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难封:并非墨菲定律作祟,原因为生不逢时和自身性格的缺陷

导语:

1949年,美国空军曾经进行过一个名叫MX981的空军项目试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测试人类对加速度的承受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概率极低的事件,16个传感器竟然无一幸免的被接反了线,这个事情,是由美国空军上尉工程师墨菲非的一位向来运气不太好的同事完成的,事前墨菲还曾经对这位同事开玩笑说:“如果一件事情可能被做坏,由你去做,可能会变得更糟。“

从这件事情上,墨菲总结出了一个定律,如果一件事情有两种方式去做,而其中一种方式会令事情变得更坏,人们总是倾向于做出错误的选择。这种极低的概率事件总会发生,这一定律被称为墨菲定律。

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位将军像极了墨菲的那位倒霉的同事,他就是飞将军李广。李广难封的遭遇表面看非常符合墨菲定律,仔细看过他一生的所作所为就会发现许多端倪,李广难封其实与他自身有着极大的关系。

李广难封:并非墨菲定律作祟,原因为生不逢时和自身性格的缺陷

李广墓

李广,一位精于箭术,擅于统兵,身历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却终生不得志的名将。他终生四十多年的军旅生涯,却难获封侯。这样一位驰骋疆场的老将,本该马革裹尸,但他却在漠北之战中,被卫青按照汉武帝的旨意,将他调离先锋的位置。最终李广因迷路而被问责,无奈之下英雄选择了自刎来结束生命。李广的遭遇,让人扼腕叹息。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李广出生于将门世家,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来犯,北地都尉被杀,汉文帝想要御驾亲征被皇太后劝阻。汉朝廷派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建成侯董赫、内史栾布皆为将军,李广在这一役中,以出色的骑射功夫立功甚多,被擢升为汉中郎。这样一位猛将,在汉文帝时期,因为战事不多,只能陪王伴驾于狩猎场,即便如此,在狩猎场上,李广也多次格杀猛兽。汉文帝曾经不无感慨的说:“真可惜呀,你生不逢时,如果你能生活在高皇帝时期,万户侯肯定是不在话下了。”

汉文帝的这句话,如一句谶语,注定了李广终其一生不能封侯的命运。

李广难封:并非墨菲定律作祟,原因为生不逢时和自身性格的缺陷

大汉上林苑

勇冠三军夺大纛,将军金印换封侯

汉景帝即位后,急于削藩,七国联合向汉朝廷发动叛变。当时的李广在太尉周亚夫旗下,任骁骑都尉。在昌邑城下迎战吴楚联军时,李广勇夺对方军旗,立下大功。汉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授予他将军印,也就是这颗印,封侯的机会就这样溜走。

汉景帝与弟弟刘武素来不和,窦太后对于刘武这个小儿子的特别偏爱,让汉景帝产生了嫉妒之心。窦太后曾经想让汉景帝百年之后,让刘武来接替汉王朝的帝位,加之当时处于七国之乱刚刚发生之后,李广与梁王过往甚密的举动,让景帝心生忌惮,即便李广有功,又怎么会被封侯呢?汉景帝肯定不容自己身边的将领与诸侯国王有什么亲密的互动,这对皇权是一个极大的不稳定因素,所以李广在无限接近侯爵之位后,再一次与封侯失之交臂。

李广难封:并非墨菲定律作祟,原因为生不逢时和自身性格的缺陷

七国之乱地图

灾异江都曾作赋,功名李广不宜侯

李广素有谋略,治军宽容,他的兵士们都愿意追随于他。景帝驾崩后,汉武帝即位,李广从上郡太守被推荐到未央卫尉。后来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关与匈奴交战的过程中,李广被俘,所幸他夺马逃脱。回到汉地后,李广因为被俘,该当被斩,他用钱赎罪被免为庶人。

