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說丨讓所有國際航班先直飛到武漢,能作為防止境外輸入的辦法嗎?

近日,國內一線城市防止疫情境外輸入的壓力陡增,社交媒體上的討論也不絕於耳,成為輿情熱點。3月17日北京通報,新增9例境外輸入病例,其中涉及四起聚集性疫情。首都機場疫情處置專區旅客量大幅增長,人員篩查壓力持續增加。上海、廣州、深圳也通報了多起境外輸入病例。此外,諸如從澳大利亞回到北京的拜耳員工不戴口罩跑步,從美國回來的黎姓女子隱瞞病情等少數案例引起了民眾較大反感。


直說丨讓所有國際航班先直飛到武漢,能作為防止境外輸入的辦法嗎?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且當前疫情已經受控,我們當然不能一刀切斷所有國際航線,實行封關鎖國政策。何況,當前回國的多是華僑華人與留學生群體。疫情發生之初,他們買光了國外的口罩、防護服等醫療物資運回國內。如今卻將他們拒之於國門之外,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


另外必須指出,目前面對境外輸入壓力最大的是一線城市,它們是國際空港(深圳毗鄰香港),人口眾多,其中尤以北京為最。國內其他開通國際航線較多的城市如西安、昆明等,目前雖也有境外輸入病例,但不會造成太大壓力。


那麼,有什麼好方法緩解一線城市境外輸入壓力?此前有位武漢的網友,提了個應對境外輸入的建議,所有國際航班只許直飛武漢,不要經過其他城市中轉!理由是:


1、武漢有方艙,剛好把“休艙”用上,專門隔離入境人員,便於統一管理。

2、武漢一定是全國最後解禁的城市,武漢不差這14天。

3、如果他們都到武漢來了,全國除武漢的其他城市都可以正常的復工、生產、生活,儘可能地減少損失。


直說丨讓所有國際航班先直飛到武漢,能作為防止境外輸入的辦法嗎?


有媒體評論稱該網友的建議是餿主意,往武漢傷口上撒鹽。不過我留意了一下,這個建議竟然是以“武漢人”的口吻來提出的,果真如此的話,不得不說武漢人民不僅是“英雄的人民”,還是“暖心的人民”,他們的共情力和同理心,讓人想起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艾爾沃德那句“感謝武漢人民,世界虧欠你們”。


那麼從理性來分析,這事行得通嗎?


第三地隔離檢測是常見做法


由於傳染病的特殊性,對入境人士進行嚴格管控是必須舉措。疫情發生之初,國外多有撤僑舉動,他們如何安置被隔離者可供參考。


據《衛報》,從武漢撤離的140多名俄羅斯等國人被隔離在西伯利亞的一個森林的療養院裡,由俄羅斯國民警衛隊隊員巡邏,不準任何人進出。


直說丨讓所有國際航班先直飛到武漢,能作為防止境外輸入的辦法嗎?


法新社報道,該國第一批179名歸國僑民及家眷被統一安置在馬賽附近的海邊旅遊勝地——瓦卡斯爾度假村。據瞭解,該度假村依山傍海,娛樂休閒設施完善,還有24小時憲兵守衛。不過這種“最人道”的隔離方式,引起附近居民不安。


據環球時報報道,1月29日,澳政府表示該國準備從武漢撤回約600名澳籍人士(其中大部分為華人),但不會將他們帶回本土,而是安置在距澳大利亞大陸約2700公里的聖誕島實施隔離。作為澳大利亞的非法移民安置中心之一,聖誕島上的設施及拘留情況曾遭到聯合國及人權組織的批評,這種不公待遇在僑民當中引發強烈不滿。


由此可見,將從疫區回來的人士送往第三地集中隔離檢查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做法。這個第三地可以是人煙稀少的西伯利亞,可以是旅遊度假村,可以是遠離大陸的海島。當然,這種做法並非完美,顯而易見的是,容易激起當地民眾反對,但這種公共政策的鄰避效應難以避免,只能是兩害相權取其輕。


武漢並非合適第三地


那麼,武漢是合適的第三地嗎?


