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市第二中醫院骨一病區為61歲患者成功實施經皮椎體成形術

10天前,家住開封市龍亭區61歲的曹阿姨不慎從高處跌落地面,當時便無法動彈,家人趕緊將她送到開封市第二中醫院。該院院長、骨科專家萬永傑接診後,經檢查曹女士為腰椎壓縮性骨折,需手術治療。

萬永傑說,腰椎壓縮性骨折是老年人常見的骨折類型,骨折後患者多表現為腰背部疼痛,活動、坐起、咳嗽時疼痛加重。為此,萬永傑及骨一病區主任王春生對曹阿姨的病情進行評估後認為,骨折疼痛讓患者難以忍受,建議及時給予微創手術治療,避免併發症的發生。

“這要是做手術,沒有兩三個月,我恐怕是下不來床了吧。”曹阿姨一邊擔心手術後要臥床多日,一邊又希望儘早手術解除疼痛的折磨。面對她的焦慮,管床醫師董澤琪安慰說:“放心吧!阿姨,這個手術連刀都不用開,只一個針孔就解決問題。”術中,萬永傑帶領骨一病區手術團隊在影像設備的輔助下,經過精準定位後,在局部麻醉下行“椎體成形術”,手術通過一個直徑約0.4cm的小孔穿刺至骨折處,將一種叫“骨水泥”的骨粘固劑緩緩注射入骨折椎體裡面,逐漸穩定骨折、恢復因骨折塌陷所喪失的高度,不需要開刀,治療時間短,術後僅留下一小孔,無需縫合,治療半小時後就能達到止痛效果。曹阿姨第二天就可下床走路,全家人都十分開心。

開封市第二中醫院骨一病區為61歲患者成功實施經皮椎體成形術

據瞭解,開封市第二中醫院骨一科專注於脊柱臨床,包括手術治療與保守治療。特別是近兩年,該科不斷引進新方法、新手段,讓開封市的脊柱病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療選擇,給患者帶來福音。

該院骨一科主任王春生表示,以往的胸腰椎壓縮性骨折都是選擇臥床休息為主,但長期臥床會帶來不少的後遺症,尤其是對年老的患者,而曹阿姨所做的微創手術,醫學上叫經皮椎體成形術(PVP),是一種微創技術,方法安全成熟,手術時間很短,術後恢復快,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患者所接受。

最後,該院院長萬永傑說,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腰椎滑脫症、腰椎間盤突出症、椎體壓縮性骨折及創傷性的脊柱骨折等都可採用微創技術,使患者免去開刀之苦,大大提升了術後生活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