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難封:並非墨菲定律作祟,原因為生不逢時和自身性格的缺陷

導語:

1949年,美國空軍曾經進行過一個名叫MX981的空軍項目試驗,這個實驗的目的是測試人類對加速度的承受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一個概率極低的事件,16個傳感器竟然無一倖免的被接反了線,這個事情,是由美國空軍上尉工程師墨菲非的一位向來運氣不太好的同事完成的,事前墨菲還曾經對這位同事開玩笑說:“如果一件事情可能被做壞,由你去做,可能會變得更糟。“

從這件事情上,墨菲總結出了一個定律,如果一件事情有兩種方式去做,而其中一種方式會令事情變得更壞,人們總是傾向於做出錯誤的選擇。這種極低的概率事件總會發生,這一定律被稱為墨菲定律。

在中國歷史上,也有一位將軍像極了墨菲的那位倒黴的同事,他就是飛將軍李廣。李廣難封的遭遇表面看非常符合墨菲定律,仔細看過他一生的所作所為就會發現許多端倪,李廣難封其實與他自身有著極大的關係。

李廣難封:並非墨菲定律作祟,原因為生不逢時和自身性格的缺陷

李廣墓

李廣,一位精於箭術,擅於統兵,身歷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三朝卻終生不得志的名將。他終生四十多年的軍旅生涯,卻難獲封侯。這樣一位馳騁疆場的老將,本該馬革裹屍,但他卻在漠北之戰中,被衛青按照漢武帝的旨意,將他調離先鋒的位置。最終李廣因迷路而被問責,無奈之下英雄選擇了自刎來結束生命。李廣的遭遇,讓人扼腕嘆息。

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

李廣出生於將門世家,漢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來犯,北地都尉被殺,漢文帝想要御駕親征被皇太后勸阻。漢朝廷派東陽侯張相如為大將軍,建成侯董赫、內史欒布皆為將軍,李廣在這一役中,以出色的騎射功夫立功甚多,被擢升為漢中郎。這樣一位猛將,在漢文帝時期,因為戰事不多,只能陪王伴駕於狩獵場,即便如此,在狩獵場上,李廣也多次格殺猛獸。漢文帝曾經不無感慨的說:“真可惜呀,你生不逢時,如果你能生活在高皇帝時期,萬戶侯肯定是不在話下了。”

漢文帝的這句話,如一句讖語,註定了李廣終其一生不能封侯的命運。

李廣難封:並非墨菲定律作祟,原因為生不逢時和自身性格的缺陷

大漢上林苑

勇冠三軍奪大纛,將軍金印換封侯

漢景帝即位後,急於削藩,七國聯合向漢朝廷發動叛變。當時的李廣在太尉周亞夫旗下,任驍騎都尉。在昌邑城下迎戰吳楚聯軍時,李廣勇奪對方軍旗,立下大功。漢景帝的弟弟,梁王劉武授予他將軍印,也就是這顆印,封侯的機會就這樣溜走。

漢景帝與弟弟劉武素來不和,竇太后對於劉武這個小兒子的特別偏愛,讓漢景帝產生了嫉妒之心。竇太后曾經想讓漢景帝百年之後,讓劉武來接替漢王朝的帝位,加之當時處於七國之亂剛剛發生之後,李廣與梁王過往甚密的舉動,讓景帝心生忌憚,即便李廣有功,又怎麼會被封侯呢?漢景帝肯定不容自己身邊的將領與諸侯國王有什麼親密的互動,這對皇權是一個極大的不穩定因素,所以李廣在無限接近侯爵之位後,再一次與封侯失之交臂。

李廣難封:並非墨菲定律作祟,原因為生不逢時和自身性格的缺陷

七國之亂地圖

災異江都曾作賦,功名李廣不宜侯

李廣素有謀略,治軍寬容,他的兵士們都願意追隨於他。景帝駕崩後,漢武帝即位,李廣從上郡太守被推薦到未央衛尉。後來李廣以衛尉為將軍,出雁門關與匈奴交戰的過程中,李廣被俘,所幸他奪馬逃脫。回到漢地後,李廣因為被俘,該當被斬,他用錢贖罪被免為庶人。

