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廣仁臨死麵如土灰被人說窩囊,屍首無人認領!16年後才入土為安

康廣仁臨死麵如土灰被人說窩囊,屍首無人認領!16年後才入土為安

“開創則更定百度。盡滌舊習而氣象維新:守成則安靜無為,故縱脞廢萎而百事隳壞”這是戊戌變法代表人物,康有為的經典名句。提到他我們都不陌生,但要提到他的弟弟—康廣仁,我們卻沒有太多記憶。殊不知,他的一生也非常悲涼,死時面如死灰被人說窩囊,死後他的屍首也無人認領,16年後才得以入土為安。

長兄如父

人們常常說:“恐懼時,父愛是一塊踏腳的石;黑暗時,父愛是一盞照明的燈;枯竭時,父愛是一灣生命之水;努力時,父愛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時,父愛又是鼓勵與警鐘。”從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開始,父愛就伴隨著我們成長,對於很多人來說,父愛是唾手可得的。但對於康廣仁來說並非如此。

這份偉大的愛在他7個月大時就戛然而止了,康廣仁的父親一直患有肺病,在康廣仁的母親生下康廣仁後,父親的肺病就愈發嚴重,終於,

在康廣仁七個月大時,父親再難抵禦病魔,撒手人寰。家裡上下一片悲慼,可還在母親懷裡的康廣仁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他睜著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看著這一切。俗話說:“長兄如父”,父親離開後,比康廣仁大九歲的康有為便擔起了教育弟弟的重任。

康廣仁臨死麵如土灰被人說窩囊,屍首無人認領!16年後才入土為安

康廣仁自小體弱多病,康有為曾說過康廣仁:“如幼多疾疹”,“居然幸長成”。後來,康廣仁便到廣州濟醫學堂學習西醫。那時候,他只想做一個醫生,“救死扶傷,不再眼睜睜的看著親人離開”。慢慢的,康廣仁已經到了22歲,眼看身邊的人都開始安定下來,而康廣仁還一直在異鄉漂泊。

康有為深知:“弟弟厭惡科舉考試,認為科舉考試毒害了一批學者。”但康有為想到父親死時對自己的殷殷囑託,自己要給弟弟謀個出路。於是,康有為便向康廣仁寫信,給康廣仁安排了兩條路。一是由康有為幫助,捐個小官來做;二是按他自己以往的想法,“專走香港洋務”——這指的大約是洋行大班一類的職業,康有為讓弟弟選擇一條。考慮再三,康廣仁選擇了前一條路。在杭州當個從九品的巡檢,開始了官途生活。

參加變法

在杭州做官僅僅一年,康廣仁便難以忍受官僚的黑暗,於是,棄官而走。但是,離開杭州後,康廣仁深刻體會到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無奈之下,他只能投奔哥哥康有為,看到弟弟如此落魄,康有為便把弟弟留在了自己身邊。之後,康廣仁參加創辦廣州的粵中不裹足會、上海的不纏足會、大同譯書局和中國女學堂,還擔任了澳門《知新報》的總理。

再後來,康廣仁從廣東遠道進京幫病中的梁啟超,梁啟超痊癒之後,變法已漸漸展開,康有為這位大紅大紫的名士,也是忙得不可開交,白天講學見客,門庭若市,夜晚則起草奏稿,發動輿論。看到哥哥公務繁忙,康廣仁便留在北京為兄長當起了秘書,一來可以幫兄長排憂解難,二來可以時常見到兄長。

康廣仁臨死麵如土灰被人說窩囊,屍首無人認領!16年後才入土為安

隨著變法的深入,康廣仁敏銳的嗅到了變法的不利,他曾向康有為說道:“:八股已廢,力勸伯兄,宜速拂衣,雖多陳無益,且恐禍變生也”但是,當時一心推動變法的康有為怎能就此收手。因此,康有為並沒有聽從康廣仁的意見,隨著變法的越來越深入,敏銳的康廣仁愈發感到變法可能無法成功,他曾在給友人的信中指出變法的不足之處,他認為:“變法規模太廣,志氣太銳,包攬太多,同志太孤,舉行太大。

當地排者,忌者、擠者、謗者盈衢塞巷,而上又無權”,但是,康有為只能看到變法的希望,而看不到這些,最終。變法失敗,康有為康有為在慈禧下逮捕令的前一天出京南下,而康廣仁卻沒有走。

含恨而死

果不其然,康廣仁被捕了,他在獄中悲痛不已,他深深感到命運的不公,於是,康廣仁在獄中用頭撞牆,大哭:“天哪!哥子的事,要兄弟來承當。”於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譚嗣同,譚嗣同,譚嗣同在獄中鎮定自如,完全沒有一絲絲的恐慌,他在獄勞的牆上寫道:

“我自橫刀,肝膽崑崙”,最終,康廣仁還是難逃一死,他死後,《申報》報道,他臨刑時“面色如灰土”。

康廣仁臨死麵如土灰被人說窩囊,屍首無人認領!16年後才入土為安

康廣仁死後,由於康有為逃走,他在北京又舉目無親,竟沒一個人來替他收屍。夜幕降臨,南海會館的長班悄悄將康廣仁的屍首帶走安葬。弟弟死後,康有為悲痛不已,他深深感到自己連累了弟弟,對康廣仁愧疚萬分。之後,他們的母親來信詢問康廣仁的下落,康有為知道母親身體羸弱,恐怕能以接受

“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現實,於是,便編造一個故事,說康廣仁逃到了蒙古,一切平安。

可是,慢慢的,母親開始覺得不對勁,因為自己始終聯繫不到康廣仁。為了不讓母親起疑心,康有為還模仿弟弟的筆跡給母親定期寫家書,這才讓母親放心。

後來,康有為秘密派人將弟弟的屍首帶回。又經歷了一段時間,康有為的母親也過世了,至親的人紛紛離開,康有為愈發覺得對不起弟弟和母親,母親至死都沒再見到弟弟,於是,他便找大師找來一片風水寶地,將母親和弟弟葬在一起,此時 離康廣仁死去已經16年了,16年之後,他終於才能入土為安了。

每次遭遇改革和創新時,就要有流血和犧牲。因此,我們要珍惜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在動盪的日子裡,國家危在旦夕,個人的命運更是不值一提。如今,我們生在和平年代,對國家的發展和建設人人都有話語權,我們要緊跟時代,把握髮展航標,用自身的奮鬥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