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疫情期间在家乱翻书,居然翻出了两张有点年纪的成都地图:


一张是袁庭栋《成都街巷志》(四川文艺出版社版)内赠的《成都市街道详图》,1948年测图,1949年制版——表现的成都距今已经70多年。地图右下角还有“文维提供”几个字;不知这个文维,是制图人,还是只是供图人。

另一张是2019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王笛著《消失的古城》里附赠的《成都市明细图》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左:成都市街道详图,来自《成都街巷志》;右:成都市明细图,来自《消失的古城》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左:《消失的古城》;右:《成都街巷志》


王笛书里这张地图是哪一年绘制的呢?在《消失的古城》的一次读者活动上,主持人、历史影像学者徐家宁说,这张地图是民国地图。


但“民国”这个时间跨度可就太长了,如果以其中一些街道、机构的名字,说不定可以尝试缩小范围?

比如在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位于皇城中心的四川大学校,位于南较场的国立成都大学,以及位于现在的川大望江校区的农业学校


由于这几所学校,最终都合并到后来的国立四川大学(1931年),所以或可据此判断这张地图绘制于1931年前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而地图上,春熙路上已经有了中山纪念碑,这座纪念碑是1928年初落成的。


所以,基本判断这张地图制于1928年至1931年之间(当然,这里不是完全严谨的学术意义上的考证,也期待大家给出更准确的信息)——为方便叙述,我们假设它绘制于1930年好了。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两张地图的比例尺都为10000:1,主要表现的都是由锦江环绕着的中心城区,差不多刚好是今天一环内的成都。


我们可以看到,两张地图所呈现的上世纪早中期成都,东边至于如今的猛追湾望平坊、水井坊、廊桥一带,北方边界在文殊院、万福桥,西郊就在青羊宫、二仙庵一带,而南郊似乎发展得最早:


1930年地图上,成都西南郊是武侯祠,正南郊外是华西协和大学及其附属的诸多学校,东南侧则是农业学校和望江楼。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1948年的地图上细节更丰富,四川大学在望江楼边建了新校址;在华西大学周边,大学、中学、小学林立。


如果像一位报社的资深老校对那样,把自己的眼睛当放大镜扑入这一片,可以看到在黉门街、浆洗街和国学巷一带,活泼泼地跳出了“小弟李维”几个字。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还记得本文开头时提到过的提供这张地图的叫“文维”的人吗?看到这里的时候,我险些以为这是这位文维调皮在地图上埋了个彩蛋——像很多大导演一样,想在自己的作品里留下个记号什么的。


不过,人还是要多读书。再多看一些才发现,原来是“弟维小学”


那不是木子李,而是文子斈,“斈”是“学”的另一个写法……这所学校因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理念而命名为“弟维”。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1926年,弟维学校校董饶珍芳(后排右一)与部分师生(Carl Crook 供图),图源/网络


在最近的新闻里我们还看到,这所建于1915年的小学,它的名字在几经变更后,于去年年底又改回到了这个百年前诞生之初的名字——“弟维小学”。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如果拿着1930年和1948年的成都地图,去逛2020年的成都,会发生些什么事?


前些天,我们好奇地尝试了一下。限于脚程,我们只逛了不多的几个地方,却也足够脚耙手软了。


这里是自公元前311年,秦国的张仪开始创筑成都,修建了大城和少城以来,就大致形成的成都地图上的中心;自此成都城的地形,长久以来就有了一个北偏东约30度的偏转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秦代创筑大城少城图,截图自《成都城坊古迹考》一书。地图上古城是秦代筑造成都城的大致范围,而清城则是清代成都城大致的范围,与我们翻到的两张地图的基本一致


不知是不是从这个时候的“偏心”,导致后世成都人的形容词里,“歪”这个字的用法就特别丰富呢?一个人厉害,“有点歪”;特别厉害,“飞歪”;连辣椒辣了,也要说“这个辣子有点歪”。

