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三歲了我們該不該教他背誦古詩之類的,還是讓他有個快樂的童年?

軍嫂在鄉村


我覺得孩子三歲了,是要適當教教孩子簡單的古詩了,這個階段的小孩最喜歡學習東西,而且學的也快,也不是強迫性學習,要他們自願學習。

像我大女兒三歲左右的時候,在晚上洗完澡之後,我就會說寶貝我們來學古詩吧[笑],她每次都說好呀好呀。雖然有的字咬得不準(教多幾次就好了),學習能力也比我想象中的快,一首古詩教幾遍就會背了,記憶力很棒哦![心]

該不該教都在於你們自己,你說不想孩子失去快樂的童年,而我覺得學習和快樂童年存在並不矛盾[送心]


小怡小惠媽媽育兒路


個人覺得還是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吧。

我老大現在六歲多,讀幼兒園時期老師教的兒歌古詩詞之類的,當時唱讀的可流利了,完全不用看書本,當然,也看不懂書本,因為不認識字嘛。現在你讀給她聽,她完全不記得自己曾經學過。我們成年人都知道,記憶是有時限的,記憶也需要靠反覆回憶才能記得更牢固。你如果可以持之以恆的教孩子讀詩歌,肯定可以取得驚人的成績。因為小孩子的記憶力真是驚人。

我老大今年讀一年級,課文讀兩遍就能背誦完整了,可是我這位老母親得讀四五遍才能背出來。

當然,我說這麼多,不是不讓你教孩子背誦古詩詞。你還是可以跟幼兒園老師那樣將古詩詞編成兒歌,讓孩子從小體會我們中華民族文明底蘊,讓孩子更多瞭解我們中國的古代文明,讓孩子的幼年時光更加豐富多彩。



可葭媽


這位親親的問題,我個人來分享了一下自己的觀點:

首先,我覺得要放下一個觀念,背誦古詩和快樂的童年,這不是一個對立問題,不矛盾,在學習中擴大見識面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為什麼學古詩就成了不快樂的童年呢?我小兒2歲多了,我有幾本古詩,經常給他念,小孩可喜歡了,還會拉著我的小手放他喜歡的地方重複念多次。當我讀《江南》搖著小船在茂密的蓮葉間這段話,小朋友笑得合不攏嘴,非常開心,以後我會視小寶的情況適量增減。

其次,什麼是真正快樂的童年,並不是無憂無慮,不安人世。我個人覺得快樂的童年,是一個過程,心裡認同自己,認同家人,認同社會,感受社會方方面面,適應社會的過程。家長和孩子們慢慢去發現自己的優勢,挖掘自己的興趣和潛能。同時也逐步適應社會,增長見識,避免或減少社會傷害,成長為一個健康的社會人,這才是真正快樂有趣的童年。

再次,給家長朋友們一個建議,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在學習和玩樂中,選擇一個平衡點,文靜的可以選擇經典古詩讀一讀,活躍的可以多點動手類的。最好還是根據自己家孩子的特點。不要強逼,興趣是最好的動力,寓教於樂,也能擁有一個快樂童年,不是麼?



媚雨傳說


我現在經常早上陪兒子讀“三字經”,我兒子三歲半。

其實讀三字經的意義是讓孩子養成“晨讀”的習慣,然後增強記憶力,雖然我兒子就在旁邊靜靜的聽,並沒有跟我一起朗讀,但事實證明,小孩子的記憶力很強悍,他經常在玩的時候就自己背起“三字經”。

我並沒有希望孩子真的記住《三字經》或理解這本書的意思,就為了培養他讀書晨讀的習慣,和練就記憶能力。我覺得,只要大人不以“學習的名義”逼孩子達到某種目標,很多東西對孩子都只是“玩”,讀三字經和古詩也是如此。


噠噠球


0-6歲是孩子語言的敏感期,幾個月就可以有意識地讀或放一些優質的內容給孩子聽。孩子會說話時就會脫口而出,不用另外教。三歲還是黃金期,可以讀或放給他聽。當然你也要讓他感覺你也是很喜歡的,很享受,很開心的讀的。

