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仙:下面高鄉的向陽花

赤腳醫生向陽花,全鄉農民人人誇。

一根銀針治百病,一顆紅心暖萬家。

出診願翻幾道梁,採藥敢登數丈崖。

西醫臨床賽專家,行醫路上鋪彩霞。

洪濤山下把根扎,馬營河畔獻年華。

古稀喬仙為大家,下面高鄉不忘她。

遠離城鎮地勢偏,缺衣少藥看病難。

身背藥箱行千里,為民服務赤腳仙。

還記得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赤腳醫生嗎?那個時代,國家貧窮,醫科專家缺少,一群僅僅經過簡單培訓、沒有編制的赤腳醫生,憑著極其簡陋的醫藥設施和對治病救人的極大熱情,擔負起了數億中國農民的基本醫療衛生保健事業,並在人們心中積攢下永遠的溫暖。他們身背藥箱走遍千家萬戶為老百姓看病送藥、排憂解難。


喬仙:下面高鄉的向陽花

喬仙,中共黨員,現年69歲,平魯區下面高鄉趙家窯村人,她是一名鄉村女赤腳醫生。1969年,她因為表現優秀被公社選拔為赤腳醫生,到平魯縣辦衛校接受全科醫學培訓一年。培訓結束後,她回村開始擔任赤腳醫生,為村民們治療頭痛腦熱、擦傷碰破等日常疾病。在當時那個醫療資源極度匱乏的年代裡,這既節省了村民的看病時間,又減輕了村民的看病負擔。當時,山區鄉村貧窮落後,衛生條件惡劣,醫療設備簡陋。除了一個藥箱,幾片普通藥片,一支針筒,幾塊紗布外,別的衛生器具幾乎沒有。年輕時,她揹著沉重的紅十字藥箱,穿著白褂,一年四季不論風吹雨打,總是走家串戶看病救人。


喬仙:下面高鄉的向陽花

喬仙在她近50年的醫療生涯中,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不僅醫德高尚,而且醫術精湛。多年來,她一直深受全體村民的一致愛戴與敬重。村裡誰有個頭疼腦熱發燒的,都去衛生室找她。在給孩子看病時,她一邊耐心地撫慰哭鬧的孩子,一邊觀察孩子的狀態、症狀,然後仔細地開藥,耐心地囑咐大人給孩子的吃法和用量,幾乎是藥到病除。平日裡只要村民有需要,不管什麼時候,不管天氣多惡劣,喬大夫立馬起身,即刻趕往有患者的村民家裡,毫無怨言。在1978年8月的一個風雨交加、電閃雷鳴的晚上,喬大夫為了給上面高一名婦女接生,險些被馬營河上游咆哮而來的洪水捲走。

由於她豐富的工作經驗、高超的醫術,崇高的醫德,成為了下面高鄉赤腳醫生行列中的佼佼者。經鄉衛生院推薦,多次去平魯縣衛生局縣醫院培訓、學習臨床救治。後經衛生主管部門嚴格考核,喬仙獲得鄉村醫生醫療證書、婦幼保健證書、中醫行醫證書等。喬仙作為一名優秀的鄉村醫療工作者,並非浪得虛名。特別是在我國計劃生育年代,多次被下面高鄉衛生院計劃生育執行組推選為主力隊員。其間,喬仙大夫不僅對醫療工作盡職盡責,而且對黨的計劃生育政策深入傳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下面高鄉歷年出色完成上級下達的計劃生育指標作出了巨大貢獻。在80年代初,喬仙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先後兼職紅崖村婦聯主任和趙家窯黨支部書記。


喬仙:下面高鄉的向陽花

如今,她即將進入古稀之年。多年來,因為她一直心繫群眾,酷愛醫術,全家人對她也是意見頗多,尤其是因為她工作繁忙,孩子10歲才入學,使得丈夫既當爹又當娘。但是喬仙並不後悔,她說治病救人是她的本分,為此她樂此不疲,為此她甘願奉獻一切。

喬仙就是下面高鄉的向陽花,“不眠之夜守望著病人、春夏秋冬顧不上家人”是她的真實寫照,“崎嶇山路上疾步如飛、冰天雪地裡治病救人”是她的工作常態,她用用仁心呵護了孱弱的鄉親,用妙手換來了生命之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