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生態農業.發展福建一號百香果,記“優秀種子”李起玲事蹟 .

2017年南平市關工委表彰的“農村青年致富種子工程”"優秀種子"李起玲是邵武市臺禾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公司創建於2015年12月。自創業之初,就得益於邵武市關工委在人才技術、項目資金、對外聯繫等方面的關心、關愛和支持。隨後二年來,一直得到關工委農科團專家和技術顧問的熱心奉獻與無私幫助,企業得以迅速擴展壯大。目前,公司固定資產達1000多萬元,有員工65人(其中管理人員12名,技術人員7名,農民工46名),佔地面積500畝(其中建標準鋼架大棚300畝),企業自主品牌“福建一號”百香果,名氣飄香福建、江西和浙江等多個省份。李起玲為之奮鬥付出了大量心血和辛勤耕耘。

一、科技為先,發展起步佔先機

長期以來,我國農業高投入、高消耗,資源透支、過度開發,限制了後繼開發。從成立公司伊始,李起玲就意識到農業產業發展必須另闢新路,跟進時代節拍,在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上下足功夫,才能做到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三提高,實現農業產品節本增效、節約增收、企農共贏。最初種植百香果時,她在邵武市關工委領導的啟迪和推薦下,選擇與有幾十年種植百香果經驗的吳記先生合作,並請農科團專家作為技術指導,同時通過邵武市關工委的牽線搭橋,公司與臺灣南投縣農業合作社聯合社合作,引進全新的管理模式,按照統一培訓、分工管理的原則,基地員工全面摒棄舊有種植農作物陋習,最大程度減少了人工對百香果生長的影響,創新設立了種植部、加工部、銷售部、技術指導部,實現每天彙報,全天監控,高起點、高科技發展現代農業。

二、質量為重,道道工序嚴把關

想要自己的產品質量好,就一定得自己去到田間地頭去看,這是李起玲夫婦一貫堅持的理念。經常深入基地的大棚裡,瞭解生產情況,及時發現工人操作不夠規範的地方和習慣予以糾正,而且還親自觀察百香果每個生長階段,掌握遇到的不同情況,邊觀察邊學習邊解決問題。"質量關永遠應該自己把",這就是李起玲抓生產的座右銘。同時她從一開始就堅持邀請關工委農科團專家親臨指導,在選苗方面,只要農科團專家指出有瑕疵的,堅決不用不種;在果苗種植下去之後,又與農科團專家對滴灌設施的每個環節進行巡查,確保技術達標;在施肥階段,堅持按照農科團專家指出的綠色有機農產品,必須只施有機肥料;在梳果的階段,對不均勻果和奇異果一律堅決梳除,確保了企業生產的所有果品的質量、營養和外觀的均衡統一。

三、以人為本,心懷感恩做回報

公司創辦以來,得到邵武市委、市政府及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和全力支持,南平市關工委顧問陳新丁一行在百忙中親臨調研指導,邵武市關工委主任陳亞鑑、副主任張尚梅、農科團團長姜必堂等同志多次深入果園,並把公司定為邵武市“種子工程”示範基地,組織農科團聘請的技術顧問、高級農藝師黃智明、黃立新等作為專業技術指導,對接公司,跟蹤服務,為基地各種果苗的種植提供技術指導和技術骨幹的培養。依託以上技術力量,李起玲熱心發揮"種子"的傳、幫、帶作用,多次開展果業種植專業培訓,啟動公司中的骨幹在群眾中的模範帶頭作用,積極為種植戶們提供技術指導、信息諮詢等服務,不斷提高農戶種值水平。依託百香果、廈黑葡萄等果業發展,努力為我市培養農業致富帶頭人,讓致富帶頭人再去幫扶附近的村民更好實現共同致富的目標。為了搞好農戶技術培訓,李起玲把現在廠房一樓的二間裝修起來專門用於青年農民技術培訓點,用於開展農事培訓,目前共舉辦了六期百香果種植技術培訓,培訓人員達300餘人次,讓更多的種植戶初步掌握了百香果的種植技術。

幾年來,李啟玲夫婦倆心懷感激,為了能讓更多的農戶能更快更好地富起來,公司再次注資成立了邵武市臺福源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聯社,專門帶動農戶自主發展百香果的種植,並無償為他們的種植送去技術支持。目前,已經先後幫忙解決當地的解決富餘勞動力就業160餘人(其中殘疾人和貧困戶20多人),帶動了當地農戶自主種植近1000多畝百香果。同時,在重陽節、擺果節等節日到來之時,企業都會聯合邵武市關工委共同為當地的老人和百姓過節,心懷感恩做回報。

創業的艱辛,使李起玲深深體會到只要有信念、只要始終堅守一個事業專注做下去,就一定會有新的天地,並以此報答各級關工委和科技服務團的老同志,以及社會對我的關愛和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