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劇評】與脫貧攻堅同步伐!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

3月16日登陸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檔播出的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是精準扶貧題材電視劇持續發力的新作品,是2020年獻給脫貧攻堅決戰之年的系列電視劇的首發作品。

【央視劇評】與脫貧攻堅同步伐!

正如,抗戰的熾熱烽火譜寫出了《黃河大合唱》的篇章,新中國建設的豪情奏響了《歌唱祖國》的豪邁旋律,改革開放的大業孕育出《在希望的田野上》的美好憧憬,緊扣民族心音,投身國家征程,傾心人民願望,書寫時代篇章,是我國文藝創作的優秀品質。

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藍圖前,堅持與時代同步伐,是我國文藝創作攀登高峰的使命所在,是國家媒體把握創作導向、引領創作方向的職責體現。

【央視劇評】與脫貧攻堅同步伐!

2020年的初春,在中國大地上,頂料峭春寒,奮鬥的中國毅志昂揚在抗疫的奮爭歷程中,迎甦醒春風,堅定的中國腳步踏在脫貧攻堅的奮進道路上。

在脫貧攻堅戰的前沿,攻克“最後一公里”的故事,正在熒屏上鋪展開來,《一個都不能少》率先在央視一套黃金檔與觀眾見面了。

【央視劇評】與脫貧攻堅同步伐!

《一個都不能少》的情境是典型的。故事裡,同在西部地區的培黎縣中,有著千名村民的丹霞村是全縣的首富村,而只有百十來人的焉支村,卻是全縣唯一的貧困村。在兩村對比的貧富差別之間,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充分顯現出來。同時,在脫貧攻堅的進程中,我國貧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9899萬減至2019年底的551萬的成果,也在本劇中兩村對比的基礎情境裡得到呈現。把握住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是主旋律創作的根本所在,貼近時代發展的變化,是主旋律創作的創新所在。

可以說,《一個都不能少》在故事情境的起點上,通過丹霞村寫出了脫貧攻堅的成果,也通過焉支村直面了扶貧攻堅“最後一公里”的艱難。

【央視劇評】與脫貧攻堅同步伐!

從《禮記·禮運》中對“小康”社會的構想,到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部署,共同富裕是中華民族最深切的人文理想,也是社會主義中國始終如一的實踐目標。“一個都不能少”形象地說明了共同富裕的內涵。

在本劇中,“最後一公里”這個劇核,具象化為焉支村這塊“短板”,典型化為姜大嗓、三不沾、賈吉祥這些“弱志”形象。扶貧不是養懶漢,“懶漢”仍想蹭扶貧,從央視一套熱播的《索瑪花開》以來,扶貧攻堅題材電視劇“批發式”地塑造幫扶難點,在批量難點中開掘脫貧攻堅工作亮點,《一個都不能少》是最為鮮明而集中的一部作品。

【央視劇評】與脫貧攻堅同步伐!

與此前脫貧攻堅作品中,常常通過引進互聯網銷售平臺,解決鄉村土特產銷售達成致富不同,在《一個都不能少》中,電商退場,“網紅”卻閃亮登臺。當賈吉祥把自己養牛的工作片段發到網上,成為“網紅”之後,激發了三不沾放棄果園工作、打造自我“網紅”的慾望。

劇中,在三不沾的直播場景裡,在他被大盆炮仗面撐得嘔吐後,作品觸及了脫貧想法中的“捷徑致富法”,不僅與“人無邪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的速成法殊途同歸,而且超越了扶貧的範疇,提示我們切莫忘記“誠實勞動”是致富的根本。

【央視劇評】與脫貧攻堅同步伐!

在“爆款”“網紅”日益瀰漫於網絡平臺之時,這部扶貧劇中刺破的不僅是三不沾的“網紅泡沫”,而且對村、鄉、鎮、縣、市中,大大小小形象色色的“網紅拜物教”都有拍案之效。三不沾的身份是被扶貧對象,但三不沾的“暴富”思維卻未必限於貧困村。劇中的這一藝術筆法,有超越鄉村、直抵都市的貫透力。

【央視劇評】與脫貧攻堅同步伐!

《一個都不能少》把“扶志”放在了敘事的焦點上,而在“扶志”的故事裡,又納入了“勵志”的層面。在“扶貧先扶志”一端,兩村合併後新丹霞村的工作重點就是幫扶姜大嗓、三不沾、賈吉祥。在“勵志”這一端,趙百川、夏寶生、劉東橋、付鵬等村幹部,也是被激勵的對象。

從縣委書記蔣為民開導趙百川帶領丹霞村民接納焉支村入住,到夏寶生開誠佈公向趙百川坦誠責任感淡薄,本劇所呈現的脫貧攻堅故事,也是黨風建設和幹部隊伍成長的故事。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脫貧攻堅任務能否高質量完成,關鍵在人,關鍵在幹部隊伍的作風。”《一個都不能少》在講述幫扶貧困戶這個“短板”故事的同時,也鮮明地講述了在幫扶工作中,解決幹部隊伍中存在的“思想短板”的故事,在追求“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也展開了群眾引導和幹部教育的共同成長與成熟圖景。

【央視劇評】與脫貧攻堅同步伐!

劇中,丹霞景觀美不勝收,一如我們的祖國山川秀麗。但僅有“物華天寶”是不夠的,誠如沒有大禹治水,就不會有安居樂業,沒有篳路藍縷,山林不過是一片荒榛。中華民族的文明史,自古以來就是書寫在大地上的奮鬥史。在《一個都不能少》中,丹霞風光因為由丹霞村式的自強不息而美麗。

《一個都不能少》是2020脫貧攻堅決戰之年中,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題材電視劇的首發作品,與脫貧攻堅同步伐,與時代使命相呼應,這是它值得肯定之處。在“兩村合併”的新視角開掘中,若能更深入地塑造“先富村”的心態、“貧困村”的心理,在先富與後富的心靈碰撞中展開小康共同體的多彩故事,則七彩丹霞的景觀就更加馳魂奪魄了。(評論員 趙彤)



審核:萬福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