必須承認,該網友列出的三點理由看似合理,但經不起推敲。比如說武漢有方艙醫院,但是各地也有可供隔離用的酒店場所啊。至於說武漢不差這14天,那就更站不住腳了。武漢人民承受了巨大犧牲,封城這麼久,渴望解封的願望有多強烈可想而知。


對於武漢而言,當下儘快實現解封與復工復產才是最重要的,一座千萬級人口大都市,生生停擺了兩個月,這背後是無數硬扛的家庭和中小企業。此時此刻再將入境人員集中至武漢隔離,加重武漢的防疫負擔,從情理上講難以讓人接受。張文宏醫生說“不能欺負老實人”,也是這個道理。


直說丨讓所有國際航班先直飛到武漢,能作為防止境外輸入的辦法嗎?


另外,雖然外地援鄂醫護人員連續撤離,但武漢的疫情仍然不能讓人安心。據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健康時報”報道,據武漢市衛健委官網及武漢市疫情防控指揮部消息,3月13日到17日,武漢市連續五天均有新增確診病例來自於門診。有專家稱,在武漢封城、社區封閉、形勢趨緩的情況下出現門診新增病例,是個危險信號。


另外一方面,設身處地想一下,假如你是一名在國外的華人或者留學生,此時此刻權衡再三仍然決定回國,必然是對疫情在國外的失控產生了恐懼。好不容易買張機票回國,卻要被送至疫情中心武漢,你會是什麼感受?從道義上來講,這種做法是極其丟分的。


不考慮其他可操作性,僅從對入境人士和武漢人民的感受而言,集中到武漢隔離都不是什麼好選擇。


從我國目前多個省份的新增與死亡率來看,新冠肺炎的致死率不高,傳染性可控。因此最重要的是早發現、早隔離,防止出現人員大規模集聚和醫療資源的擠兌。

將入境人士集中到武漢一地,不如分流至多地,提高早發現、早隔離的效率,也分攤救治的醫療資源。


今天鍾南山表示,輸入病例的感染性很強,一點都不能放鬆。不過,對於境外疫情輸入的風險,普通民眾倒也不必過於擔憂。中央和地方已經有詳細的部署,切實的舉措。


中央層面明確,“外防輸入”已經成為當前我國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5部門16日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國境衛生檢疫工作依法懲治妨害國境衛生檢疫違法犯罪的意見》。《意見》列舉了六類妨害國境衛生檢疫行為,實施這些行為如果引起檢疫傳染病傳播或者有嚴重傳播危險的,將依照刑法以“妨害國境衛生檢疫罪”定罪處罰。


地方層面也展開動態部署。比如在北京、山東、安徽,對所有入境人員一律按照有關規定實行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並進行核酸檢測初篩。在廣東,從疫情重點國家及地區來粵旅客,需實施14天居家或集中隔離。


一個可以觀察的樣本是,在抗疫上頗有成效的澳門。澳門目前確診人數累積12宗,曾經保持了39天沒有新增確診病例的記錄。但事實上澳門沒有“封關”,而是根據情勢發展,要求來自疫情嚴重地區的人士到指定地點隔離兩週。最初人群涉及湖北遊客,後來又拓展至廣東等地區旅客。而在出現首宗海外輸入型病例後,3月16日,澳門再次調整措施,宣佈自17日零時起,除中國旅客外,所有入境人士都必須在衛生當局指定的地點接受14日隔離醫學觀察。


總而言之,在新冠病毒面前,我們既對疫情輸入要嚴防死守,也要從多層面思考問題。


曾經我們以為"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中國勝",並且熬出了一點希望。但在全球大流行的現實面前,如今的中國恐怕無法獨善其身,也許只有“世界勝”了,中國也才能言勝,也才敢言勝。所以對於入境人員,抱持同理心,力度與溫度兼具,力所能及地提供幫助,也是題中之義。


當然,入境人員也需密切配合檢測,嚴格遵守戴口罩等防疫措施,不能有特權思維。希望此前發生過的如某歸國女子只喝礦泉水,衝闖隔離區的事件少一些,畢竟此時此刻是共渡時艱,不是度假玩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