閒居在家的李廣經常出外打獵,有一次,回去時耽誤了宵禁的時辰,到霸陵亭時,正值霸陵尉醉酒。李廣的隨從介紹李廣的身份後,依舊被攔在霸陵亭夜宿。不久匈奴入侵,李廣被漢武帝徵召啟用為右北平太守。在赴任之時,李廣特別申請讓霸陵尉同行,到軍中後,霸陵尉就被李廣找理由殺掉了。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衛青出定襄,李廣以郎中令為後將軍身份隨軍出征。由於在軍中所處位置的因素,在那個以殺敵數目作為門檻的時代,李廣封侯的標準沒有達到。

李廣難封:並非墨菲定律作祟,原因為生不逢時和自身性格的缺陷

飛將軍李廣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張騫與李廣出右北平,李廣率領四千人先行,張騫率領數萬騎兵在後,在行軍過程中兩軍殊途。李廣的軍隊遭到匈奴左賢王的包圍,李廣的軍士恐懼之情表露於色,此時李廣之子李敢率數十騎衝突出入匈奴的包圍圈,並向李廣報告說:“胡虜易與耳!”由此軍心才得到暫時的穩定。

李廣將軍士排成圓陣,與匈奴作戰中,箭如雨下。漢軍死傷過半,弓箭數量將要用盡之際,李廣下令軍士們彎弓上箭如滿月,持弓不發。李廣親自用大黃弓射殺匈奴裨將數人,匈奴的攻擊才稍作放鬆。

第二天,張騫的軍隊趕到李廣才被解圍,漢軍此時已經無力追擊匈奴,張騫也因為這一戰的原因被貶為庶人。李廣本來可以有功,因為損兵折將而功過相抵。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朝發動了漠北之戰,年事已高的李廣本來已經被漢武帝排除在出徵名單之中了,不甘心一生不能封侯的李廣主動請纓,最終李廣被允許隨軍成為先鋒部隊。

李廣難封:並非墨菲定律作祟,原因為生不逢時和自身性格的缺陷

漠北之戰地圖

出征後,衛青從俘虜處得知匈奴主力位置,本來以為可以建功的前將軍李廣,被衛青調往與右軍會合,前鋒的位置被公孫敖取代。右軍路線為東路,在迂迴的過程中,李廣所在的右軍迷路,落到了衛青部隊的後面。單于也在此次軍事行動中得以逃脫。

戰後,李廣因不想面對刀筆吏的詰問,自刎而死。

李廣與墨菲定律

縱觀李廣的一生,曾經多次無限量的接近封侯,每次都受到主觀或客觀因素影響而造成了他終生難封的結果。李廣封侯似乎再一次驗證了墨菲定律,其實在李廣難封這件小概率事件的背後有很多因素,才是造成他難封的原因。

第一:生不逢時

正如《史記》中記載的漢文帝的那句話一樣,如果李廣青年時生活在楚漢相爭時代,或者漢武帝伐匈奴初期,他的建功立業機會就可能增加不少。李廣的生年史書上並沒有確切記載,我們從他的事蹟中可以推算出個大概。

廣謂其麾下曰;“廣結髮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于兵,而大將軍又徙广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遂引刀自剄。

李廣在說這些話的時候,是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如果按六十歲計算的話,衛青的第一次遠征匈奴時【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李廣已經五十左右。這對一位將軍來說,已經到了好漢不提當年勇的年齡。

李廣難封:並非墨菲定律作祟,原因為生不逢時和自身性格的缺陷

李廣善射

第二:政治覺悟

李廣在七國之亂時的功績,足可以封侯,卻因為缺乏足夠的政治覺悟,接受了梁王的將軍印。在政治上如此不成熟的表現,自然不被皇帝所喜。

第三:品行尚欠

在霸陵尉的問題上,雖然他是在酒後阻攔李廣夜行,但也是在執行公務,最終卻因為李廣的一己之私,而不得善終。從這件事情來看,李廣得個人品行有所欠缺,這也是造成他難封的原因之一。

第四:過於自負

李廣在上谷太守任上,經常與匈奴纏鬥。掌管外交事務的典數國公孫昆邪不得已向漢文帝告狀,於是李廣被調離為上郡太守,之後他歷任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太守都以好戰而出名。

總結:

作為一個身經百戰的將軍經歷三朝而沒被封侯,在漢朝是非常反常的一件事情。李廣難封,並非墨菲定律作祟,主要原因還是他生不逢時和自身性格的缺陷造成的。李廣死後,贏得了無數世人的憐憫,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