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創造經濟新動能,央視網“雲錄製”《經濟戰疫·復工》首發見證

前言

3月12日,由央視網出品,央視網、央視創造傳媒聯合制作的“抗疫”特別節目《經濟戰疫·復工》於央視網多終端平臺上線。

節目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2019主持人大賽”新聞類冠軍選手鄒韻擔綱主持人,每期連線一位企業家與經濟學家,通過“雲連線訪談”的形式,聚焦工程機械、食品、物流、汽車等時下最貼近民生、受熱點關注的領域,挖掘企業經濟戰疫背後的復工故事。通過展現中國企業砥礪前行的奮鬥面貌群像,講好中國企業的奮鬥故事,凸顯新時代中國社會的強大韌性,傳遞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信心,增強全球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首期節目中,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王民,講述了徐工火線援馳“火神山”醫院等項目、集團復工率達100%、頂住疫情壓力供給全球訂單等企業經濟戰疫、復工故事。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教授則從技術賦能、金融賦能、國家賦能三個層面為企業復工復產“量體裁衣、精準施策”,在這一場抗疫阻擊戰中,疫情給企業帶來哪些新的思考?他們又如何完成防抗疫情和推動發展的組合任務?


如何創造經濟新動能,實現企業安全高效復工復產?

趙錫軍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疫情讓經濟受損,不少企業遭受重創。而在這種重重壓力之下,我們仍然看到了經濟版圖上的中國企業在疫情面前所展現出來的免疫力、韌性和生命力。復工復產的號角陸續吹響。央視網《經濟戰疫·復工》節目率先播出,恰逢其時。復工,恢復的不僅僅是工作,更是重建秩序、重回軌道。而復產又恢復的不僅僅是生產,更是優化結構、重塑信心。


技術賦能: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激活經濟新動能

在此次應對疫情衝擊或者防疫、抗疫的“戰爭”中間可以看出來,我們經濟中間的一些新的亮點,特別是跟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相關的這些產業和技術,展現出來了巨大的能量,它不僅僅是在應對疫情,同時在未來增強經濟的新動力和競爭力方面,產生了巨大的作用。可以看到,依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中國目前整個經濟的構成中通過網絡來完成的消費活動或者是說經濟活動已經達到整個消費的百分之三十左右。這部分受疫情的影響就會相應的小一些。

如何創造經濟新動能,央視網“雲錄製”《經濟戰疫·復工》首發見證

同時,我們也看到在生產領域裡面,有很多象徐工這樣的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自動化程度已經非常高,基本上每個生產線從管理、運行來講都是靠計算機來進行控制的,很少用到人工,實際上不僅受疫情的影響少了,而且效率提高了很多。再加上國家現在也在不斷強調數字化經濟,因此數字經濟將越來越成為我們整個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的貢獻力量。可以期待我們在現在以及將來會在這個領域裡有更多的突破。


金融賦能:善用金融工具+增強企業互助

金融是支持復工復產的重要因素。企業的生產經營要正常地運行,必須得有各個方面的資源,其中資金是不可或缺的。從資金支持的角度來講,無論從國家還是從金融機構,還是一些大的企業,都在不斷地想辦法保障復工復產資金的供應。從國家的角度來講,比如中國人民銀行作為我們最重要的國家金融管理部門,率先提出了3000億元人民幣的債貸款,專門用於應對疫情和恢復生產,各家商業銀行業也專門提出了應對疫情以後的復工復產的各個方面的金融支持措施,應該說資金支持的規模是非常大的。例如徐工集團自己提出了用於疫情防控的專門債項來融資,支持關聯企業的復工復產,為這些關聯企業和自己的復工復產提供資金的支持。

如何創造經濟新動能,央視網“雲錄製”《經濟戰疫·復工》首發見證

因為企業在應對疫情的時候,由於疫情的衝擊,它的生產經營活動可能會受到影響,特別是一些受疫情影響比較大的企業,它的經營活動終止了,不能生產了,就是因為它的資金轉不開,也就是現金流中斷了,意味著不僅其所有的經營活動可能都會受到影響,而且還可能波及到上下游關聯企業。那麼在這個時候怎麼樣來啟動這個企業復工復產?首先它得有資金,然後才能用這個資金去購買原材料或者是僱傭工人。

