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時尚美學

“你這裙子是咖啡色的,還帶格子,顏色渾濁得很,所以把紅色衣服也弄得不漂亮了。

人瘦不要穿黑衣服,人胖不要穿白衣服;

腳長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腳短的就一定要穿白鞋子;

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橫格子的還好;

橫格子的胖人穿上,就把胖子更往兩邊裂著,更顯寬了;

胖子要穿豎條子的,豎的把人顯得長,橫的把人顯得寬。”

以上長篇大論的時尚教誨,來自常把國事掛心頭的魯迅先生。很多人覺得很驚奇,魯迅來談穿衣談搭配,看起來是如此的八竿子打不著。

孔子的時尚美學

這就是少見多怪了,幾千年前的先哲們,孔子、老子和莊子,就曾各自對穿衣時尚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獨到見解。

所以不要再說直男不懂穿衣,他們或許早就在翻閱這些先哲們的時尚經,在孔子派的精緻搭配商務精英和老子派的清新自然鄰家男孩之間陷入選擇困難。

我們先來看看孔子的時尚見解。

孔子的時尚美學

孔子表示,作為君子穿衣一定要講究,首先要講究顏色的搭配,色彩內外協調,同時,衣服的質地也要和色彩相呼應,比如穿黑衣要搭配羔羊皮,穿白衣要搭配鹿裘,黃衣服則要配狐裘。

《論語》:“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黃衣狐裘”

孔子的時尚美學

夏天穿衣也要注意,夏天很多衣料比較薄透,作為一名君子,應該對此有所準備,穿由袗、絺等料子做成的衣服時,外面一定搭件外套。

《論語》:“當暑, 袗絺綌, 必表而出之。”

而孔子眼裡的君子,必須是有得體的服飾和高尚的人格。沒有得體的服飾,那麼就和鄉野之人沒有差別;如果只有外在形式美,而缺乏高尚的人格修養,那麼這種徒有虛表的華麗服飾,就如同誇誇其談的史官,經不起推敲。只有“文”和“質”相統一,才是和諧的,符合審美需要的。

《論語》:“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孔子的時尚美學

比起孔子的精緻,老子則表示,極簡、自然才是大美

“知我者希,則我貴矣,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雖然聖人穿著粗布衣服,但人格品質卻如璞玉一般高貴。所以穿什麼樣的衣服不重要,貴在有一顆明玉一樣的心,衣服只要舒適、簡樸就行了。

莊子對老子的審美表示了贊同:

《莊子.天下》:“不累於俗,不飾於物,不苟於人,不忮於眾”

人要順乎自然,不要用外物矯飾自己。做人呢,最重要的是隨性自然,外在的裝飾都是徒有虛表,服飾的高低貴賤毫無意義,穿的開心就好。

孔子的時尚美學

好了不開玩笑了,孔子、老子和莊子,對著裝如此在意的原因,並不是對時尚多麼感興趣,而是在古代,穿衣顏色,這就是政治內容的一種。


在合適的場合穿對的顏色,在古人眼裡就是一種政治正確。

看過甄嬛傳的朋友,應該都對雍正懟齊妃的那句“粉色嬌嫩,你如今幾歲了?”印象深刻,這裡刻意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古人眼裡,衣服的顏色和身份、地位,的確是掛鉤的。

孔子的時尚美學

所以在古代,每次的更朝換代,新一任的開國皇帝總是要“改正朔、易服色”,服飾的顏色很重要,通過服飾“服色貴賤、辨等級”,一定程度上能夠規範人們的行為,穩定社會的秩序。

所以,衣服的顏色不再是簡單的審美,而被古代統治者加入了貴賤之分、身份標籤。

其中,尊貴的一般為正色,正色有青、赤、黃、白、黑,除此之外,都算做是“間色”,表示次一等的顏色。

孔子的時尚美學

△秦朝時期,秦始皇的服裝為黑色,結合五行學說,北方水,色黑,因而秦代以黑為尊,於是乎“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


很多人認為所謂正色的制定,和古羅馬的紫色染料一樣,是古代染料比較難染出來的幾種顏色,其實不是的,這五個所謂的正色,是來自於陰陽五行說。


其實的金木水火土,各代表一個顏色,細講起來非常的中二:

木對應青,對應季節春,對應方位東,代表平和繁榮;

火對應赤,對應季節夏,對應方位南,代表富貴幸福;

土對應黃,對應季節長夏,對應方位中央,代表皇帝權威;

金對應白,對應季節秋,對應方位西,代表寂寞悲哀;

水對應黑,對應季節冬,對應方位北,代表破壞滅亡;

說實話,看完這一圈兒色彩對應和各自寓意,有一種非常強烈的在看美少女戰士各自代表的顏色和特有技能的既視感……

孔子的時尚美學

但古人不覺得,他們深陷其中,非常信奉這一套,甚至當時周天子到了每個相對於季節,都會穿上相應顏色的衣服,朝著相應的方向,行祭拜之禮:

《禮記·月令篇》:“孟春之月,…天子居青陽左個,…衣青衣”“孟夏之月,…天子居明堂左個,…衣朱衣”,“中央土,…天子居大廟大室,…衣黃衣”,“孟秋之月…天子居總章左個,…衣白衣”,“孟冬之月,…天子居玄堂左個,…衣黑衣。”

因為顏色的尊賤,最容易的體現在服飾上,所以服飾很快就成了統治者規範行為的載體。

這也是為什麼古代的高低官職所穿的官服顏色各不相同,就是受這種“服色貴賤、辨等級”思想的影響。

孔子的時尚美學

△唐宋時期官員品級對應的官服顏色


孔子和他的儒家學說對禮制非常推崇,因此對著裝色彩這塊也就非常講究。


很多人都聽過那句“惡紫之奪朱也”(《論語·陽貨》),這其實就說的是服飾顏色禮儀的講究。因為紫色是間色,朱,則是正色,間色凌駕於正色之上,這是亂了尊卑。


不過隨著時間演變,秦漢之後的人們並不完全按照間色、正色的區分法來分高低貴賤了,只留下了按顏色區分等級的習慣,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唐宋時期,紫色的官服是高於紅色的官服的。


可以看出,歷史上的鋼鐵直男們也是非常關心穿衣搭配的,只不過他們搭配衣服的目的和我們想象中的有點不一樣。


孔子的時尚美學

孔子的時尚美學

#尋找古畫美人#

孔子的時尚美學

「文物加」

帶著各大博物館的古畫文物來了!

邀你穿上漢服,以身入畫

還原千年以前的絕代風姿


《簪花仕女圖》《韓熙載夜宴圖》《漢宮春曉圖》……

漢風古色,與你今朝有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