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照片的時候,如何拍攝出朦朧之美?

段興宇


拍攝照片的時候,如何拍攝出朦朧之美?

我們時常會看到一些作品,意境相當美,畫面有一種朦朧之美。

其實畫意作品、朦朧作品最佳表現題材是風光和花卉。

有些朋友會有疑問,這種朦朧的效果怎樣拍攝呢?下面我們共同來交流一下。

1、拍攝時間

一般來說,朦朧之美的作品最好選擇時間是早上八九點為最好,如果是陰雨天,時間就不太受限制,早起有薄霧是最好的拍攝時機。

2、特技附件

本人也拍攝過一些類似朦朧的圖片,有一個特技告訴大家,就是在拍攝的鏡頭前加一層保鮮膜,人為營造朦朧的感覺,這個保鮮膜可以適當揉搓一下,效果也是很不錯的。拍攝花卉最實用。

3、後期製作

如果前期拍攝的不是太理想,我們在後期可以加入朦朧的特技效果,有很多軟件都是這類的一鍵操作。

以上就是本人的一點看法,歡迎各位朋友補充或評論

劍舞影像,西部攝影愛好者,期盼關注

文中部分圖片選自網絡,只為表題意,誠摯感謝原作者。


劍舞影像


前景靠近花盆



璇璣57736603


個人的兩個技巧:

1、可以把正確曝光比作裝滿一桶水,那麼光圈就是水管,光圈有大小就代表水管的粗細,只是光圈數值越小代表口徑越大(佳能就有焦距50mm 光圈1.0的大口徑鏡頭)。快門就是水管放水的時間長短(一般相機上快門時間從幾千分之一秒到30秒、B門)。要裝滿一桶水,可以用粗水管、短時間,也可以用細水管、長時間,對相機來說也就是大光圈、高速快門和小光圈、低速快門。當然,數碼相機還可以調整感光度ISO。

2、雨後,光線較暗,反差比較小,色彩飽和度低,本身就有煙雨江南的感覺,拍攝時或後期再降低一下色彩飽和度和反差,效果會更好。





高家jiang


朦朧之美,其實就是日常說的景深,合理控制好前後景深,就能體現出你想要的朦朧之美,另外光圈的大小也是一個關鍵因素,光圈越大朦朧效果越好

比如這是老師在印度拍攝的,後景深很好的虛化,突出了人物,



小光影學攝影


朦朧和自然的表達方式不同,所以展現的方式就不同


麒麟主宰


柳黃水碧


用戶5294107256102


我不是專業攝影師,我表達不出怎麼才能拍出朦膿美,就用幾張照片來回詮釋這個問題!





小景隨行


把照片拍出朦朧的感覺,最好用多重曝光手法,對於同一拍攝主題一張脫焦拍攝,另一張實焦,拍出的朦朧效果會很出色。


西域神探


其實就是用多重曝光拍攝功能,合理控制好前後景深,就能體現出你想要的朦朧之美,另外光圈的大小也是一個關鍵因素,光圈越大朦朧效果越好。對於同一拍攝主題一張脫焦拍攝,另一張實焦,拍出的朦朧效果會很出色。


松子浪人


首先要說明的是朦朧美和拍不清楚是兩個概念。朦朧美,是在拍清楚的前提之上,或用拍攝方式,或前期利用光線折射形成,或用後期製作。拍不清楚就不用說了,就一個字:虛。

先以攝影界的朱靜姝老師的《夏荷》(ISO400, F4, 1/250秒)為例來說明一下拍攝方法表現出來的朦朧美:這張照片擺脫了傳統拍攝手法,利用虛實交替表現朦朧的美感。很多人以為這張照片是二次曝光,但其實是一次成像。荷塘邊微風輕拂柳葉,用長焦鏡頭把畫面拉近,柳葉在前,蓮蓬與荷葉在後,用大光圈的虛化效果捨棄柳葉的形而只留其色。當柳葉在微風中輕輕飄起的一瞬間按下快門,這個決定性瞬間要掌握得恰到好處。色彩方面主色調是綠色,象徵夏日的清新,深綠色和淺綠色相配能帶來和諧安寧的感覺。

下面這兩張圖是我拍攝的溶洞裡的鐘乳石,由於光線的漫反射,很輕易地就形成了朦朧的感覺。由此可知我們在拍攝其他物體的時候,有時候可以刻意地去營造一些光的效果,來達到朦朧的美感。後期製作的方式就不再贅述,總體來說使用的方法都是相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