以前我剛開始讀經典,孩子在玩,我自己在旁邊讀,每天吃完晚飯讀,我當時是從頭到尾讀一遍《大學》。我還背不了,但是孩子可以了。我當時真的很驚奇。無為而為。孩子不會不開心,相反的,他很開心,他很好奇媽媽為什麼那麼喜歡讀呢?他也要試試。他那時也是三歲左右。後來我就常跟他一起讀,在幼兒園就已經可以自主閱讀了。不用刻意教他。

把握好孩子的敏感期,你不單可以帶他讀古詩詞,大學,老子,易經,英語都可以起步了。快樂學即可。


翔睿媽


快樂童年和背古詩之間不是對立的。

孩子需要快樂的童年,背古詩也可以是快樂的,所以更準確的說,是快樂啟蒙。不是說正襟危坐就是背古詩,也可以在遊戲中進行。比如,我大兒子三四歲的時候,我們經常玩枕頭大戰,也就是邊互相扔抱枕玩,邊背古詩,常常孩子在大笑中不知不覺背會了古詩。到現在七歲了,不玩枕頭大戰了,但是背古詩一直都比較感興趣,有時我在誦讀的時候,他也跟著背,晚睡前或者晨起,我們都會複習一下。這是一種習以為常的事情了。

所以說,目標不是要不要給孩子古詩啟蒙,而是怎樣調動孩子背古詩的興趣,小孩子的接收特點以遊戲為主,從這個角度入手更容易做到。


悠悠老師講育兒


快樂的童年和教孩子背誦古詩詞並不衝突啊。

現在都什麼年代了,教學方法多種多樣,誰說背古詩詞就沒有樂趣了呢?相反,帶孩子背古詩詞的樂趣非常多,比如:歌詞古詩詞、手指律動古詩詞,你來我往你問我答,猜謎語,看圖說詩句等等太多太多了,孩子在邊玩邊學的過程很容易就記住了詩詞,而且這樣的方式絕對不會讓孩子感到痛苦,另外,由於多和孩子用上述各種親子游戲方式玩,不但孩子學了東西,還增進了親子感情,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3歲小孩的動手能力進一步增強了,開始可以自己動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對什麼都好奇,這個時候作為家長不要過於幫助孩子,要以啟發為主,送您兩句話“不要為了學而學”,“要學得快樂”。三歲小孩學習古詩詞其實挺好的,可以鍛鍊孩子的語言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不要覺得三歲孩子懂什麼,不要小看他們喲,對詩句的理解孩子肯定不如大人,可是那些詩句,不斷出現的新詞新句會不停的刺激孩子的大腦神經,對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是有很大幫助的。

但是,如果您還用上一輩老人那種觀念“死記硬背”的方式逗孩子玩,或是天天唸經一樣磨孩子耳朵的話,那我勸您還是算了,不折磨孩子了,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吧。

教育要講究對的方法,對孩子來說,玩是孩子的天性,,那我們就在玩中學,孩子喜歡互動,就將知識融入親子游戲中。

所以,快樂學習是最適合3-4年的孩子的,只是有一點要提醒您,三歲左右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有限,建議每次10-15分鐘為宜,或者孩子覺得沒意思了出現注意力轉移了就算了,不要強求。



熊媽熊孩兒


我女兒三歲我就教她背古詩了。斷斷續續到現在5歲了,會背近百首古詩,她並不覺得背古詩枯燥無味,還很喜歡背呢。我用我的經驗告訴你,背古詩和快樂的童年並不矛盾,關鍵是你採用什麼方法教學。

孩子從小學習古詩有利於培養孩子對古詩的愛好,古詩很有韻律,讀起來也朗朗上口,容易記住,同時也有利於孩子詞彙量的積累。現在科技發達了,各種學習軟件也層出不窮,家長可以結合教學。

現在的互聯網發達,各種學習平臺都有各種適合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教學,學古詩的有《寶寶巴士學詩詞》《二丫學唐詩》《聰慧寶貝學詩詞》等,可謂替家長節省不少教育精力和時間,關鍵看家長會不會利用,如何利用。這些學習平臺學習古詩的一大優勢就是把古詩改編成兒歌的形式唱出來,孩子聽多幾遍就自然而然會背了,不用家長費多大勁,孩子學起來也很有興趣。