这样的“歪”一直到明代修建“蜀王府”时,才首次确立正南北的中轴线,从而形成沿南北中轴线东西对称的庞大建筑群。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明代大城与蜀王府城


明蜀王城在清康熙时被改建成贡院,也就是科举考试的考场,四川学子要考举人都要来这里。清末状元骆成骧、经学大师廖平都是从这里走出的四川。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明蜀王城的一处城门洞,摄影/西德尼·甘博


在1930年的成都地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区域仍以“四川大学校”为中心,环绕着美术学校、民新中学、附属女高中等多所学校。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1930年版地图的四川大学校


在1948年的地图里,“四川大学”几个字出现在了地图右下角的望江楼边。取代“四川大学”,占据地图中间位置的,是皇城正南侧的“博物馆”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1948年版地图里,四川大学迁址到望江楼边,而四川博物馆正“居住”在皇城


这座博物馆自然不是创建于1958年,并于2016年更新的、选址天府广场西侧的成都博物馆,而是现在位于浣花溪畔的四川博物院,它的前身是创建于1940年的四川博物馆

好玩的是,四川博物院在刚创立的时候,其实是在郫县东岳庙。1945年才迁至皇城明远楼,也就是这张地图上的位置;几年后的1950年,它又搬到了人民公园里。

这座博物馆在天府广场不过5年,刚好就记录在了这张绘制于1948年的地图上,让我们得以更具象地去“观看”这段历史。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而这几天,川博、成博、金沙等成都的各大博物馆也相继发布了恢复开放的公告,并于昨天和今天重新与大家见面。


现在我们去天府广场,从地铁一号线的“迷阵”里走出,也不消搞清目的地在哪一个出口,“先上到广场上”,可能是最佳选择。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从天府广场地铁站钻出来,看到一位大爷坐在广场的雕塑池旁边,晒着太阳读书


现在出了下沉广场,浮出地表,到了天府广场上方向感一下子就回来了:眼前是主席像,是科技馆、图书馆,还是大剧院、博物馆,对于寻路的人来说,都一眼可辩。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俯瞰天府广场及其周围建筑,图源/VCG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成都人在闲时的选择与今天的我们相差无几:安心喝茶、聊天、晒太阳,诉求就这么简单。


比如曾在四川大学任教的朱光潜先生,就常常从自己在皇城内的川大公寓,步行到1930年地图上的“少城公园”去喝茶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1930版的地图上,人民公园叫“少城公园”


“少城”这个名字,几乎与“成都”一样久远。


在张仪筑造成都城时,初筑“大城”为军事政治中心,不久就建了“少城”为经济重心,同时也成为了大城的屏障。少城,听着就有点偶像剧里的一位年轻的、翩翩的将领的味道喃。

1946年,“少城公园”改名为“中正公园”,公园里的“成都市图书馆”也改名为“中正图书馆”。“中正公园”于1950年正式更名为“人民公园”。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1948年的中正公园和中正图书馆

绘制于1948年的这张地图,记录了人民公园在少城公园之后的,一个短暂的名字。而中正图书馆,现在则作为人民公园的管理处,继续使用。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人民公园中正图书馆旧址,现为公园管理处,上图为最近的公园,下图为去年夏天的公园


而最近,从天府广场,步行10来分钟,沿着比平时沉寂的蜀都大道,我们也来到人民公园


从公园北大门,进行体温测试,用公用的笔录入个人信息之后,保安大叔还特别递过来免洗洗手液,“来,手指拇儿消个毒”之后才进入公园。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非常时期,人民公园的经营场所全部暂停营业。在我们去的那天,看到的都是这样的景象: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始建于1923年的鹤鸣茶社,在2020年的春天,用几条红白相间的安全带,将它与平日里沸腾的茶水和来自天南海北的客人隔离开来。

竹椅一张叠一张地码放在一起,公园彩色的游船也挤挤密密排放在水边。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上:去年夏天的人民公园鹤鸣茶社;下:今年3月初的人民公园鹤鸣茶社