所以,復工復產啟動資金的安排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銀行貸款,還是企業自身的一些融資工具,都在這中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些經驗對於其他地區、其他企業的復工復產會有很好的借鑑作用。各地、各企業都可以通過相應融資工具的創新使用來獲得資金的支持,一方面為自己的復工復產融入資金,同時也可以為上下游關聯企業、整個產業鏈條的同盟軍提供幫助,讓整個產業鏈條在運行過程中不因為缺少資金而停擺,讓整個產業鏈得以正常地運行。


國家賦能:分區分級實現精準、安全、高效復工復產

對於企業來講,復工復產可能就是跟整個企業生產線或者是供應鏈整體的運行密切相關。從國家宏觀角度來講,復工復產意義更加重大。首先,生產防疫醫療物資的企業必須復工復產,因為如果這些企業不能復工復產,那這些防疫的物資、設備、設施就不能保障,這是實現決勝戰“疫”的重要後勤保障。其次,要切實保障基本民生和社會運行的穩定,因為儘管在疫情期間,大家還是要生活,所以各項生活物資的供應、生產應該是要充分地保障的,不能出現生活必需品的斷供。

如何創造經濟新動能,央視網“雲錄製”《經濟戰疫·復工》首發見證

另外,從長遠角度來看,每一年我們都有相應的社會經濟發展目標,特別是像今年,我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同時我們還要完成“十三五”規劃任務。可以說今年的經濟社會發展任務非常重,如果不能夠及時地復工復產,那麼生產經營受到影響,這些任務的完成可能就會遇到一些障礙。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現在已經跟全球的經濟關聯非常密切,很多中國企業是全球製造業供應鏈中很關鍵的一個節點和環節,如果說我們這些企業不能復工復產,那可能整個全球供應鏈和產業鏈都會受影響。所以,復工復產無論是從宏觀和微觀、對內和對外,都具有重大意義。

如何創造經濟新動能,央視網“雲錄製”《經濟戰疫·復工》首發見證

為此,國家高度重視復工復產,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主持召開專題會議,作出了很多重要批示。首先,最重要的是要進行分區分級精準地復工復產,前提是要充分保障大家在復工復產過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同時,相關政府部門採取了很多的政策措施,特別是財政部門、金融部門以及其他部門,正在不斷地推出很多政策,包括資金支持,項目支持,以及其他的物流、人員、就業等等方面的支持。這也是對我們整個復工復產提供了很好的經濟環境、政策環境和制度安排。當然,還有像相關科研方面的安排和投入,儘可能地能夠讓疫情應對有更快更高效的手段,讓復工復產的外部環境得到有力保障,讓經濟儘早恢復到正常狀態。

疫情在短期內會帶來一些經濟方面的衝擊和影響,有些行業和領域可能會衝擊比較大,比如餐飲、旅遊這些靠人員聚集來提供的服務。但是在疫情過後,中國經濟會有一個強勁的反彈,因為從整個經濟的體量來講,我們的經濟規模已經全球第二了,製造業是全球第一,有些骨幹性企業在全球供應鏈、產業鏈裡面承擔不可或缺的核心作用。

所以,全球市場跟中國的生產製造已經完全連在一起了,在這種情況下,整個市場會在疫情過後,有一個很大的恢復,不僅僅是國內市場,而且是國際市場,都有很強的恢復。在這一場疫情當中,硬實力讓一個企業立住腳,而軟實力讓他們邁開步、走得遠,硬實力也讓一個國家能夠強勢地抵禦風險,而軟實力則讓他們更加堅韌而有智慧地長足發展。因此,只有夯實硬實力、提高軟實力,才能讓一個企業、一個行業、一個國家不斷地去提升競爭力。

如何創造經濟新動能,央視網“雲錄製”《經濟戰疫·復工》首發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