我教我女兒背唐詩,很多都是讓她自己聽的,之後再給她鞏固複習,她就記得很牢固了。我是這樣教她的:每天早上叫醒她的不是鬧鐘,而是古詩,《聰慧寶貝學詩詞》很不錯哦,節奏緩慢,聲音甜美柔和,音樂恰到好處,我女兒不但不排斥我每天這樣的騷擾,還很喜歡呢,在上面學了六十多首古詩。

所以,用對方法,學古詩和快樂童年並不矛盾。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彤仔媽媽


我是一名全職寶媽。我認為主要看孩子吧,如果她喜歡,感興趣,可以為之。如果嘗試以後孩子很排斥,為什麼非得背古詩詞呢。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會在這個領域有所造詣。

武亦姝等人,的確很優秀,標準的別人家孩子。4歲的王恆屹也是參加過《中國詩詞大會》的選手,神童級別的,一歲多就開始學習古詩詞,令人羨慕令人嚮往的孩子。但對於王恆屹,學習古詩詞就是快樂的童年啊!

開發孩子先天的潛力沒有錯,但是當你不知道孩子潛力在哪的時候,就不能盲目逼迫他。如果發現孩子特別排斥古詩詞,或者家庭氛圍也完全跟這不搭界,我認為沒必要非得從古詩詞下手呀。3歲的年齡你可以多去觀察孩子的興趣點到底在哪裡,然後去嘗試。

你的孩子可能是未來的鋼琴家,舞蹈家,音樂家,不一定就是古詩詞大家。所以,不要看到詩詞大咖就要學習古詩詞;看到小畫家,就要學畫畫;看到最強大腦,就要去逼迫孩子高強度開發大腦……

童年就要有童年該有的模樣,這是一生的財富,哪怕是活泥巴,說不定未來會是雕塑家呢。我們做父母的,能做的就是給他足夠的愛,足夠的快樂,孩子的未來是我們想不到的驚喜。不要試圖去規劃(操控)孩子的未來……適度的關心與關注,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我是一名全職寶媽,歡迎評論與關注,快樂育娃,健康成長!


平凡的大夢想


您好!有幸回答這個問題,來談談我的看法。

我覺得背古詩詞和快樂的童年二者是不衝突的。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低齡兒童的學習興趣比學到什麼更重要

有個朋友從孩子一歲左右就給講故事,讀繪本,在孩子咿呀學語的時候買了一些簡單的詩詞繪本,帶著孩子一起看。所以孩子剛開始說話的時候就已經可以背《鵝鵝鵝》、《憫農》這樣簡單的詩句。

孩子接觸古詩詞的過程是非常自然的,就像平時吃飯、睡覺、做遊戲一樣。家長也不會要求孩子一定會背,只是給孩子養成了一個好的習慣和氛圍。

孩子的興趣有了,後面再去引導背誦就會比較順暢。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已經會背很多的古詩詞。

所以,第一步還是要讓孩子對這件事情有興趣,孩子的天性就是玩,所以剛開始不能為了學而學,為了背而背。如果太過於功利反而會起到不好的作用,讓孩子厭學。

二、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寓教於樂,尊重孩子的發展規律

孩子每個孩子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在孩子剛開始接觸古詩詞的時候建議從一些朗朗上口,有意思的詩句開始。父母可以以講故事的方式或者藉助一些動畫片等讓孩子理解詩詞意思,加深印象。一定不要讓孩子有畏難情緒,覺得古詩詞乏味又學不會。

三、父母做好孩子的啟蒙老師

古詩詞也都是來源於日常生活,父母平時帶孩子過程中多給孩子詩詞的啟蒙。

父母在給孩子一起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時候,給孩子講講清明節的習俗,天氣。

春天帶孩子出門的時候可以和孩子一起觀察一下小草有沒有發芽,為什麼“草色遙看近卻無”。讓孩子知道詩詞就在我們的生活裡。


總的來說,不強求、不功利,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體會到背古詩也是快樂的。

本期回答就到這裡,如果覺得我的回答有幫助您,歡迎留言評論點贊轉發,隨手關注@納小孩,一起交流育兒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