闲居在家的李广经常出外打猎,有一次,回去时耽误了宵禁的时辰,到霸陵亭时,正值霸陵尉醉酒。李广的随从介绍李广的身份后,依旧被拦在霸陵亭夜宿。不久匈奴入侵,李广被汉武帝征召启用为右北平太守。在赴任之时,李广特别申请让霸陵尉同行,到军中后,霸陵尉就被李广找理由杀掉了。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卫青出定襄,李广以郎中令为后将军身份随军出征。由于在军中所处位置的因素,在那个以杀敌数目作为门槛的时代,李广封侯的标准没有达到。

李广难封:并非墨菲定律作祟,原因为生不逢时和自身性格的缺陷

飞将军李广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张骞与李广出右北平,李广率领四千人先行,张骞率领数万骑兵在后,在行军过程中两军殊途。李广的军队遭到匈奴左贤王的包围,李广的军士恐惧之情表露于色,此时李广之子李敢率数十骑冲突出入匈奴的包围圈,并向李广报告说:“胡虏易与耳!”由此军心才得到暂时的稳定。

李广将军士排成圆阵,与匈奴作战中,箭如雨下。汉军死伤过半,弓箭数量将要用尽之际,李广下令军士们弯弓上箭如满月,持弓不发。李广亲自用大黄弓射杀匈奴裨将数人,匈奴的攻击才稍作放松。

第二天,张骞的军队赶到李广才被解围,汉军此时已经无力追击匈奴,张骞也因为这一战的原因被贬为庶人。李广本来可以有功,因为损兵折将而功过相抵。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朝发动了漠北之战,年事已高的李广本来已经被汉武帝排除在出征名单之中了,不甘心一生不能封侯的李广主动请缨,最终李广被允许随军成为先锋部队。

李广难封:并非墨菲定律作祟,原因为生不逢时和自身性格的缺陷

漠北之战地图

出征后,卫青从俘虏处得知匈奴主力位置,本来以为可以建功的前将军李广,被卫青调往与右军会合,前锋的位置被公孙敖取代。右军路线为东路,在迂回的过程中,李广所在的右军迷路,落到了卫青部队的后面。单于也在此次军事行动中得以逃脱。

战后,李广因不想面对刀笔吏的诘问,自刎而死。

李广与墨菲定律

纵观李广的一生,曾经多次无限量的接近封侯,每次都受到主观或客观因素影响而造成了他终生难封的结果。李广封侯似乎再一次验证了墨菲定律,其实在李广难封这件小概率事件的背后有很多因素,才是造成他难封的原因。

第一:生不逢时

正如《史记》中记载的汉文帝的那句话一样,如果李广青年时生活在楚汉相争时代,或者汉武帝伐匈奴初期,他的建功立业机会就可能增加不少。李广的生年史书上并没有确切记载,我们从他的事迹中可以推算出个大概。

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馀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馀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

李广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是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如果按六十岁计算的话,卫青的第一次远征匈奴时【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李广已经五十左右。这对一位将军来说,已经到了好汉不提当年勇的年龄。

李广难封:并非墨菲定律作祟,原因为生不逢时和自身性格的缺陷

李广善射

第二:政治觉悟

李广在七国之乱时的功绩,足可以封侯,却因为缺乏足够的政治觉悟,接受了梁王的将军印。在政治上如此不成熟的表现,自然不被皇帝所喜。

第三:品行尚欠

在霸陵尉的问题上,虽然他是在酒后阻拦李广夜行,但也是在执行公务,最终却因为李广的一己之私,而不得善终。从这件事情来看,李广得个人品行有所欠缺,这也是造成他难封的原因之一。

第四:过于自负

李广在上谷太守任上,经常与匈奴缠斗。掌管外交事务的典数国公孙昆邪不得已向汉文帝告状,于是李广被调离为上郡太守,之后他历任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都以好战而出名。

总结:

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将军经历三朝而没被封侯,在汉朝是非常反常的一件事情。李广难封,并非墨菲定律作祟,主要原因还是他生不逢时和自身性格的缺陷造成的。李广死后,赢得了无数世人的怜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