兰花园关着门,浓荫茶园也关门;盆栽园关着门,广场小卖部也关了门;钟水饺关门,老钟白家肥肠粉也关起门。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同样陌生的,还有人民公园的相亲角


如果不是路上有则敬告大家警惕虚假相亲信息的“温馨提示”,我们可能根本记不起这里就是一直挂着各种“征婚”“寻缘”广告,走过的人都要停下来仔仔细细阅读一番的相亲角。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上:2019年夏天人民公园的相亲角;下:2020年3月初人民公园的相亲角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转了一圈,又从人民公园的北门出来,沿着少城路,看着努力餐骄傲的大公鸡,我们还打算去长顺街两边的那一排排骨街走走看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长顺街两侧,像排骨一样的平行小巷子,因为曾经是清代八旗军队的驻地,而都拥有名字。


长顺街太长了,所以就被分成了三段,长顺上街、长顺中街、长顺下街,这样的命名在1948年的地图上已经成型了,不过在1930年的地图上,它还叫“通顺街”。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左:1930年版地图的通顺街及其两侧街巷;右:1948年版地图的长顺街及其两侧街巷


才走到少城路和将军街的街口,就看到非常时期有点诙谐的一幕:

一位头发梳得极顺滑的大叔,戴着白色口罩在街口的雕塑黄包车上睡着了,坐在旁边的黄包车师傅,一脸愁容地盯着我们:“这位乘客睡戳了就是霸起不下车,咋个走嘛?我是不是该去领个‘ETC’。”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两张地图上,这两排街道的名字大都是一样的。不过,也有两条街道名字发生了有趣的改变。

一是商业街和仁厚街之间的那条,在1930年的地图上叫“刀子巷”,而1948年的地图,则叫“多子巷”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左:1930年版地图的刀子巷;右:1948年版地图的多子巷


这条巷子中,原本因为有不少为满蒙八旗铸造兵器的匠铺,在民国时期就被叫作了“刀子巷”。


当时的四川省主席刘湘就住在这条巷子里。因为觉得巷名不吉利

,1935年,刘湘便听从学者张圣奘的建议,将刀子巷改名为了多子巷。

我们去的这一天,多子巷和附近其他的街巷一样,两旁高大的居民楼与高耸的黄桷树中间,偶尔透出点点阳光。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一定是跟“多子”这个名字有关系吧,这条巷子里碰到的人事物都非常可爱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多子巷的幼儿园自然没有开学;巷子里一位大叔戴着口罩出门遛狗,小狗穿着像小蜜蜂一样的衣服跟在他的身后,闲庭信步。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连巷子口的小卖部,都摆着故事满满的玩具。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而从长顺上街走出到长顺下街,在1930年被叫做“笆笆巷街”的街道,在1948年和现在都叫“八宝街”

笆笆巷在清代是皇城外的贫民聚居区,当时的贫苦百姓以竹篾为墙、草席为顶,沿街搭起简陋棚屋。这条小巷,因此被称为“笆笆巷”。这个听起来就有点“穷”的街道名,后来抖了个机灵,改了个名儿叫“八宝街”。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左:1930年版地图的笆笆巷;右:1948年版地图八宝街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长顺街的春天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大半天下来,我们匆匆转过的地方,不过天府广场、人民公园和长顺街而已。

作为成都的古老又弥新的中心城区,这几处空间在数千年里看着世代的更替,也在成都这座从来不曾改变过名字的城市的地图上,不停变更着自己的名字。

这个对于你我的人生而言有些特殊的春天,在它们的时间里也终会过去,留下洒落着同样阳光的午后经验。

而成都这座城市,也在不断接纳我们,认识它更多。


— THE END —


图源:慕树、VCG


参考文献:

1.《成都城坊古迹考》,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成都时代出版社,2006年;

2.《成都市街道详图》,2018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袁庭栋《成都街巷志》;

3.《成都市明细图》,2019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王笛著《消失的古城》.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我们用90年前的导航,逛了逛成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