以拆分為"數與式"、"方程與不等式"、"函數"、"幾何"(三角形、長方形、圓形)、"統計與概率"等五大部分。

這樣才能將所學知識"瞭然於心、倒背如流",並能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

從數學小馬虎到拿獎拿到手軟,解題小行家徐晗文:3大學習秘訣

三、養成兩大習慣

1.審題習慣

在徐晗文看來,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是一名中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素養。

以"點與線的關係"為例――點可以在直線上,可以在射線上,還可以在線段上。不同的情況下肯定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但很多同學在解題時,總是不仔細審題,把"點在直線上"看成"點在射線上",導致丟掉了原本不該丟的分數。

2.計算習慣

小學階段對計算能力的考察往往集中在"加減乘除"上,但初中數學還多了諸如"開方"、"乘方"等運算。

這個時候,就要求大家要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比如:做一步、查一步,以此減少計算失誤。

業精於勤荒於嬉,雖說勤奮是成功的法寶,但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才是成功的關鍵。相信大家在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後,也能成為"夜空中最閃亮的星"!

更多學霸學習方法、故事,點擊我的頭像,免費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